APP下载

鉴赏:明月照山河

2022-06-27赵爽

中国服饰 2022年6期
关键词:山河服饰历史

文 | 赵爽

观明史厚度,品盛世温情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除了剧情逻辑够硬、内容足够吸睛外,“服化道”也是这部作品的加分项。但如何在作品制作中平衡“服化道”与“剧情逻辑”的比重,并回归“服化道服务剧情”的态度,是当下古装剧制作中所面临的一道选择题。

近日,讲述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一生的电视剧《山河月明》在万众期待下迎来大结局。作为一部以明初为背景的历史大剧,不仅在历史故事展现上尊重历史脉络,还于其中融入最真实、最鲜明、最细腻的人间烟火气,被一众网友形容为“大明第一家庭的幸福生活”,而剧中讲究的“服化道”,也为我们徐徐展开一幅真实细琐的明代美学画卷。

明朝宫廷“标准”

回溯过往,历史泱泱长河流淌到明代时,服饰更加注重等级化,不同阶层所着服饰的类型、颜色甚至是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清宫剧中,帝王的皇袍通常只有一件,但在明朝的皇帝的“装备”可不少,分别是应用于不同场合的冕服、通天冠服、皮弁服、武弁服、燕弁服、常服。而剧中明太祖所穿的常服,更是按照明代朱元璋画像的样式,一比一还原的。

在古代的服饰制度中,最能反映等级制度的,要数文武百官的官服。《山河月明》中文官的朝服上绣的是禽鸟,而武官朝服上则绣猛兽。这是因为当时的官服制度规定文武官员朝服和祭服所配之绶,按不同品级织以不同飞禽花锦,这种制度也被称为“补子制度”,主要用于区分文武官员。文官儒雅娴静,故着禽鸟为补子图案,彰显贤德;武官骁勇威风,故官服着猛兽为补子图案,彰显威仪。

>>《山河月明》剧照

除了绣纹的差别,文武官员朝服的颜色更能体现出这种鲜明的等级化差异。《山河月明》中有众多文武百官上朝的场景,官员着颜色各异的官服,一至四品绯色,五至七品青色,八至九品绿色。

明朝的官员命妇也极其讲究,皆以霞帔上的绣纹来彰显品级之分。《山河月明》中徐妙云与朱棣大婚之日,徐妙云所着霞帔采用“翟、花同行”的翟纹,每一行都是翟纹与小轮花相间排列。与《礼部志稿》记载中的“文武官命妇服饰用大衣霞帔,既合古制,霞帔以金绣为文为等第”相吻合。

再看徐妙云大婚之日的亲王妃整体穿搭,头戴珠翠翟冠、身穿四合如意云纹红大衫、金绣云凤联珠纹青霞帔、金绣团凤胸背青鞠衣,既保证历史性又兼备审美性。

袅袅人间烟火

若要称赞一部剧的“服化道”,除了以其精美度、还原度为考核标准,更应注重其是否能与剧情逻辑相适配,展现当时的经济人文风情。兼备“历史理性”与“历史温度”是每部历史剧的“必修课”。

《山河月明》中的角色的服饰皆根据场景的改变而变化。与婚礼、朝堂上华丽精细的礼服不同的,还有日常生活所着的便服呈现。较之雍容华贵的礼服,便服稍显朴素“接地气”。

《山河月明》以具象的场景切入展现了接地气的一幕:马皇后着对襟圆领,头仅戴一只木钗子,亲自为朱元璋下厨。这也与《明史》中记载的“帝每御膳,后皆躬自省视。平居服大练浣濯之衣,虽敝不忍易”相匹配。钗荆裙布的马皇后熟练挥着大锅铲的场景也显得愈加真实,仿佛历史重现。舞动热烈的灶火,随处可见的锅碗瓢盆,四处弥漫的烟雾,烟火气肆意的厨房一下子拉近了历史与当下的距离,“历史真实”与“人间烟火”的碰撞降低了观众的观赏门槛。

除了烟火气十足的服饰,油光发亮的烧鹅、粗糙的鞋底、厚实的烧饼等亲民元素在剧集中也随处可见。《山河月明》中这些烟火气道具的“加码”,让朱元璋、徐达等历史人物变得更加立体,不再是历史书上扁平单薄的“二维人物”。仿佛这些烟火气道具为人物注入了“血肉魂”,让观众触摸到明朝历史的脉动。

置身于历史的真相与戏剧的改编中,我们欢欣鼓舞,或黯然神伤,又或许能够明白何为《山河月明》。

“山河”为实,如历史般厚重,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巨变;“明月”为虚,历史无法更改,但个体对“月明”的希冀,让古老的文明照鉴未来。

猜你喜欢

山河服饰历史
山河已无恙,奋斗在路上
山河美
猜朝代
新历史
Wearing History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历史上的4月
曹薰铉重拾旧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