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创设语文爱学课堂

2022-06-27郭洪超

学习与科普 2022年2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郭洪超

摘要: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小学阶段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语感、思维、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要重视课堂问题的设计。本文旨在基于布卢姆课堂问题的六个类型进行课堂问题设计的探究,思考如何借助有效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通过对小学生课堂教学现状及原因的探究,提出了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关注课堂问题设计并及时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爱学课堂

引言:

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从阅读理解、写作、拓展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从创设爱学课堂为切入点探讨问题设计效度,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相应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表达、实践等各方面学习能力。

一、基于布卢姆课堂问题设计,创设爱学课堂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为学生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这一阶段应该抓住时机,为小学生打好基础。在布卢姆课堂问题设计中强调,问题设计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各种类型的问题,打破模式化的问题与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课堂中来,进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能够产生深远影响。

二、爱学课堂的主要概念

爱学课堂所具备的最基本特征是“爱学”,是使学生爱学、会学、愿学。基于小学语文爱学课堂进行问题设计,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第一方面是“趣”,所谓趣,就是通过教师创设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喜欢语文学习;第二方面是“法”,法即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师为提升课堂效率,创设爱学课堂所注重的教学方法;最后一方面是“序”,即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时组织和协调,使活动有秩序的进行。爱学课堂实施效果主要是从教学是否“有趣、有序、有法”三方面进行评价,对于教师来说,爱学课堂的创设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爱学课堂的影响下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爱学课堂的有效实施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三、小学语文课堂问题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学生的自主提问缺乏引导

小学语文的学习不是生搬硬套,更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对学生的语文教学应该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体验语文的魅力所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集体验、感悟、实践、探索于一体,而非对表面知识,只学不悟。在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语文教育已经走出了教学误区,改变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朝着高效课堂的方向迈进。但是,教师对课堂问题设计上,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其中,对自主提问过程缺乏引导教学,是当前爱学课堂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主要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去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只有在教师主动与学生进行问题交流与提问时,学生才会回应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的感受或观点看法,才能够使爱学课堂的學习趋于双向发展。

(二)问题设计缺少情境创设

何为情境创设?针对当前爱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情境创设的目的之一是拉近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站在人物的角度理解文章内容,使学生全身心的浸润文章。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情境设置,能够更加感染到学生,使学生充分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对故事的整体结构、认知更具有立体化。但是就目前来看,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并没有着重考虑情境创设的问题,可见情境创设在爱学课堂的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仅存于表面,人物与故事内容分析不够透彻,这就导致课堂上在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很难进行有效的回应,这时教师就需要为学生重新梳理文章,消耗时间和精力,且课堂效率低下,进度缓慢,不利于爱学课堂的有效实施。

(三)问题设计内容缺乏创新

当前爱学课堂的教学还不够深入,教师的问题设计内容缺乏新意。其主要原因是教师还不能够彻底脱离传统教学课堂的影子[1],思想保守,创新意识不强。很多的问题设计都是生搬硬套,同一个问题设计模板,同一种实施方式,长期发展下来,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学心理,从而消极面对课堂,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有的教师担心教学出现问题,或者更换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一时间无法接受和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权衡下来,有的教师索性沿用同一种问题设计方式,这样虽然避免了部分风险,但是没有创新形式的爱学课堂犹如一朵失去了阳光的花朵,虽有其形,但乏其意。学生长期处于这种课堂教学中,个人思维水平、创新水平都会有所下降,很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

(四)课堂设计过程追求形式化

在国家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影响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被广泛接纳,并且逐渐推广。但有的教师过于形式主义化,虽然教学改革迅速,课堂筹备完善,却没有切实考虑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不根据实际出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准备时间与过渡期,使学生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直接调整学习方式,一时间无法适应教学进度,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这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在爱学课堂实施初期,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进度,保证学生适应情况良好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爱上语文。

四、课堂问题设计教学策略

(一)利用问题设计加深记忆

根据布卢姆教学法中的问题教学研究,爱学课堂实施初期,问题设计的第一层应该是记忆。即教师问题设计的侧重点应该基于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2]。提问的侧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类似于生字、词语解释等,例如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考察基础知识,教师将学生随机分为几组,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小组成员依次作答,用时最少的小组获得胜利,可以进行积分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并且,教师通过学生的提问回答情况,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从而检验问题设计教学策略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如果学生的学习效果明显较低,那么教师从中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策略,或者调整问题设计方向,优化教学方案;如果教学效果明显,那么教师就可以考虑推进问题设计难度,引导学生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二)理解性问题设计,强化阅读能力

爱学课堂实施中级阶段,教师可以改变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加入理解性问题设计[3],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理解性提问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例如,在学习文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时候,为了使学生们更好的掌握故事内容和作者心理,老师可以在自学单出一些思考性题目,类似于“文章描述的鲁迅先生有怎樣的人物形象?”“文章围绕鲁迅先生讲述了哪些故事?”“文章的作者对鲁迅先生怀有怎样的情感?”让学生有目的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提取重要信息的水平。学生在阅读文章后,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学生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就是进行思考的过程,培养语文阅读思维能够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提供了保障。

(三)通过应用与分析性问题挖掘文本内涵,激发学生深度学习

关于语文阅读,只有深入挖掘才能够体会到文章的主旨思想[4]。教师可以依照学生年龄特点和理解程度,为学生提供参考文献:或文章作者背景,如果是传记类文章,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提供主人公的生平介绍或文学作品,使学生对文章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形象和品质有一个系统性的了解。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经历,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然后再带着教师提出的分析性问题去再次阅读课文,能够为学生纵深思考立一个梯子,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进一步的“思”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升思维水平。

(四)高阶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知识再创造

在阅读这一层面的深入学习,能够将学生以一种良好的开端深入文章中,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有效锻炼学生自己提取有效信息的内容的能力,也能够使学生在深层阅读的培养中获得扎实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效的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和阅读,能够使学生在面对实践检验时快速地找到解题的关键信息,通过不断练习,自主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为更具有深层意义的问题设计教学课堂打下基础。同时课内外知识的连接,跨学科领域的搭建,多种渠道的学习,都可以使语文学习更加的生活化、实践化,往宽度延展。

总结

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学习积极性,全身心投入课堂进行中,进而使课堂更有生命力,学习效果显著提高。另外,爱学课堂的创建也能够助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1:74

[2]马晓霞,张玲.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v.27;No.12503:277-279.

[3]曹军韬.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No.73806:33-34.

[4]武存克.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即时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No.25818:92-93.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