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析、练”教学模式下小组建设中教师的作用
2022-06-27宋金娥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生的教育过程大多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而作为课堂教学实施主体的教师,不仅推动着教学活动的发展,乃至教育发展的全过程。在“导、学、析、练”高效课堂下小组合作教学法指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小组内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合作;探究;激趣;高效
随着教育素质的深入开展,教育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我市倡导的“导、学、析、练”高效课堂之小组合作教学法便脱颖而出。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通过小组成员的明确分工,各尽其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小学数学而言,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性,激发其合作探究的热情,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如何完善小组建设,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
一、优化分组,提高合作效率
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开展的前提。教师应充分考虑班内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各小组之间形成均衡的竞争力,营造稳定、和谐的学习气氛。通常,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以每组4——6人为佳,并确定小组组长,负责小组讨论,同时,还可确定小组发言人、活动记录人等,以促进全组参与。
二、设疑多问,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积极实现教学目标和多维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小学阶段,"问"对于教师有三大作用:第一,课堂上通过有趣设问,提高教师课堂聚焦能力;第二,利用提问,让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节奏;第三,消除疑问,矫正学生回答问题或提问的动机。教师要控制发问数量;在教学中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数学是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要达意,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要启智,注意启发性和思考性要激趣,注意趣味性和形象性。
三、适时引导,使合作高效进行
小学生的年龄小,对问题的思考往往不够深入,其思维方式也比较单一,为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在小组合作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对学生加以引导,促进学生转变思路,提高合作效率,在引导时机的把握上,教师应做到适时适当,如加强对知识重难点处的引导,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指导学生合作的方法及开展形式等等,以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
四、合理评价,提高合作质量
教师要对学生适时、适当的评价。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小组合作进行评价与反思,总结小组合作经验,探讨合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更高效的合作方法。评价可分为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等多种方式,并结合教师的评价,此外,评价还应遵循正面化原则,促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快乐、;评价内容应重点化,促进学生有效反应,即重活动的结果,更关注活动的过程。课堂表扬要“适可而止”,高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學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转变学生角色,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同心协力,完善小组建设
在搞好自己所教班级小组建设的同时,也应密切关注各个小组,发现问题要及时想办法解决。例如,当任课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在本节课上不太积极时,课后要及时组织这个小组,提出其在本节课上出现的问题,调查原因。如果是因为老师的缘故就要立即想办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克服,以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如果是小组自身的原因,就要深入到小组中去,和他们一起商量提出改正的办法并明确本小组以后努力的方向。
因此,小组的建设是整个高效课堂的系统工程之一,小组建设而不仅仅是班主任工程,只有各个学科教师同心协力,才能真正将小组建设好。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学如何实现教学创新[J]. 徐爱菊. 财富时代. 2020 (09)
[2]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高东梅. 传播力研究.2018 (34)
个人简介:宋金娥 小学高级教师 1987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