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滇西小哥看互联网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播

2022-06-27黄神带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

黄神带

内容摘要:滇西小哥的短视频因蕴涵了中华传统文化符号而走红国内外。滇西小哥在海外的走红,为我们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提供了范本。本文通过分析滇西小哥短视频中的蕴涵的中华传统文化符号,探究其对中华文化传承和传播的影响,同时亦作出了互联网对传承传播传统文化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的思考。

关键词:董梅华 滇西小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短视频 互联网 中国故事

“滇西小哥”创作者原名董梅华,出生于云南保山农村,是位“90后”,她由一名默默无闻的农村姑娘华丽转身为2020年度微博十大美食影响力大V。2017年,她签约M&C机构papitube,正式成为一名全职博主。在2019年度,“滇西小哥”获得了微博“视频红人”称号。截止2021年11月,“滇西小哥”的微博粉丝量有750万,有超过1350.3万转评赞。在YouTube上的播放量更是超过了2000万,目前拥有的海內外粉丝量已超过1300万。

一.“滇西小哥”走红的原因

“滇西小哥”在短短数年时间走红国内外,成为继李子柒后又一个将中国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博主,除了有自身的努力之外,还依托于互联网这一大平台,是内在的优势加外部的条件造就了她的成功。

(一)内在优势

1.正能量的人物设定

“滇西小哥”在汶川映秀派出所实习的过程中,曾因抗击泥石流灾害和系列重大警卫保卫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被荣记三等功;在次年的11月,她冲进火场,救被围困在自燃公交车上的群众于危难之中。2012年,“滇西小哥”因在火场上作出的杰出表现被授予了“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见义勇为大学生”称号和“泸州市见义勇为勇士”称号。大学毕业后,为了更好地照顾家人,她辞去了大城市的工作,回到农村。加上以往因家境贫寒而勤工俭学的成长经历,因此她比许多同龄人都懂得生活的艰辛,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亲情。因而,熟悉“滇西小哥”的网友都知道,正义、勇敢、孝顺、乐于助人等是她具有的内在品质。而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环境下,“滇西小哥”成为非常契合大众价值诉求的人设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2.独辟蹊径的短视频拍摄

“滇西小哥”虽从开始便致力于向外界展示云南风景、家乡美食,但对运营自媒体毫无经验的小哥来说,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拍摄的视频没有人看,拍摄食材的量和味道没有控制好,甚至一度被村民嘲笑得不敢出门。所幸的是,最终她还是坚持下来了。她以返璞归真的拍摄题材和别具一格的拍摄主题逐渐为人们所知,知名度不断提高。

(1)拍摄题材的生活化

“滇西小哥”的作品中,主角只有“滇西小哥”一个人,拍摄的视频都是她对日常生活的真实演绎。生活的气息就是被这一缕缕烟火气味传达出来,令人流连、令人向往。与其它类型的视频相比,田园类视频对于画面的美感和镜头语言表达的要求会更高。①在没有解说词的条件下,只能通过细致、独到的镜头把所有的过程展现出来。“滇西小哥”的视频对镜头的运用恰到好处。以空景镜头渲染云南的天高云淡、空旷辽阔;以中景镜头展示“滇西小哥”与食材、环境的互动;以特写镜头表现食物的光泽和色彩。正是这样形象化、精致化的表达,才使得粉丝对云南愈发地向往、对返璞归真生活热切渴望。

(2)拍摄主题的集中化

视频中的“滇西小哥”,头戴斗笠,挽起长发,穿梭于山林间,寻找新鲜的食材,制作一道道让人看了垂涎欲滴的美食。相比于其它美食博主,“滇西小哥”以一种食材为主题贯穿整个美食制作过程已经成为了她的特色。比如说,在2021年11月3日更新的一期名为“一席一果(13)柠檬——水果入菜鼻祖,一口酸爽的味蕾刺激”的视频中,“滇西小哥”在一片柠檬果园采摘完新鲜柠檬后,以柠檬为主题制作了柠檬酱、柠檬腌鸡蛋、柠檬泡鸡脚、柠檬鬼鸡、柠檬撒撇、柠檬鱼和蜂蜜柠檬水,所制作的菜式都离不开柠檬。除了水果外,还有以调料贯穿美食制作全过程的一系列视频。比如,在一期名为“四季调料(六)——山葵,恰到好处的辛辣”的视频里,“滇西小哥”从田里挖了新鲜的山葵,制作了山珍刺身、火山土豆泥、山葵火烧肉、香煎牛里脊、炭火烤鱼、山葵豆花米线和山葵腌菜。这些菜的共同点都是以山葵作为主要调味料加以制作的。此外,还有以肉类为主题,如猪肉、羊肉、牛肉等等。

(二)外部条件

互联网背景下自媒体的发展,使得更多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和自主化的短视频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因此不少人得益于自媒体成为“网红”。有的“网红”讲述生活,成为平民百姓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有的则以世界姿态输出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滇西小哥”则属于后者。她用自己的方式使传统文化走出云南,甚至走向世界,为海外网友了解中国、倾听中国故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和视角。

二.“滇西小哥”短视频的时代价值

“滇西小哥”的短视频不仅是为广大网友所喜闻乐见的消遣形式,其中还具有不可忽视的时代价值。其视频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不但有利于国人增强文化自信,还使“滇西小哥”烙上了中国的印记,促进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为精神层面的文化和物质层面的文化。而在“滇西小哥”的短视频中,两种层面的文化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展现。有人说,李子柒的生活,是属于不染一丝烟火的岁月静好;而“滇西小哥”的生活,传递出来则是满满的人情气息。在观看“滇西小哥”小视频的过程中,网友除了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情味和孝味之外,还能了解到一些传统手艺以及民族美食的制作。凡此种种,无不是“滇西小哥”传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1.精神层面

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被尊奉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滇西小哥”的视频中蕴涵着的孝文化,给现代快节奏社会提供了人与人较为原始舒适的相处模式,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普世价值。

首先以“滇西小哥”本人的经历来说,为了更好地陪伴和照顾家人,尤其是照顾患有心肌梗塞的爸爸,她辞去了重庆的高薪工作,放弃了在大城市买房的梦想,回到农村。其次,她的“孝”也表现在其拍摄的视频中。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网友能深深感受到她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家人的关爱。正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她做了好吃的,会第一时间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分享。除了对长辈要做到“孝敬”以外,爱护兄弟姊妹亦是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精髓之一。“滇西小哥”会把做好的板栗包装好,放进堂弟小豪的书包里,给他上学的时候当零食吃。因此,从视频里的种种细节,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滇西小哥”是生活在一个被“孝味”和“人情味”包围着的世界里,这是现代某些淡漠亲情的人所无法理解的。

2.物质层面

“滇西小哥”短视频体现出来的物质层面的传统文化包括了民间工艺和饮食厨艺等。

(1)传统手艺

大理雕梅。雕梅是白族的传統特色食品,因在青梅果上雕刻出花纹,故曰雕梅。“滇西小哥”将雕梅这一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呈现在网友面前。视频中,她将新鲜采摘的青梅果放入大盆中,加盐加清水浸泡一天。泡好之后,用刻刀在梅肉上雕刻出连续的花纹,从空隙处挤出梅核,轻压成菊花状。这一辑视频的反响不仅限于将民族的传统手艺和食品传播至外界,还体现了“滇西小哥”作为云南人,对本土少数民族手艺的传承。

尼西黑陶的烧制。尼西是香格里拉县的一个藏族乡村,有着两千多年的制陶历史,以特殊的烧制陶器而闻名。因其制作出来的陶器是黑色的,故称此地制作的陶为尼西黑陶。“滇西小哥”将选土、配土、打土、筛土、和泥、发酵、做坯(锅身)、做坯(锅底)、阴干、打磨、烧制、碳化的一系列制作工序完整地呈现。最后用制作成的尼西黑陶作为烹饪工具,做成的一道尼西黑陶土鸡,可谓是色香味俱全。

(2)传统器物

传统器物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经过时间的流逝所沉淀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底蕴。如“滇西小哥”历时一个半月制作的面包窑,从图纸设计、砌砖到烧制都是她亲力亲为,并且最后也将面包窑的烹饪方式展示在大众面前。又如,她用干枯的树枝为框架,在树枝上编织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编绳,使之成为特别的装饰品;主张废物利用,用干枯的石榴做成了画板,用鲜树枝做成灯;在除夕前夜,用红纸剪出的窗花,把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剪纸艺术也展现于人前。“滇西小哥”所展示的制作器物的过程,正是向外界诠释“中国制造”的传承过程。

(3)饮食厨艺

“滇西小哥”在其制作的美食短视频中,向海内外网友展示了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传播云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是体现在“滇西小哥”使用的多种多样的烹饪方式。在其视频中,不仅使用了传统的“煎、炒、爆、焖、炸、烧、煮、炖、拌、腌”等传统烹饪方法,还穿插了日常入厨不常用的“拔丝、舂、熏”等。如在2021年3月10日更新的一期“云南牛味百态(一)——来保山必吃的铜瓢牛肉”视频中,“滇西小哥”把腌制好的牛肉用竹绳穿起来,用艾草做燃料烟熏两小时后放太阳底下晒干,就制成了云南人所谓的“牛干巴”。同时,在吃“牛干巴”的时候讲究边锤边烤着吃,而不是直接吃。多样烹饪方法和独特的饮食方式不仅让海外网友惊叹,也让国内网友眼界大开。

二是“滇西小哥”向外界介绍的很多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美食,如白族的雕梅和羊乳饼、傣族的牛屎酒和傣味牛丸、香格里拉高原上的藏餐以及尼西藏鸡、彝族的猪香肚、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弥渡卷蹄、云南腾冲锅子菜、云腿月饼,还有云南人的本命菜——菌子等等。这些少数民族的美食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食的一部分,也让网友们隔着屏幕垂涎欲滴。

(二)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是包容的、开放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色,形成文化多样性的世界格局,而拥有着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更是成为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生长在中华大地上的华夏子孙,传承中华文化已经成为了使命和责任。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急切需要的是增强文化自信。国人对传统文化有了信心,也就有了传承下去的动力。同时在自信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②。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既有物质形态也有精神层面,两种层面的文化都能对国家的长久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以精神文化为例,中国儒家文化中的传统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忠孝思想等不仅对炎黄子孙的行为规范影响巨大,对东亚乃至全世界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因此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决不容忽视。

当今是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信息实现了全世界互通。只要有网络,即便是身处偏僻遥远的小乡村,也能毫无阻碍地获取外界的信息。自近代以来,中国的形象在海外大打折扣。而“滇西小哥”的短视频能跨越千山万水,将勤劳美丽的国人形象、宁静美好的乡村生活通过网络的平台向外界展示,使得海外网友能重新认识中国。看着一句句赞叹的话在弹幕上出现,这未尝不是增强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

(三)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近代史满目疮痍,但中华文明从未中断。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以客观的全新的眼光认识中国成为了必要;讲好中国故事,也成为中国人自信满满走向世界的理由。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通过互联网就能将信息发送到世界各地。因此,中国要挽回被海外媒体抹黑的形象,就要以传送至国门外的文化对海外网友心中中国的刻板印象进行潜移默化地改变。这也正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对国家的形象和发展都能产生重大影响。而目前能讲好中国故事的不只有“滇西小哥”的美食视频,还有李子柒的古风视频,阿木爷爷的工艺视频等等。正如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

(四)促進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外溢,润物无声。如今互联网为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同时,互联网也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和语言的藩篱,将处于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汇聚一堂,共寻美好。

“滇西小哥”在海外爆红后,YouTube上的粉丝量也在逐年增长。越来越多的海外网友通过小哥的视频认识云南,并逐渐爱上了滋润着中国这片土地的传统文化。一名海外的网友说:“我真的很喜欢看你的视频,它们很酷。我们有如此多不同的文化,看到文化存在多样性的感觉真好。”还有网友评论说:“云南有最好的天气!我以前认为乡村生活方式都很相似,因为它很糟糕。现在我可以分辨出不同省份之间的乡村生活的许多不同。他们都很棒!这个年轻人让我想搬到云南,在一个小村庄里住上好几年。”在现代社会里,不管在中国还是放眼全球,“中心城市化”是发展的总趋势,向往到大城市发展的人总是占多数。因而,越来越多的人离乡背井,来到大城市打拼。正如宋代诗人王澜所作:“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游子也有对紧张的生活节奏感到疲倦的时候,思乡思亲甚时,看到“滇西小哥”的乡村生活视频,犹如获得了一丝安慰,因此视频能引发海内外网友强烈共鸣自然不言而喻。正如小哥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候有感而发:“夺人眼球不如抓人味蕾、解人乡愁。食物不仅是用来饱腹的,更是我们记忆的一部分。观众更爱看的,是我们一家人分享一日三餐的平凡幸福。”

以往当国外网友提及中国时,总是会首先想到污染、交通拥堵和人口过剩等问题。但“滇西小哥”的视频在海外走红后,海外网友通过一个客观的平台了解到中国,完全不同于西方主流媒体描绘的刻板印象。“滇西小哥”以自己的方式还原最真实的中国,呈现最淳朴的云南乡村生活,传递最温馨的人情味。

三.短视频对文化传播传统方式的冲击以及不足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今社会下,短视频以其短、快等特点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渠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短视频以其制作门槛低、播放时间短、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使传统文化得以迅速传播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对文化传播带来了一些挑战。

(一)短视频制作良莠不齐

短视频的最大特点是,短视频的制作者也是使用者④,反之亦然。抖音、微博、bilibili、豆瓣等都是短视频下载和上传的主要网站。只要注册了个人用户,人人都可以充当视频的制作者,将自己拍摄的短片上传到网站上。正因短视频制作门槛低,几乎没有任何条件限制,所以在网络上遍地开花的同时,也难免出现良莠不齐、鱼目混珠的景象。短视频的内容无须任何网络审查便可以传遍全球,将中华文化的精华带向世界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抱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的视频制作者将中华文化的糟粕放大,传遍世界各地。这不仅会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还会大大影响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

(二)视频内容浅层化

短视频的另一特点是播放时间短,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将视频的细节缩减,呈现出视频的重点和引人注目的部分。这虽然有利于适应人们的生活节奏,但寥寥数个视频,内容亦不算充分,并不足以让观看者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个体系。短短几分钟的视频,只能让观看者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流于表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抑或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不能很好地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加上对从短视频获取了解传统文化渠道的依赖,会使人们更忽视从书本或者其它详细的纸质资料中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四.互联网时代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策略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⑤要对所遇到的挑战进行冷静分析,思考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以互联网作为传播平台,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加大网络监管力度

互联网时代是全民参与的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和权利在网络的平台上发声。也正因全民参与,因此舆情复杂。在网络的世界里,人人都像是为自己蒙上一层面纱,拍摄的视频亦不管是否符合主流观念,也一并上传至网络上。因而在短视频制作门槛低和视频信息良莠不齐的问题下,相关的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短视频进行适当地筛选,不要让诋毁和污蔑传统的视频制作在网络的世界风行。

同时,还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价值观念为引导,大力提倡制作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视频。只有对网民不断加之以主流观念的倡导,使其由衷接受中华文化,才不会出现将糟粕放大,精华视之不见的情况,这也是解决当今时代人们对本国文化不够自信的重要举措。

(二)制作附带文案

短视频由于受时长限制,不能将某一种文化现象或者传统工艺完整地表述出来,网民对其认识亦只停留于表面,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附带文案制作的方式,将短视频未能呈现的细节或由来加以补充。视频制作者在将作品发布之前,可以将视频所介绍的传统文化或者传统工艺的详细介绍写在文案上。若观看者对视频的内容感兴趣,那他极可能会花时间去读文案。看、读结合,不仅有利于网友了解该传统的全貌,也有利于激发其思考。

(三)将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

文化是一种财富,不仅精神上的,还可以将其转化为物质的,而也只有将两者相结合,才能发挥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作用。以“滇西小哥”为例,她的成功不仅在于拍摄能解人乡愁的视频,更重要的是将文化软实力渗透进社会生产,以市场营销的方式帮助中国传统手艺传播至国内外。“滇西小哥”售卖自制的纯甘蔗红糖、云南细米线、蘸水辣、玫瑰鲜花饼、凤梨酥、乳扇沙琪玛等等,都在淘宝网上好评如潮。“滇西小哥”以实力证明了不仅中国制造不比国外制造差,而且还将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将文化与产业相结合,让文化不只停留于纸质或视频,还能以产品销售的方式为人们所感知。

“滇西小哥”的视频蕴涵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既有物质形态,也有精神层面的。“滇西小哥”以乡村为基础,乡村生活和家庭生活为框架,搭建了传承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视频中不仅呈现了一个平凡温馨的小家庭生活,还给海外网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了解中国。“滇西小哥”借助新型的传播方式,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家”现“国”,以小见大,进一步为国人传承中国文化和文化的海外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滇西小哥”能有如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依托于互联网这一平台实现的。互联网作为传播的媒介,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对其加以合理利用,便能真正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向世界,让全球各国人民了解中国,倾听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陈全忠.滇西小哥董梅华:以美食征服世界[J].伴侣,2020(06).

[2]阚兴辉,杨一帆.浅析李子柒古风文化传播中的传统文化解读[J].汉字文化,2021(18).

[3]李英.李子柒现象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关联研究[J].传媒论坛,2021(04).

[4]梁杰馨,赵成国.乡村美食类短视频走红原因及发展策略探析——以“滇西小哥”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07).

[5]姜雪.新媒体时代田园短视频的创作特征与精神内核[J].新媒体研究,2020(06).

[6]唐雨,蔡雨杉.美食自媒体运营营销策略研究——以“滇西小哥”为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11).

[7]王梦杰,张锐,庄妍.从李子柒爆红海外探索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J].传媒论坛,2021(04).

[8]小亮.“90后”女警花:直播田园生活走红全球[J].劳动保障世界,2020(19).

[9]小满.滇西小哥:拍出云南版“向往的生活”[J].恋爱婚姻家庭,2020(06).

[10]郑菲.从群像传播到个体形象展现——中国海外形象的传播策略转变及发展路径[J].视听,2021(03).

[11]赵阿娟.新媒体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21(21).

注 释

①姜雪.新媒体时代田园短视频的创作特征与精神内核[J].新媒体研究,2020(06):98.

②③李英.李子柒现象与中国文化传播的关联研究[J].传媒论坛,2021(04):109、109.

④⑤赵阿娟.新媒体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21(21):227、228.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