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助力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的发展
2022-06-27张宁
张宁
摘 要:中国碳排放量巨大,对于全球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为了更好的实现节能减排,中国正在积极打造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单位实践经验,就碳金融助力双碳目标下油气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碳金融;油气行业;碳排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在某一个时点达到峰值,之后逐渐回落;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实现正负抵消,相对“零排放”。
中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对全球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双碳”目标下,中国亟需加快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这不但是发挥大国责任,更是社会经济转型的必要。
一、我国碳交易概况
在国际上,碳排放权的市场交易机制主要包括联合履约机制(JI)、清洁发展机制(CDM)和排放权交易(ET)三种,并实现了以AAUs(指定排放配额,来自ET项目)、ERUs(单位减排量许可证,来自JI项目)、CERs(核证减排量,来自CDM项目)、VERs(核准减排量,来自自愿减排项目,VER支付在通过第三方核查后发生,可转化为CER、ERU、AAU中的碳资产。)为交易标的碳交易。
我国在碳市场体系建设上起步较晚,目前的碳交易主要是围绕CDM和自愿减排项目下CERs及VERs的交易。自2008年我国首家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北京环境交易所宣布成立,截至目前,中国已有7家主要的碳排放交易所。今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首日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21023.01万元,成交均价51.23元/吨,只纳入了一个电力行业的碳交易市场初入市,其规模就已经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二、碳交易对我国的意义
(一)碳交易的宏观意义
作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碳排放国家,中国碳交易的发展,不仅是世界关注的点,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经济结构调整、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契机。
首先,经济转型中的中国具有相对较低的碳减排成本和最具潜力的碳市场规模,被视为最具潜力的CDM项目市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一直保持着迅速增长,而中国的能源利用率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大,技术又较发达国家落后,在许多领域都具有较大的减排空间。传统高耗能企业不再适应中国发展,而碳交易恰恰在这时给了中国减排额外驱动力。
其次,中国坐拥庞大的碳排放市场,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作为经济战略导向,在产品和服务定价中体现环境污染的成本,引导资本向清洁能源、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产业及领域倾斜,反映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打造低碳社会和促进金融系统转型的双重意义。
最后,在未来的“碳本位”国际货币体系中,各国碳货币的发行取决于减排目标以及超额减排潜力,当超额碳减排量成为一种货币体系的基础,该国则享有更大的碳货币发行权。一旦碳货币体系建立起来,碳货币的储量或占有量将直接影响国家经济运行成本,进而影响其经济体系。中国在低碳资源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提供了绝好的契机,所以习大大的碳中和战略不仅仅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环境承诺,实则更是人民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下的关键一步棋。
(二)碳交易的微观意义
在碳排放机制下,碳排放权以一种新型商品的形式被引入市场。碳资产被包含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无论是碳资产盈余企业还是碳资产稀缺企业,都面临着收支结构的变化,碳资产可以买卖转移,成为影响企业现金流量和利润的因素,每个企业都會主动或被动的参与到碳交易之中。
(三)碳交易对石油石化企业的意义
1.碳排放体系下,企业经营风险将加大
在碳排放交易机制下拥有碳排放源的企业对于超出其配额外的碳排放必须在市场上购买额外的配额,石油石化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可以转移自己的额外成本。成品油、化工业品的价格受国家管制,无法通过转移给消费者等手段转移该部分风险。石化企业若不采取切实有效的碳交易策略,其完成碳配额履约的支出将会巨幅增加,削减企业利润。
2.碳价格和能源价格密切相关
碳价格与石油、电力、煤炭以及天然气等能源的价格紧密相连,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能源价格上升会推高碳排放价格,能源价格的下降与碳价格低迷一致。
3.石油石化供应链的碳减排传导压力更加深入广泛
石油石化多是国际大型企业,拥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庞大供应链体系,供应链上端的石油石化大企业为了符合国际气候立法的要求,自身实行强制性排放管理的同时也严格控制其下游供应商的碳排放,通过碳配额、碳审计的信息披露及碳关税、碳准入的贸易壁垒来影响下游企业,所以国内越来越多的石油石化企业将不得不面对上游供应链中国际大企业的转型压力,进而调整碳管理策略。
三、碳金融概述
(一)碳金融的定义
碳金融指一切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联的金融活动,广义的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减排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活动。
(二)碳金融的特点
第一,“碳交易+金融属性”。碳金融是以碳排放权和碳配额为标的的交易活动,碳排放权最初是作为商品进行买卖,而后进一步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衍生工具,如碳排放期货、期权等,其“准金融属性”日渐凸显,通过对碳资产收益的追逐带来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第二,“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碳金融并不完全以经济效益为导向,而以执行国家特定政策和人类共同生存、发展、环境为宗旨。碳金融不以眼前利润为终极目标,而以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已任,支持低碳产业的长远发展,弥补传统金融忽视环境和社会功能的缺陷。
第三,“碳货币及碳本位”。随着碳排放权成为稀缺资源,成为一种价值符号,“碳货币”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中被作为碳信用的主要计价及结算工具。未来,碳排放权将作为类似于黄金的最终结算物,形成以碳信用为标准货币的 “碳本位”国际货币制度,碳交易的市场规模,碳金融的发达程度都将影响着一国货币能否成为“碳货币”。
四、中石油集团利用碳金融的必要性
第一,碳金融可实现减排成本转移。中石油产业链上下游涵盖“产炼运销储贸”各类企业于一体,不同企业间的减排成本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碳交易、减排投融资、各类碳金融工具的安排,集团内的一般企业可以将减排成本转移至减排效率高的企业,减排效率高的企业获得价格补偿,而一般企业也降低了减排成本,通过碳金融工具,可以实现集团内各企业既定减排目标的成本最小化。
第二,参照国际石油石化企业应对碳交易体制的策略,集团可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来参与国外碳交易市场,通过金融中介提供的资金支持,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碳资产开发能力,将集团通过减排项目所产生的“核证减排量” (CERs)用与发达国家履行其减排量。
第三,打造集团层面的碳资产管理体系。站在集团高度进行战略布局,建立基于集团完整产业链下的碳资产管理模式,碳资产与票据资产、应收账款一样可以纳入集团的资产池进行管理,在单个企业信息不对称或流动性缺乏时,集团层面进行统筹管理,借助整个集团的市场、资源优势,降低整个集团的成本,提高整个集团的碳交易议价能力。
第四,利用金融杠杆,通过碳基金、碳信托以及银行绿色信贷业务,加大节能减排项目投入,通过VER项目参与到自愿减排市场,做好低碳技术、项目、经验储备,促进集团内企业和银行双双转型,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第五,集团板块下控股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可以与金融机构共享客户资源,集团板块下的金融企业均以产融业务立足,其服务的客户和排放权交易所的客户高度重合,因此可以发挥产融协同效应,共享客户资源,互相引流,同时交易所还可引入银行专业的资金清算系统,在资金清算过程中,挖掘出信贷、票据、保理等金融需求,更好的服务于交易所的相关碳交易。
五、昆仑银行在碳金融工具上的探索和实践
(一)碳金融工具的探索
1.碳减排项目贷款
针对碳减排项目开发商在项目开发初期亟需大量资金的情况,昆仑银行可以为碳减排项目开发商提供贷款,用于项目的节能减排改造,而未来的还款来源则为碳减排项目所产生的大量、稳定的碳减排额收入。
2.CDM项目信用增级
CDM项目的特点是初期投资额大,项目开发周期长,昆仑银行可以为项目开发企业提供信用增级服务,即创造了经过担保的CERs。此业务不仅使 CERs买卖双方提高了收益,降低了风险,促进了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还充分发挥了银行的金融中介作用,赚取丰厚的利润。
3.碳资产质押、排污权质押
昆仑银行可为借款企业现有或未来获得的碳资产、有偿取得的排污权作为质押物,进行授信和融资,具有环境和经济双重效益。
4.碳账户及结算服务
昆仑银行可以与碳排放交易所合作,凭借在碳金融领域的专业优势及集团产业链上下游丰富的供应链客户资源,为企业建立碳账户,登记碳资产,在碳交易市场对买卖双方进行撮合,促成碳配额买卖并通过银行结算系统实现交易标的资金的转移和结算,获取大量的中间业务收入。
5.碳交易保理
在CDM項目中,对于那些获得CERs核准的CDM项目开发企业来说,它们获得的CERs收益权可以看作是应收账款,昆仑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笔有追索权的保理融资,帮助其顺利开发CDM 项目,待项目产生 CERs 后,企业再将出售 CERs所获得的收益用来偿还银行贷款。此业务不仅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 CDM 项目开发并获得 CERs 收益,而且拓宽了银行的保理业务范围,增加利润。
6.绿色信用卡
昆仑银行发行专属信用卡,用户持此卡购买绿色产品和服务时享受折扣及较低的借款利率,鼓励公众低碳消费理念。
(二)碳金融的实践
1.战略部署绿色产融发展,加大融资支持力度
围绕集团绿色低碳战略,加快培育绿色产融优势,按照绿色低碳要求调整信贷结构,形成产业金融新增长极,绿色信贷余额突破百亿。
2.创新产品设计,积累低碳经营经验
发行绿色金融债券,主体及债项评级均为AAA级,获得资本市场高度认可。研发推出“蓝天贷”绿色信贷产品,将环境因素纳入信贷政策;围绕石油石化产业链的油田污染防治、污水、油泥处理、碳捕集技术等领域,推出收费权质押、收益权质押、“应收账款+专利权质押”等碳金融模式;对生物柴油清洁能源产业链客户提供订单融资模式,为企业提供流动性贷款资金,用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销量,以碳金融工具助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相关经验和典型案例纳入国家级绿色金融文件汇编。
六、结束语
总之,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对于中国来讲,构建完善的碳交易金融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总结了昆仑银行在碳金融工具上的探索和实践的经验,希望可以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借鉴,为油气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林伯强 黄光晓.能源金融[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2]杨星.碳金融概论[M].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3]刘洋.低碳背景下国内石化企业碳金融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