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搬家
2022-06-27卢金才
卢金才
我今年已90岁,年轻时的三次搬家,在我的人生中是一段记忆犹新的特殊经历。
事情还得从1958年说起。当时粮食极为紧张,连种田的农民也吃不饱饭,因饥饿到处都出现浮肿病。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我所在的宜丰县石市乡散溪大队决定成立一支粮食高产青年突击队,抽调一批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集中吃住在一起,并指派时任大队民兵连长的我任突击队队长。为了全身心地投入水稻种植,组织上要求我搬家到青年突击队。我毫无怨言,这一年的端午节后,便说服家人把家从燕窝自然村搬到突击队所在的何家自然村,住在一间临时清扫出来的破旧侧屋里,开始了在青年突击队里主攻粮食高产的艰苦奋斗。所有青年突击队队员每天早出晚归,挑塘泥、铲草皮、烧草木灰,多积肥、精耕作、细管理。经过大家的辛勤劳作,当年突击队负责管理的200多亩稻田粮食生产取得较好收成,平均亩产比全村高出23%。突击队被评为全乡粮食高产红旗单位。
1959年过完年后,组织上认为陂头自然村的土壤条件虽然比较好,但生产老上不去,粮、油、猪三大主要生产指标均落后于全村,主要原因是领导力量比较弱,一个近200人的村子没有一名党员,便决定派我去蹲点。当时我不太愿意去,不想这样来来回回地折腾。村党支部书记廖泗松反复做我的思想工作,于是我又服从组织安排,拖儿带女地把家从何家生产队搬到陂头生产队,而且在那里住了三年半。在那三年半的时间里,我克服了不少的困难,因为每天都要带头起早摸黑出工,家里经常没柴烧饭,有时不得不去向邻居借一点以解燃眉之急,很多时候都是老家一位单身堂兄送点柴火来接济。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大家三年的努力,陂头生产队不仅各项生产指标赶上去了,甩掉了多年来生产落后的帽子,而且通过组织的培养发展了两名年轻党员。
1962年下半年,上级调整社队规模时,我所蹲点的村子被划归到另一个生产大队。这时组织上安排我回到自己的村子担任散溪大队大队长,这样我第三次搬家,回了自己的老家燕窝。
常言道:“上屋搬下屋,要擔好糯谷。”可我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连续搬家三次,没有得到半点补偿,挣的都是工分,为的是把田种好、多打粮食。
经历了这样特殊的三次搬家,我不仅终生难忘,而且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始终保持服从组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并让它一直激励着我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连续干了40年。E433A834-802A-4B32-A1D0-0F48DCBE96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