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下辽宁省工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研究
2022-06-26盛晓彤赵亮潘珊珊
盛晓彤 赵亮 潘珊珊
摘要:本文将从旅游与工业文化遗产结合的角度,探讨辽宁省工业文化遗产在文旅融合下的特征,分析了文旅融合下开发工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保护措施。
关键词:工业文化遗产;文旅融合;文化价值
一、辽宁省的工业文化遗产特征
目前,辽宁省已经有12处工业遗产正式入围国家级,总数居全国前列。包括鞍山钢铁厂、旅顺船坞、本溪湖铁矿、沈阳铸造厂、国营庆阳化工厂、抚顺西露天矿、营口造纸厂、大连冷冻机厂铸造厂、老龙口酒厂、大连船坞厂修船南坞、阜新煤炭工业遗产群。
总体而言,辽宁省工业文化遗产的特征如下:
一是历史悠久、数量庞大。辽宁工业遗产种类齐全,全面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面貌。目前,我厅已整理筛查了76个工业遗存项目和19个工业博物馆。12处国家级工业遗产,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二是集中成片、分布广泛。辽宁省14个地级市均为工业城市遗产,形成了多个著名工业区、工业城镇,大量工业设备和建筑成为工业遗存,积累下独具特色的资源。
三是保护迫在眉睫。大量工业遗存由于产权复杂、缺乏资金等原因,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和有效利用。必须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对它们进行合理利用,深度挖掘其工业文化内涵与时代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新旧动能转化等有机结合起来。
二、文旅融合下开发工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必要性
在新的形势下,文旅融合成为未来文化与旅游业态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3]。文化与旅游职能部门的整合,是当前文化与旅游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现实需要。在一定意义上讲,文化和旅游有着共同的属性,都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消费服务为目的,这是两种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条件。
在文化强国,文化兴国的战略布局的直接指引下,国家文化部与旅游委组成了新的国家文化与旅游部。“文化”与“旅游”的携手共进,全面开启了新时代文旅融合的宏伟序幕,标志着未来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和新作为。
(一)促进文化传播,发扬民族传统
辽宁省许多工业遗产历经百年沧桑,承载着工业化进程的历史记忆和杰出的人文精神以及不同流派的艺术风格,具有历史、技术、建筑审美价值和社会意义,是一项凝聚着时光和岁月的艺术。如沈阳铸造厂、解放军3505厂等,百年来它们展现、见证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及工业化进程中的艰辛,传承着生产实践中很多可歌可泣的劳动模范工业精神,是阅读和研究城市历史的重要物质依托。工业遗产和旅游的完美结合,会使工业遗产凝聚的工业文明和价值得到更好的认识、继承和发扬。
(二)增加工作岗位,缓解就业压力
第二产业的调整及资源型企业的衰退会导致一个庞大的待业、就业群体。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就业门槛低、带动相关行业数量多。该行业可吸纳各种年龄阶段和文化水平人员的特点可使其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管道,进而极大地缓解就业压力。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带来的收入每增加1元,便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旅游产业直接就业与带动就业之比为1∶5。旅游业作为一个清洁环保的稳固产业,将被长期看好。在开发工业遗产旅游时,失业的老工人和技术人員可作为工业遗产旅游的最佳导游候选。阜新海州露天煤矿遗产旅游的开发给周边的下岗工人提供了长期持续的就业机会,这对促进当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繁荣进步,具有更广泛的意义。
(三)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经济疲软的老工业城市转型的重要产业选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构成比例为54∶37.1,产业结构不甚合理。辽宁省拥有门类齐全、数量众多的工业遗产,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可以使辽宁省新的城市形象得以塑造,使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成为可能,是提升该省第三产业的最佳选择。
工业文化遗产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也在中国的遗产项目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辽宁省加强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的融合,不仅能带动省内的经济发展,也能实现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在教育、技术、生态等方面也会有积极影响。所以辽宁省应该积极促进工业遗产的文旅融合,结合实际、统筹规划,积极有效的对工业遗产进行开发保护。
(四)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
废旧的工业厂房设备在拆除过程中,不仅会增加经济耗费,而且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垃圾和环境污染问题。开发工业遗产旅游,一方面提高了对遗址生态恢复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废旧遗址生态环境的恢复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并且避免了拆除中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助于减少环境的负担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例如阜新市在早期资源开采中造成地面沉降、煤炭自燃、积水、大面积矸石地面等严重的环境问题,这些自然灾害给该地区地质带来相当严重的隐患。开发工业遗产旅游,为阜新生态环境的恢复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和更高的要求。
(五)加强爱国教育,传承红色精神
工业文化遗产,尤其是红色工业遗产是学习党史,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科书。在对工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利用的过程中,辽宁省认真梳理并且培养有潜力申报国家工业遗产的项目,并且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结合,利用国家工业文化遗产进行具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地理想信念、生动的历史教材,组织广大的青少年、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忠于国家,坚守初心。
三、辽宁省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
(一)基于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保护规划
为了减少辽宁省工业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同质化、造成重复性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问题,省政府应该多方考察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旅游产业与工业文化。对工业文化遗产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的主要存在方式包括博物馆、陈列馆、文化创意园等等。这些适用于工业文化遗产集中的区域,对于偏远、分散的工业文化遗产就需要根据他们的自身情况去制定合理的方案。工业建设遵循的是“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这就说明各个遗产地的情况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过程中,辽宁省应根据其自身的地域情况、地理特征,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
(二)加大宣传力度,创新融合红色旅游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之下,各种特色潮流文化充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使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辽宁省的一些工业遗迹涵盖了大量的红色教育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辽宁省的红色工业遗产不仅可以拉动省内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还可以使人们更加了解辽宁省工业文化,体验红色历史,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在对工业文化遗产进行整理分配时,省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工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同步构建高标准的红色旅游定位,让工业文化遗产和红色旅游紧密联系起来,真正实现保护工业文化遗产和促进红色旅游的相结合。
(三)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虽然近些年政府已经把一部分工业遗产纳入保护之列,但是受法律保护的工业遗产仅仅占纳入保护的很小一部分。由于法律缺口,导致许多工业遗迹被破坏之后没有必要的惩罚措施,缺少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行政干预。沈阳市铁西区早在2005年就起草制定了《铁西新区工业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意见》,但在省政府层面尚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只有省政府完善相关法律,才能使辽宁省的工业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利用。
(四)丰富开发模式,充分发挥辽宁省工业遗产价值
(1)建立景观公园。地处于市区周围、占地面积大、周围自然景观丰富的工业遗产地可以改造开发成景观公园。这种开发模式可以将工业文明融合到现代城市中。既兼顾了城市发展又对工业遗产进行了保护。辽宁阜新海天露天矿山公园就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公园将厂房改造成室内运动场;废弃的设备設施改造成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厂区空地进行绿化处理,形成了完整的植物群落。
(2)打造与购物相结合的商业区。比如,在辽宁省第三次工业文化遗产普查中,葫芦岛就借助其有利的沿海地理条件,通过新老建筑的结合,将其打造成工业历史与现代人文结合的特色商业旅游城市。
(3)开发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是资金、科技、知识和劳动等要素密集的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这种开发模式既保存了有价值的工业遗产,又符合现代审美的需要。大连港东港区的15码头仓库上的文化产业园,不仅让工业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利用,还提高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为辽宁省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提供了借鉴。
参考文献:
[1]胡慧真,马帅,陈烨,陈浩.文旅融合背景下文化馆旅游功能融合路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济,2021(17):14-15.
[2]韩晗,李卓.论红色工业遗产的技术史价值与保护、开发路径[J].决策与信息,2021(10):56-62.
[3]邵程.进一步加强工业遗产保护开发的思考[J].当代电力文化,2022(01):58-59.
[4]李淼焱,王明友.辽宁省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优势、问题及对策[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16(04):65-68.
基金项目:辽宁科技大学2022年校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文旅融合视角的辽宁省工业文化建设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