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中讲解技能的更新与应用
2022-06-26金爱珍
金爱珍
摘要:讲解技能是教师传授知识、启发思维、表达情感、传播思想的一种教学行为,是教师必须掌握的教学基本功之一,但在新课程下出现了对讲解技能漠视的现象,本文就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浸润下,对初中数学课堂中讲解技能的更新与应用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讲解技能
所谓讲解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向学生描述、分析各种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讲述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讲解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讲解的方法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行为方式。讲解技能是教师应具备的诸多的教学技能中最基本的、运用频率最高的,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技能。
可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的教学很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我们不禁反思: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极力追求的、所必须具有的教学基本功是否已没有意义?新课程是不是不需要传统的讲解技能?回答是否定的。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学”双方缺一不可,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这种“教”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主动、自主学习氛围的责任,也有向学生传递传播知识信息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新课程中对传统的讲解技能进行更新,提高课堂讲解的效能,以便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一、清晰地讲解框架
教师在认真确定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按知识结构之序,学生思维发展之序,提出系列化的关键问题,形成清晰的讲解框架。这样易使讲解条理清楚,引起学生思考,便于学生把握讲解的脉络,从而形成正确的认知。
比如浙教版七年级(上)第二章《有理数的乘方》一课的框架。在进行完每一组计算后都随时小结,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把学生做巩固性练习和总结运算规律放在一起进行,各组问题相对独立又构成一个完整体系,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是非常重要的。讲解技能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明确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和新知识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让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通过观察归纳,概括出规律总结出方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研究事物的一般方法,领会了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提高了思维的活跃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体验数学做数学中获得快乐。
二、讲解具有启发性
教师讲解时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应把握讲解的时机及时施教,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之时“开其意”,指导其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要在学生“口欲言而未能”之时“达其辞”,帮助其理清思路、弄清概念、明确认识,学会准确、恰当地表达。在学生“愤”、“悱”之时的讲解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启学生的思维,把教学变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索的过程。
比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所授内容,预先设置启发的环节,并在教学过程中营造氛围,进行啟发。例如在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内容时,我就先要求学生把我的话倒过来说,并判断倒过来后是否正确,如:“我是你的同学,倒过来说就是:你是我的同学”等。最后引到“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三条线段”,让学生倒过来说出“3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我问学生:你们认为‘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这句话对吗?这时,学生对这句话的认识明显产生了不同的意见,由此,我引申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一是三条线段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现象存在吗?二是存不存在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现象?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达成共识。第二个问题学生就有争议了,要想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必须拿出证据,学生的探究欲望被调动了。
三、透彻讲解课本例题
课本上的例题都是经过认真筛选后精心设置的,大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性和探究性,其内涵都十分丰富。因此,例题讲解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特别在当前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透彻讲解例题是十分必要的。
如浙教版八年级(上)《2.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中为更好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我对例1进行适当的变式,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讲解使学生深层次认识等腰三角形性质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又如浙教版八年级(下)《平行四边形》一课的例题: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分别是边AB、CD上的点,且AE=CF,求证:BF//DE
(1)启发引导学生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入手,先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就可得BF//DE。
(2)请学生思考能否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证明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先口头判断,再让学生板演。
(3)请问学生还有其它的证法吗?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让学生发现,可根据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来证得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从而获证BF//DE。
通过以上三种解法的讨论,巩固了所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不但达到了认知目标,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变通性、创造性,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也达到了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四、重视获取反馈和及时调控
在讲解中,教师要善于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行为和操作,留意学生的非正式发言,向学生提出问题或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收集讲解效果的反馈信息,弄清学生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调整讲解的程序和方式,以达到教学目标。
总之,我们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上精采生动的必要讲解并不违背新课改的理念,也不会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教师在对传统的教学技能这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在新课程下进行保持和发扬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技能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社会、特别是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的变化而变化的,体现了时代、社会、特别是教育理论和教育体系对教师教学技能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傅道春等编著:《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D6F27DA0-06EE-4863-A056-959F6EF9D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