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趣味、技术:激活信息技术课堂
2022-06-26田杰
田杰
摘要: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必须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实用、有趣的学习内容,来自于生动、丰富的实践活动,来自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掀起一个又一个小高潮。
关键词:挖掘;兴趣点;激活;课堂
作为信技教师,时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很想把操作课上得生动有趣,却受到很多的制约。首先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授课模式,非常机械、乏味;另外固定的位置,限制了分组学习与讨论和交流;再说公共基础的教材,面向学校的众多专业,缺缺乏针对性。要想使课堂活起来,就要想办法消除这些不利因素,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我就以《人物照片面部美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在挖掘学生兴趣点方面的一些体会。
一、挖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激活学生的好奇心
激活课堂,质在激活学生。有很多人认为职高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因此学习兴趣很难被激活。尤其是职高生中的“差生”,只要是与学习有关,就根本无兴趣可言。但从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我们却发现,课堂中经常睡觉,学习态度极差的学生,在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表现出非常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非常积极的工作作风。这种质的转变是因为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到,所学习的知识是他们今后谋生的手段。其实职业教育的目标恰恰是教学生一技之长,但为什么学生在学校里却意识不到,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呢?最根本的原因仍然在于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的脱节。虽然在新一轮的课程设置中,我们有意识地增加了很多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虽然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以“从做中学,从学中做”的思想为指导,但这仅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必须根据行业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这既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根本途径,更是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源。
《Photoshop与数码照片处理》是继《Photoshop》之后的一门应用性课程,在影楼和广告平面设计行业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其中《人物照片面部美容》便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范例。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本节课的选题。对人物照片面部的美容是婚纱影楼中照片处理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并直接影响照片处理的最终效果。它的实用性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强烈的诱惑,这种好奇心会使学生产生自觉的学习行为。这时我们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活了,一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
二、挖掘学生的趣味性,激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学内容,学生很容易产生好奇心,但仅仅是好奇心并不足以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对职高学生来说,学习道路上的阻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畏难,在学习上一旦遇到难题,不会通过努力去解决,而是很容易选择放弃。二是缺乏自信,他们不去努力,往往不是因为不愿做,而是认为自己做不好。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不断地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学习。
兴趣点一:观赏照片,感受美(课前情境烘托)
教师活动:通过大屏幕和学生机展示处理后的婚纱照片作品。
学生活动:欣赏、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处理后的婚纱摄影作品,吸引学生的眼球。照片中人物青春靓丽,画面设计浪漫时尚,给学生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同时向学生展示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往往因为太关注计算机学科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而忘记了教学的艺术性。其实计算机教学更需要情境教学。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为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以培养他们独立探求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一个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从而调动大脑皮层中的优势兴奋中心,提供想象与思维的前提,其后教师便利用学生感受后的兴奋状态,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层层深入的思考,挖掘学生大脑潜在的能量,使他们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自觉的学习活动。在实践中,职高专业课与行业要求紧密联系,我们更多的应该把学生带入实际的工作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便会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
就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言,首先工作实践中对照片人物面部美容后的效果是怎样的,需要向学生展示,其次最终效果需要处理到什么程度,需要学生在不断的欣赏、尝试、品味中去总结,这些最好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
兴趣点二:对比照片,分析美(导入)
教师提问:是不是每个新娘的皮肤都好得无可挑剔呢? 下面我给同学们展求两组处理前和处理后的对比照片。
活动:观察对人物面部的哪些地方进行了处理?
设计意图:通过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明显对比,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本节课内容的实用性,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由于《Photoshop與数码照片处理》是《Photoshop》之后的后续课程,所以教学的重点并不在于PS中工具的使用,而是教会学生如何能够主动思考,将PS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尝试利用PS技术富有创造性地进行照片的设计和制作。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富有创造性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学生对处理前后的效果惊叹不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处理后,人物脸上的青春痘不见了,眼袋消失了,皮肤更加细腻了。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形成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对知识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师提问:要想做好美容师要先选择合适的美容工具。先请同学们来根椐你所学过的知识选择一下工具。
对于大部分职高的学生来说,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往往是他们最缺乏的,因此教师不但要抛出问题,还要搭建学生思考的平台,引导学生朝着某一个方向去思考。连线题大大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学生在轻易地得出结论的同时,也获得了对他们来说最宝贵的自信,这是他们继续学习的前提和保障。
兴趣点三:处理照片、实践美
★任务一:去斑
要求:请同学们对“素材1.JPG”中的人物面部进行去斑处理。操作过程中注意总结操作技巧,怎么做才能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呢?
阶段反馈:展示学生阶段性作品、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任务二:去眼袋
教师演示:1、对仿制图章的设置;2、操作中的技巧。
要求:操作的过程中注意总结操作技巧。
★任务三:皮肤磨皮
教师演示:皮肤磨皮的方法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要求:操作的过程中注意总结操作技巧。
本环节主要针对三个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认真总结,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三个任务由易到难,层次分明,为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提供了过渡
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任务本身就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另外,三个任务从安排上由易到难,层次分明。去斑操作比较简单,对技巧性的要求也不高,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信心,敢于继续尝试接下来的任务。让学生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胜过教师任何鼓励的话语。
2、教师精讲,问题指引,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依据
本节课中教师讲解的重点有所不同,不是放在操作的步骤上,而是放在对操作技巧的总结和反馈上。教师对以往学生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以《操作小技巧》表格的形式,在课前呈现给学生,学生带着问题去尝试,去感受,并得出结论,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小组合作,分步指导,为学生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提供可能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它为学生特别是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但如何能够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由于本节课的任务是分成三步完成的,操作技巧非常明确,因此小组长的指导也简单明了,笠杆见影。大大提高了学生和教师的指导效率,促使教学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
4、成功的喜悦,掀起课堂教学的小高潮
当学生完成面部美容,得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之后,表现出强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A学生自豪地说:“仙女下凡……”,其他同学也对自己的作品连连发出赞叹之声,这是发自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再一次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挖掘操作中的技术性,激活教学目标
操作技巧是建立在实践操作基础之上,在不断的实践操作过程中总结出的规律。操作性越强,技巧性就越强。但在我们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操作技巧的讲解,主要是认为技巧难于基本操作,学生只有熟练地掌握了基本操作之后,才能够谈技巧。但实践证明操作技巧可以更好的指导学生的操作,使学生获得较好的操作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师专业技能的欠缺,本身对操作技巧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总结,就更不可能将其与教学相结合。这种教师自身的欠缺必须通过学习、实践去克服,否则将严重制约教学效果呈现。本节课将教学技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以不同的形式促成最终的教学目标。
1、以问题的形式指导学生的实践
首先将操作技巧以《操作小技巧》表格(如表1)的形式在课前发放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使实践的目的性非常明确。
2、以作品分析的形式检验学生的实践效果
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学生以后,要时刻关注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情况,以便随时检查、纠正、补充学生的认知。用来分析的作品是课前准备好的,是教师根椐以往学生操作中最常出现的问题设置的操作缺限,这样能够比较全面的总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张照片之所以没有达到美容效果,问题出现在哪里?
学生在分析作品的同时,是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过程,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才能在操作中更好地避免同类情况的发生,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最终达到较好的操作效果。
3、以课堂评价的形式激活教学目标。
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之后,对《操作小技巧》表格中的问题要进一步地明确。其实在经过了实践和阶段性的反馈之后,学生对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时让学生一起来回答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盈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为本节课教学目标圆满达成画上画龙点睛的一笔。
做为一节计算机操作课,应该说《人物照片面部美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現在整堂课学生的思维能够紧紧跟随教学环节,表现出很高的参与热情,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地寻求帮助,大部分学生能够得到较好的照片处理效果,并表现出极大的满足和喜悦……通过对这节课的反思,使我深深体会到,计算机操作课不同于文化课,不需要用丰富的语言去感染、打动学生,也不需要过分地追求变化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我们需要的只是教学内容的深刻了解。只有深刻了解教学内容,才能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合理地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合;才能在准确把握操作的应用范围,合理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才能准确把握操作中的难点和技巧,有效地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加以指导;也只有认真地研究教学内容,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使计算机课堂变得有声有色。
参考文献:
[1]叶澜《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出版
[2]林婷《“自探互研”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教育参考,2005年05期,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