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自贸区“内循环”与“外循环”双驱发展探索

2022-06-26黄志海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

黄志海

【摘要】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政策试验的平台,改革开放以来“政策试验”机制带来了诸多红利。当今世界云谲波诡,国内外发展环境复杂,我国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契机,利用自贸区试验寻求驱动能量。文章建议,福建自贸区驱动创新可以采用以自贸区优势为根本,以集成化创新求蝶变,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线,以RCEP 实施为抓手,以对台深度融合为先手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双循环经济;福建自贸区;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 F127

福建省在获得国家“多区叠加”政策红利的背景下,2013年又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下称自贸区)建设。近十年来,“福建自贸区基本实现了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确定的发展目标,建立了与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发挥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1 ]。”作为国家级改革试验田的福建自贸区,探索实践中央部署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一、“双循环”与自贸区

(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间,尽管经历着国际风云变幻,我国始终秉持不断扩大开放,以衔接国际经贸规则为标杆,倒逼国内机制体制的改革调整,驱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为减少改革成本,我国不断采取试办经济特区、试验区的策略,提炼、复制改革经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部分高科技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技术等第四代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中国的迅速崛起,令近几届美国政府以及两党都觉得中国已经撼动其全球霸主地位,于是在科技、贸易、人权、地缘政治、地缘军事等诸多方面围堵中国,“与中国脱钩”“孤立中国”成为美国民主和共和两党唯一的共识。新冠病毒大流行打破了世界产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各国为防止病毒扩散纷纷竖起边界壁垒,影响国内生产和消费,国际贸易因此雪上加霜。

面对全球疫情肆虐、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体路径是以国内需求作为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在国内市场循环流通;秉持国际分工和协作精神,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优势,以国内市场大“内环”带动疫情下国际多个市场的小“外环”,形成新架构下的国际产业分工合作系统。

(二)“双循环”与自贸区

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对外改革的政策试验田,在验证国家发展战略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双循环”发展战略是时代背景下新生事物,需要通过自贸区试验,提炼改革成果后,复制到全国,因此,自贸区试验就是探索、试错,以先行先试办法寻求发展路径。

国内层面试错,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管理机制创新性,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合理需要,满足经济社会进步对居民消费能力提升需求方向,形成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容错机制”,对符合国家改革方向,并未实现预期目标的制度,应该给予鼓励。在技术相对成熟的前沿领域如生物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法律法规灰色地带领域,可以在自贸区试运作推广,在法律限制投资的领域进行开放性试验,在吸收国际人才方面制定实施更开放的用人、管人及保人政策等。

涉外层面试错,探索更好地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提升对外服务及开放水平,更好地优化贸易营商环境。探索在不同自贸区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建立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原产地规则、知识产权等多类型的RCEP合作示范区。探索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开展投资、金融、产业、人员更深层次合作。

作为试错平台,自贸区是链接“双循环”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支撑。自贸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形式,“双循环”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容,二者互为依托,统一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之中。

二、福建自贸区发展现状

(一)坚持创新发展,取得众多发展成就

福建自贸试验区于2015年4月挂牌成立,在6年多里累计试创出278项制度新成果;推出480项创新举措,其中全国首创196项,6项试点经验列入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2 ]。福建自贸区充分发挥政策叠加优势,致力于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根据福建商务厅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1月,福建自贸试验区累计新增企业11.73万户,注册资本约2.50万亿元人民币。福建自贸区致力于“融台”举措,对台政策先行先试,首创台企台胞征信查询业务和“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证书”,直接采信台湾职业资格95项;截至2021年4月底,福建自贸试验区新增台资企业2758家,合同台资78.04亿美元[ 2 ]。

(二)发挥资源优势,凸显片区产业特色

福建自贸区的福州、厦门和平潭三个片区根据本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片区特色产业。

福州片区:集聚拥有中国光学镜头龙头企业、“汽车玻璃世界第一”的国际级企业、全国最大的液晶显示模组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单体漆包线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票据打印机生产基地等。片区累计开通了27条外贸航线,其中关于“丝路海运”航线达到11条。与42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AEO(Authorized Economic Operator)互认,打造了四十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商品展示馆。片区推出“对台原产地证书核查机制”等23项对台贸易便利化新举措,率先使用电子台胞证,签发非闽户籍居民“一次有效往来台湾通行证”等一系列措施。对台金融合作不断深入,引进了4家台资银行和4家台资保险公司。

厦门片区:大力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截至2021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为1 204.57万标箱,同比增长5.62%,全国港口吞吐量排名位居第七[3]。在运输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厦门片区积极发展航运物流、口岸进出口、保税物流、加工增值、外包服务、大宗商品交易等现代临港产业,进一步提升厦门港在东南地区的航运实力。片區积极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据厦门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统计,2021年厦门金融业累计实现增加值865.5亿元,增长7.0%。

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打造投资贸易自由便利化的“栖息地”。“十三五”期间,平潭片区累计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是“十二五”时期的近3倍;累计旅游综合收入219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1.6倍[4]。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平潭累计举办了十届海峡两岸共同家园论坛,通过积极互动交流,共同促进海峡两岸融合。打造投资贸易自由便利化的“栖息地”,片区率先试点福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4.0版,通关准备时间由原来的一天压缩至最短只需5分钟。率先试点“关检合一”改革,极大提升了通关和检验效率。

(三)发展韧劲不足,多重因素阻碍发展

1.相对于上海、广东自贸区,福建自贸区货物贸易中出口结构较为单一,仍然以中低端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根据海关统计,2021年福建省机电产品出口占比约为28.1%,纺织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为25.8%。

2.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如国际商务、跨境电商实操、金融服务、法律专业等高层次人才较为稀缺。福建高水平大学与我国高校强省比较仍处于中低层次,区域高校资源投入不足必然制约高素质人才产出,也不利于人才虹吸。

3.厦门作为国际海运相对较发达地区,2021年累计货物吞吐量在全国仅排23位,不及广州、苏州、宁波舟山等知名港口[5]。市场主体数量指标说明一个城市的活力和发展韧劲,而厦门在2020年城市市场主体存量仅为71.8万个,

4.与其他同级别城市相比,发展韧劲和活力不足。平潭片区承受国家“多区叠加”丰富红利政策,未能在改革试创中展现政策红利优势,在开拓思路与超视野战略上与我国其他先进自贸区存在较大差距。

三、影响福建自贸区“内循环”与“外循环”流通的主要因素

(一)固有的赋能机制

我国自贸区属于特殊的经济区域,本身不具备立法资格,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有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制定和实施,同时,制定政策容易受到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限制,要深层次突破现有架构是难以推动的;全国自贸区遍地开花,聚焦于贸易便利化、金融税收、產业定位、国际投资等体制机制创新,各省级自贸区思路、手法差异不大,无法彰显区域特色,要走出固有的法律法规约束而开展试创,需要承担巨大的代价风险;自贸区进行以改革政府职能、体制机制、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试错活动,这一过程中必然涉及改革成本、改革成效,如何建立科学、有效、透明的评价体系将影响自贸区改革新动能;福建承受着国家众多的“多区叠加”政策,这些政策“有的停留在战略定位层面上,兑现少,有的较为原则,缺乏实施细则,有的政策存在进一步拓展空间不足等问题[6]。”这些固有的负能机制将影响“内循环”的流通。

(二)RCEP地缘政治变局

RCEP是由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15个国家的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地缘政治理念、不同国家利益诉求形成的世界区域经济体,其中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是美国盟友,东盟与中国关系密切,经济融合度高,但东盟经济社会体制差异巨大。15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可能导致RCEP的运作产生诸多摩擦,可能给RCEP域外的不友好国家提供了打击中国国际合作发展的机会。除此之外,历史遗留的复杂地缘关系也是影响本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中日关系、中韩关系、日韩关系、中澳关系等都处于飘忽不定之中。RCEP是自贸区新阶段创新发展的抓手,但地缘政治变局给“抓手”带来挑战。

(三)台独势力的“反融合”

福建自贸区最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台融合发展,中央和福建省政府出台诸多的经济、文化等惠台政策。自从台湾地区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拒绝承认“九二共识”,大搞所谓“一中一台”,采取敌对中国大陆政策,挟洋自重,甘当棋子,配合美国企图分裂中国。民进党当局为破坏两岸产业融合,推销“新南向政策”环抱印太,不断释放出种种“反融合”的伎俩,走台独之道。在文化层面,民进党政府打造“失忆工程”,更改中国历史课本,从历史文化入手割裂两岸血脉,可谓“反融合”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四)国际环境面临“四大赤字”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国际社会正面临着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当今,国际热点问题持续不断,美国等一些国家为一己私利,不断制造事端,使全球治理体系和多边机制受到冲击;地缘政治、经济、军事不断摩擦加深了国际社会间的信任和合作的间隙;北约东扩、俄乌冲突、中东危机、恐怖主义等使得区域安全环境堪忧;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使得世界经济均衡发展步履艰难。“一带一路”是自贸区“外循环”的重要引擎,是自贸区创新发展的一个外向通道,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给自贸区的外向引擎通道增添许多阻力。

四、福建自贸区“内循环”—“外循环”双驱发展路径

(一)以自贸区优势为“根本”

福建自贸区与其他地区一样,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厚实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基础,无论在经济总量还是在经济、科技、人文高质量发展水平上,或者在提供体制机制创新上,都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源。福建自贸区坐拥国家赋予“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这种优势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能量要素。“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是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坚实改革基础的[7]”厚实的经济社会基础与“多区叠加”政策要素的结合是自贸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应结合自贸区产业短板、行业洼地,专项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制造企业,以“一项一策,多项多策”的战略战术,积极加入到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链资源分配中去。

(二)以集成化创新求“蝶变”

创新是自贸区发展的灵魂,而制度创新是其核心。在发展思路上必须活跃、具有远见和前瞻性;制定的政策必须要高端、可操作;要做制度创新的开放高地而非政策优惠的成本洼地,“通过系统性集成制度创新进行结构性改革示范[8]”。福建自贸区在创新发展中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其制度创新仍存在自主权不足、创新碎片化分散化、政策实施欠协调、应对国际环境的应变力弱等问题。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福建自贸区面临着国内外发展环境越来越复杂、政策创新突破难度加大、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快、台湾地区融合障碍重重等严峻问题。我国古典文化《易》中有“三易”,即变易、简易、不易,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易”,解决困局的关键还是聚焦在“创”,应该从宏观角度进行谋局部篇,坚持系统化思想,“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应以集成化创新求自贸区“蝶变”。

(三)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引线

“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由于美国等国家的种种干扰,以及“一带一路”实施中各国政治环境交替变化,加之在推进建设项目过程中缺乏经验,疫情下的“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重新思考布局。进入“十四五”的福建自贸区应致力于构建“一带一路”产业联通体系,以“缠”与“绑”字诀应对波诡云谲的变局。积极打造“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海洋渔业产销养护体系;打造中低端制造业的投资、贸易链接体系;打造高端产业垂直研发、生产、市场贯通体系;通过政府引导,民间组织为主体,联接中华文化与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和非洲地区习俗;正确引导在自贸区开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不同文化传播的项目,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人员交流;推进一些新领域、新产业数字化合作,如数字经济、跨境电商方面的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建设对自贸区影响重大,可以“起到增强国外循环的韧劲及安全保障作用,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补充[9]”,将成为自贸区创新驱动的有效引线。

(四)以RCEP 实施为抓手

2022年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开始生效。RCEP在货物贸易零关税、原产地累计计算规则、贸易便利化措施、检验检疫制度安排、知识产权保护、跨境贸易等方面达成了一系列新标准。福建自贸区作为我国经济改革的试验田,在吸收和转化RCEP带来的发展红利时,具有独特的示范作用。可采用分区块、分项目试验实施RCEP,如在福州片区,致力于扩大与RCEP成员国货物贸易、数字贸易、贸易便利化等领域合作,建立贸易投资地缘风险预警机制试验,总结经验进行推广覆盖;在厦门片区主推试验实施知识产权、服务贸易、检验检疫等领域合作试验,总结经验指导其他地区,以减少贸易风险与成本;在平潭片区,主打中国——东盟货物运输产业、文化产业、跨境电商服务试验。各片区以各自独特优势资源在参与RCEP贸易投资大循环中,寻求最佳合作路径,同时各片区之间应在国家、省级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下相互配合,减少资源重复浪费。RCEP成员国经济科技发展处于不同阶段,我國均是他们的最主要贸易伙伴,可以在扩展贸易量的同时,“进一步扩大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层次”[ 1 0 ]。RCEP的有效实施是自贸区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能为我国参与更高标准的区域协定CPTPP夯实基础。

(五)以对台深度融合为先手

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商缘相连。福建自贸区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推进两岸共同市场建设,形成台胞台商企业登陆的首选家园与先行区域。一方面,农业是闽台经贸合作的重要合作领域之一,积极引进台湾先进的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同时建立闽台农业示范区,促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台湾集成电路、精密机械产业处于世界较高水平,自贸区应充分运用特殊的政策优势,推动两岸的交流合作。同时以高等教育为平台,加大选取福建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高校,吸收台湾地区年轻人就读本硕博,以大陆学生善于进取,精于博弈,胸怀中华振兴之精神,培育其中华文化之意识。开展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的教与学融合,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在自贸区的教育机构采取先行先试的办法,在两岸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作进一步的交流融合。自贸区科研院所制定政策规划,吸收台湾科研人员特别是青年科研人员,参与项目研究,支持鼓励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对台教育科研的融合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润物无声,意义非凡。

总之,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福建自贸区要明确对外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立足于当前条件因素,开创性地试验。只有超常规思维方能揭示“内循环”与“外循环”最佳集合的发展规律,找出突破不利环境的路径,实现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网.福建自贸区基本实现发展目标 5年推410项创新举措[EB/OL]. https://www.ndrc.gov.cn/fggz/dqjj/ sdbk/202004/t20200424_1226636.html code=&state=123. 2020/04/24.

[2]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网.福建自贸区六年回顾[ED/OL].https://ftz.fujian.gov.cn/html/sp202106/.

[3]厦门港口管理局网.2021年厦门港港口生产完成情况表[EB/OL]. http://port.xm.gov.cn/zfxxgk/zfxxgkml/ tjxx/202201/t20220114_2620914.html. 2022-01-14.

[4]平潭综合实验区统计局网.平潭综合实验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pingtan. gov.cn/jhtml/ct/ct_2971_100588. 2021-04-23.

[5]交通运输部网.2021年12月全国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EB/OL]. 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zhghs/202201/ t20220119_3637308.html.2022-01-19.

[6]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用好用足用活多区叠加的先行先试政策 进一步加快福建经济社会发展[J].发展研究,2019(10):19-29.

[7]中共中央党校网.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EB/OL].https:// www.ccps.gov.cn/xtt/202009/t20200901_143047. shtml].2020-09-01.

[8]卢福永,史薇,王鑫涛.自贸试验区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形成机制及路径,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12):90-99.

[9]姚树,洁张帆. 区域经济均衡高质量发展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J].宏观质量研究. 2021(06): 1-16.

[10]罗昊天,吴天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RCEP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 2021(22): 11-15.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
信息生态平衡视角下创新驱动河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市政建材行业创新驱动战略的研究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析
辽宁省创新驱动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选择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新常态下以创新驱动升级转型的制度建构
产业园区管理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