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
2022-06-26胡秀娟赵燕韩力
胡秀娟 赵燕 韩力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实践思维,在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体系下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显而易见,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满足这一教学要求,因此,教师要进行教学创新。
一、合理选择案例
利用案例教学法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时,选择合适的案例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在选择案例时,教师既要使其与教学内容有较高的贴合性,也要保证其具有较高的实践性与真实性。案例的选择范围并不固定,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索,也可以从真实生活中提炼,只要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即可。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高的时代性,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所以,在选择案例时,教师要保证案例经典或先进,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选择案例时,教师也可适当地借鉴教材。例如,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时,教师可以利用“探究与分享”中的一些案例,带领学生进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探索。当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也可以融入学生的讨论,以提高教学效率。
二、适当呈现案例
案例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教师不可能在整堂课上都在讲述案例。教师在呈现案例时,也要适当地结合理论。比如,在讲解完一些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内涵。再比如,当教师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呈现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对案例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既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也可以借用多媒体呈现,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互动交流案例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就案例中的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时,教师一定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站在各种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想法。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可以将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初中生存在网瘾的案例,要求学生尝试分析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应该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在分析案例时,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先聆听其他人的想法并做好总结。而在表述自己的想法时,不能“人云亦云”,而是要给出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汇报。通过这一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提高个人学习能力。
四、持续搜集案例
采用案例教學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不断搜集新的案例,带给学生新的学习体验,从而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搜集案例时,教师可适当地拓展渠道。当然,教师也可以多与同事交流,分享资源,有效拓展案例的搜集范围。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提炼课堂主题,并鼓励学生就课堂主题尝试性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些案例,并借由这一案例展开教学指导,充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突破教学局限,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散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合理地选择案例,也要适当呈现案例。教师要基于道德与法治教学重难点,多样化地展现案例,并引导学生互动交流。同时,也要持续性地搜集案例,以多样化的案例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