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更有效

2022-06-26梁永凤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减背景作业设计双减

梁永凤

[摘 要]在“双减”背景下,小学作业布置无疑将迎来大改革。如何创新作业设计形式,让各种“美的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快乐加倍,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可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凸显其读写功能;依据学情,设计精准适量作业;结合学生兴趣,设计“开心”作业;结合题材特点,设计开放性、探究性作业;与学科融合,实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联系节日文化,设计“爱心”作业。这样就能在“双减”背景下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双减背景;语文教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2-0031-03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再学习的过程。作业的意义显而易见,但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小视,对学生作业负担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

一、研究背景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政策主要是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负担,尽量让他们在校内完成作业,另外就是减少课外辅导,尽量给学生多一点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双减”政策明确规定“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在作业设计方面强调优化设计,加强作业指导,全面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真正做到减负增质,让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这就对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作业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如何设计更有效

美国教育学者马扎诺的“人的行为模型”理论认为,面对一个新任务,人的自我系统是否启动决定学习者能否介入完成某一任务。如果这项新任务不能兼顾“有价值、有意思、有可能”,那么自我系统就会关闭,人就不会接受这个任务,或是在参与的时候积极性不高。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也不例外。如果学生不理解作业的重要性,感受不到其中的乐趣,并意识到凭自己当下的力量无法完成,那么学生就会拖延甚至拒绝完成该项作业。那么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该如何设计呢?

1.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凸显读写功能

什么是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精简的解释。语文就是语言,它是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因此,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回归本真的读写。这有别于为应付考试而去“刷题”的作业。比如,语文学习与测评里的填写文学常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抄写“日积月累”中的词句、抄写课文、订正试卷等就不应当作为作业。真正要写的是生字、生词以及作文,抄写时间也要设计合适,以使学生养成 “提笔就是练字”的习惯。对于基本篇目,应布置学生多读,因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于那些要求背诵的课文,应以作业的形式布置学生背诵下来,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文化累积;假期作业可以推荐一些经典名著供学生阅读。

2.依据学情,设计精准适量作业

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是有差异的,这就导致他们每个人的发展情况不同。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时,我们必须吸取之前“一刀切”统一布置作业的教训。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要明确设计目标,目标太高,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致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最好是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精准作业,面对学生学习上的差异,布置分层作业。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难度相对较大的作业,如阅读理解和探究性的作业,让作业更具挑战性,吸引学生去实践、去尝试;对于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可以设计选做题,或在难题后面给出一点点提示,以此来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对于那些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需要教师多费点心思,设计一些符合他们学习能力的题目,如以字词句为主的作业,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讲求精准,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让学生真正能学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此外,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上,我们也要避开“高压”“量多”的弊端。不要错误地认为作业越多越好、越难越好,一味地沿袭过去的思维方式,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按照新课程要求,设计出有价值、有意思的作业,设计出能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精准高质的作业。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才会更有学习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巩固学习成果,提高综合素质。

3.结合学生兴趣,设计“开心”作业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作业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且作业大多来源于书本或测评练习题,这种作业形式让学生缺乏激情和乐趣,在做作业的时候积极性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若能结合学生的兴趣,设计一些“开心”作业,也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盘古开天地》这课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项“开心”作业,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最喜欢的人听,然后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神话故事,星期一课后分小组参与讲故事比赛。学生听后欢欣雀跃,一回家就急着把这个故事讲给爷爷奶奶听。由于学生准备充分,星期一的讲故事比赛非常成功,他们不但能讲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而且对故事里面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都把握得相当到位,讲得很生动。

又如,在学习六年级《只有一个地球》一课之前,我设计了一项自选式的“开心”作业:“在课文中,挑选你认为最难写的生词,作为听写作业布置给同学们听写,并选取课文中的一段,分析其内涵。”结果,全班学生课后都在动脑筋、翻本子,这一项作业完成的质量之高超出了我的想象。

再如,《穷人》这篇课文学生都比较喜欢,在上完这篇课文之后,我设计了一道續写故事的作文题,改变过去的作文方式,让学生从《穷人》的结尾接着想下去。“在渔夫和桑娜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他们的生活会怎样?根据渔夫一家的生活现状进行合理的想象,用文字写下来。”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心出发,写得非常好,不再像以前感觉作文无话可说了,而是感觉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并喜欢上了作文。

4.结合题材特点,设计开放性、探究性作业

语文作业不一定要封闭、独立地完成,相反,有时候设计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更能解决问题。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中有这样一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ー些忽飞忽落的小鸟。”学到这里,我问学生这句话是不是病句。有学生说是病句,因为前后矛盾,理由是“看不见什么东西,就包括看不见小鸟”。后来,我告诉学生此句并非病句,而是运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学生又提出:“像‘今天,全班同学都去看球赛了,只有小李一个人去了阅览室’这样的句子,也不应该算病句吗?”究竟如何去跟学生讲清楚这种修辞手法呢?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性问题:“请大家课后查找‘舛互’这个词语,弄清楚‘舛互’的修辞是什么。”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了解到“舛互”的作用在于强调近乎矛盾对立之中的某一方面,并使之醒目、突出,给读者留下奇特而深刻的印象。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我们不可简单机械地用逻辑推理来否定“舛互”,但是也不能据此来肯定在语言交际中确实存在着逻辑混乱的现象,而要分清二者之间的区别。

又如,在学习《望天门山》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探究性问题:“李白写《望天门山》,是在什么地方‘望’的?是在岸边高地上,还是在行船上?简要说明理由。”通过探究,学生理解了望天门山是从行船上望的。诗中最后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正是作者从行船上看到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动态美。但“孤帆一片日边来”从运动状态来看,应该是在地面(或两岸,或青山)看的。通过设计开放性、探究性的作业,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更深刻了,把握得也更牢了。

5.与学科融合,实现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

知识融合是新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语文作业设计应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与学科之间的联系。

例如,四年级上册的《田忌赛马》一课,讲了在赛马场上,田忌在孙膑的指导下,通过下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的搭配,最终以一败两胜的结果赢得了比赛。为了与数学学科有效融合,我设计作业时要求学生课后查找一下“对策论”。通过查找学生了解到,田忌赛马的故事其实讲的就是数学问题“对策论”。这就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和数学都是从生活中来,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活中去的,不管哪一科都要学好,生活知识是相通的。

又如,我让学生背诵《伯牙鼓琴》的时候,结合美术课程设计作业,要求学生按照这篇文言文的写作顺序,以画画的方式来呈现这个故事。学生为了完成这个作业,就必须弄清文章的结构以及中心内容,他们就会积极投入到这篇文章的学习中。通过这份绘画作业,学生理清了文章的发展脉络,按照所画图片的顺序,他们很容易将全文的内容背诵下来。这不仅能够加快学生的背诵速度,提高阅读质量,还能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6.联系节日文化,设计爱心作业

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这些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也可以成为我们用来教育学生的资源。抓住节日契机,设计“爱心”作业,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母亲节的时候,我设计了“献出我的爱”的“爱心”作业,让学生使用统一的色卡纸,为母亲制作一张卡片,写上自己最想说的话,表达对母亲的祝福和感恩。学生在写祝福语时,很注意自己的遣词造句,流露出的感情实实在在,让读信的人为之动容。许多母亲在收到这些出自孩子之手的卡片时,都为他们的能干而高兴,为他们的感恩之心而感动。

又如,教师节时,我鼓励学生写一封信给老师——“老师,我想对你说”。通过切身感受,表达对老师的敬爱,同时也让老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是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在沟通亲情、师生情。当这些情感伴随着语言文字走进学生心里的时候,语文教学育人的功能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落实。

作业设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充满艺术感的课题。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如何设计才会更有效呢?我想,应该摒弃传统观念,改變过去量大质低的做法,切实贯彻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设计作业,把作业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在减负提质上下功夫,这样语文作业就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双减背景作业设计双减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布置探究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