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读写从平面走向立体的教学指向

2022-06-26郑淑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指导读写结合立体

郑淑芳

[摘 要]学生读写结合意识不足,就会出现读写缺乏主动性、灵动性、对接性、主题性的现象。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认识,从读写内容、读写情境、读写方法、读写活动、读写训练等角度展开设计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方法支持。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深度学习中提升读写能力。

[关键词]读写结合;平面;立体;教学指导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2-0020-03

读写结合是最基本的语文学科训练形式,也是学生学力内化的主要方式。学生由于受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读写基础普遍不高。教师要对读写内容、读写情境、读写方法、读写活动、读写训练等内容做深入研究,推出更多读写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具体体验中建立读写能力。

【发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读写存在着一些问题。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有调查矫正的意识,对学生的读写问题进行梳理。

1.读写缺少主动性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大多对读写操作存在漠视的态度,读写学习缺少主动性,读写表现不尽如人意,教师也往往找不到原因。

2.讀写缺少灵动性

学生进入读写环节后,需要有更多灵感的支持。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多数学生都处于应付的状态,读和写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完全找不到什么灵感。有的学生只是对原文进行摘抄,有的学生只是用自己的话叙述原文情节,这样的读写训练难有成效。

3.读写缺少对接性

读写是在阅读基础上的习作,阅读是前提和基础,习作是结果和呈现。但在读写操作时,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读写关系,读写存在明显的割裂现象。特别是在谈感受部分,学生不能就事论事,写作没有情感体现,导致读写价值大打折扣。读与写有不同的目标追求,学生找不到学习的方向,读写变得很随意,这样的读写训练就无法达成既定目标。

4.读写缺少主题性

读写是阅读后的感想,是对阅读体验的呈现,也是对阅读认知的内化,需要有鲜明的主题性。而学生的读写表现,不仅不能对接阅读内容,甚至都找不到明确的主题。读写没有了灵魂,其训练价值则无从谈起。

【应对】

针对学生读写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有更多应对设计,如对教材内容做梳理和整合处理、传授一些阅读方法、组织适合的阅读活动、拓宽实践路径等,为学生顺利进行读写创造条件。

一、整合教材,创设读写情境

学生读写结合的意识还不是很到位,往往会忽视阅读的重要性,在读写操作中,不是对阅读内容仅做简要介绍,就是完全无视阅读材料的存在,直接展开书写,导致读写训练效果不能完全体现出来。因为读与写一旦脱节,写作就难以形成对接,作文便会成为无根之木。因此,教师要做好教材分析,整合阅读素材,创设读写情境,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在创造性阅读和习作构思中形成读写能力。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做梳理性阅读,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让学生对大草原的景色进行观察,结合文本内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为激发学生的读写思维,教师还专门邀请去过草原的学生进行直观介绍,再推出读写任务:“草原上有优美的景色,有热情的人们,还有高远的天空、碧绿的青草,让人感觉特别的赏心悦目。仿照这篇课文的写法,选择一个独特的去处,做详细介绍,不仅要突出景色的优美,还要写出更多的人情味。”学生对课文内容已经大致了解,自然能够顺利进入读写环节。在读写任务设计时,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内容,再让去过草原的学生讲述经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此时的读写条件已经成熟,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读写操作环节,读写训练效果十分突出。

二、传授方法,激发读写灵感

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实际传授一些学法,也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读写启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其学法应用也呈现差异性。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的阅读学习做观察,对学生的读写操作做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自然进入读写环节,在深度思考中产生更多的读写灵感。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丁香结》这篇课文时,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文本内容,找出一些精彩的描写片段,展开语言鉴赏学习。学生大多会从修辞的角度展开思考,鉴赏方式比较单一。为此,教师给出新的鉴赏角度,让学生找出一些关键词,或者对句式特点进行分析,或者从情感、色彩、主旨等角度展开分析,使学生对作者的方法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读写任务设计时,教师鼓励学生从更多的角度展开思考,描写自己童年时一件难忘的事,从语言上形成突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读写操作,其语言构建有了更多选择,语言的灵动性得到提高,读写表现力大大提升。在这个读写设计和指导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传授一些鉴赏方法,使学生顺利进入读写环节,利用学习到的方法展开具体操作,读写效果立竿见影。

三、组织活动,提升读写品质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能够为读写结合提供更多支持。如课堂演绎、角色诵读、课堂辩论、质疑释疑、改编创编、生动讲述等,都属于阅读活动范畴,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够顺利启动学科思维,在真切体验中获得读写启迪。学生对直观性、互动性、探索性的阅读学习活动有特殊参与兴趣,教师结合学生的阅读学习经历,设计一些读写任务,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思考、展示的机会,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写品质。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这篇说明文时,教师专门挑选一个片段,要求学生展开重点阅读,对竹节人的制作过程进行重点梳理,归结出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应用。学生展开对应的阅读和思考,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为调动学生的读写兴趣,教师要求学生搜集童年生活中的制作或者操作活动经历,利用清晰的说明顺序和周密的说明语言展开读写操作,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接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展开思考和讨论,对童年往事进行回忆。进入读写操作环节,教师跟进观察,对学生读写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确保读写操作顺利进行。在课堂展示时,学生在小组中诵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互动评价,将读写学习推向了高潮。阅读活动与读写活动对接,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展开读写操作,这是最为自然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对读写的理解呈现差异性,教师给出具体的读写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读写展示,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创造了条件。

四、改进训练,促进读写内化

在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需要做好创新设计和組织,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体验中建立读写认知基础。如课本剧创编、读后感、阅读笔记、学习反思、阅读日志、仿写续写等,都属于读写呈现形式,教师要做好匹配设计,让学生顺利进入读写操作环节,在实践探索中形成读写能力。特别是读写交流、展示、评价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深度探索的机会,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读写认知的内化。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桥》这篇课文时,教师提出读写任务:“这是一篇小说,介绍共产党人为村民架起了连心桥。小说主题鲜明,人物突出。下面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长具体负责,集体创编课本剧,以这篇小说为原型,设计演绎方案,并进行现场演绎,看哪一个小组能够有精彩的表现。”学生对课本剧创编充满期待,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具体操作,课堂进入多重互动环节。学生在组长带领下,先做具体分工,然后进行信息整合,设计出课本剧脚本,再集体展开审查和修改,最后进入彩排训练环节。教师始终跟进观察,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点拨,确保每一个小组都能顺利进入演绎环节。在这个读写任务执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先阅读、分析、归结、整合处理文本内容,然后进行角色分配,再对人物台词、表情展开集体研究,推出脚本雏形,最后彩排训练,进入课堂演绎环节。随着诸多环节的展开,学生的读写思维获得了历练,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小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特殊感觉,教师从课本剧创编到课堂演绎展开布设和组织,为学生提供演绎的机会,使学生的读写思维得到了更多锻炼。

五、拓宽实践,形塑读写能力

读写需要丰富的阅读做支撑,教师要优化阅读教学设计,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线下走向线上,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成长。读写结合训练设计,教师要从内容选择和形式创新两个方面展开探索,以提升读写训练的品质和效率。生活中有太多阅读和写作的机会,教师从阅读角度展开设计,鼓励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习作展示,学生由此建立起来的读写认知会更为真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学科教学带来了更多选择,教师在读写训练设计时,适时渗透网络应用内容,能够创造更多的学习契机,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读写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网络展示读写成果的任务:“这篇课文有非常多的精彩描写,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场景,描写出景物的特点,表达一种心情,将读写内容展示到微信群中。我们将进行集体评价,筛选出一些优秀习作,在班级做重点展示和推荐。”学生听说要进行网络展示,都显得十分紧张。因为微信群里有很多家长,一旦将读写作品投放其中,自然有更多的读者会关注。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能促使学生认真对待这个读写任务。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利用网络做调度和指导,为学生读写的顺利完成提供支持。学生经过精心创作,作品陆续出现在微信群中,教师及时给予关注,鼓励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展开阅读评价活动。微信群成为展示平台,学生和家长展开多重互动,将读写训练的气氛点燃。一个最为平常的读写任务,对学生形成了强力冲击,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选择了正确的展示平台。学生最看重什么,这是教师教学设计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网络交互早已成为学生生活的常态,教师抓住学生的心理设计读写任务,收到了显著的训练效果。

读写结合是常规训练形式,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创新意识,对学生读写存在的问题做梳理,对应对策略做研究,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做矫正,这样才能赢得读写教学的主动权,才能让学生的读写从平面走向立体。

[ 参 考 文 献 ]

[1] 陈淑丽.例谈读写结合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21(34):91-92.

[2] 熊婷.探索“读写结合”的语文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21(36):38-39.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教学指导读写结合立体
念个立体咒
立体登陆
中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教学指导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炫酷立体卡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幼儿园线描画教学的方式方法
浅谈语文课堂的朗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