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数学课程教法改革研究:定位、策略与评价*

2022-06-25陈琰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高职数学

摘  要  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施工蓝图已绘就,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规范性文件已建立,明确了数学课程在高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入解读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数学课程的设置要求并分析其特点,围绕课程教学教法与学法,从多个维度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对高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深化“三教”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数学课程;教法改革;数学思维;数学精神;工匠精神;“三教”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09-0105-04

0  引言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从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对职业教育作出准确定位,提出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施工蓝图。《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职业院校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的规范性文件。

以上述两个国家文件为指导,各职业院校开始聚焦产教融合赋能人才培养的新一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并紧盯教法改革,以期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当前高职院校课程存在边缘化、无趣和低效等问题[1]。因招生生源的多层次、多元化和多类型,学生原有基础知识薄弱,差异性较大,作为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之一的数学课教学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无法适应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其课程教学改革同样迫在眉睫。

1  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

《指导意见》中将“数学列为高等职业学校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2],并在课程设置、学时安排上提出明确的要求。数学课程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不仅是配合专业(技能)课程学习必备的知识基础、分析工具,探求其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载体。

1.1  必要维度: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

数学类基础课程,包含通用公共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也包含本科数学专业类基础课程(如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还包含应用数学课程(如统计学、运筹学、图论等)。“职教20条”明确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依据技能人才职业目录,大多集中于理工经管类等专业,数学类知识尤其是高等数学和统计学知识是学习此类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必备知识。

1.2  拓展维度:素养能力提高的途径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一直在60%上下徘徊[3],这就意味着40%左右的学生从事的职业与所学专业关联度不高或者无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必须具备自主适应力、新事物理解力、应变察觉力、逻辑推理力和分析实践力等综合职业素质与个人修养,才能在今后的职场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数学不仅具有大家所熟悉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还具有猜测、想象、反驳、直觉等社会科学思维的特点,以及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自然科学思维的特点[4]。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的学习,对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养成大有裨益。在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润物无声地将数学思维特别是数学思维中蕴含的社会科学思维潜移默化地融入实际教学之中,从而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1.3  提升维度:传承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基本内涵主要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5]。工匠精神自2016年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后,频频出现在国家各类政策文件中。“职教20条”中指出,深入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模进校园、优秀职校生校园分享等活动,宣传展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事迹和形象,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6],引导学生养成严谨专注、敬业专业、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品质[7]。

国家“双高”计划实施意见中对学生工匠精神培育指明了具体的目标,而数学精神中的理性、求真、求美、创新、合作、独立思考和统一要素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充分深挖数学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数学精神育人元素,以数学课程为媒介和平台,可以非常巧妙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工匠精神。

2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现状分析

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进一步加快了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向普及化发展的步伐,生源竞争加剧,学生人数增加,生源质量下降,教学水平提升有限,教学改革速度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匹配,社会技术技能人才短缺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等矛盾日益凸显,公共基础数学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2.1  生源情况:入口多元,参差不齐

在“职教20条”政策的指引下,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方式正在逐步完善。以甘肃省为例,自2021年起,“按五年一贯制转段录取、普通高中生综合评价录取、中职毕业生升学考试录取和普通高考录取顺序依次进行”,招生形式多层,录取方式多元。学生的知识储备和体系、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能力和态度、教育期待和目标等方面参差不齐,使数学课程“学生厌学、难懂和教师费力、难教”的问题进一步加剧。

2.2  院校情况:课时有限,或有或无

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数学课程以高等数学和经济数学居多。《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于2016年4月发布后,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逐步由“2+1”向“2.5+0.5”的教学安排过渡,因顶岗实习学时的限制,专科教育总学时有限,为保证专业课程课时的足量开设,大多数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得不大幅削减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尤其是数学课程的课时。自2004年至今,甘肃省大多数高职院校数学课程课时一直在缩减,由200学时到120学时,直到现在的60学时。

2.3  效果评价:兴趣不高,情与愿违

多年以来,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教学沿用大学本科的教学方式方法,以传授知识、着重推理、强调计算、定义引出、概念讲解等为主。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体现数学课程的严谨性、逻辑性和抽象性本无可厚非,却忽视了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兴趣融入。本科数学课程教学形式无法适应多元招生、多层基础的高职学生的数学课堂,有趣、体验、高效的课堂教学呼声很高,但实际教学课堂无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常常是教师为教而教的无趣、低效的课堂,被学生诟病在所难免。

3  数学课程教法改革策略与建议

由《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指数得分全面提升:2018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8]可知,高职学生在教育质量方面,关于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达到24%,其中提高课程内容吸引力、提升教学方式吸引力、完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效果等意见较为集中。由此可见,教法改革是影响高职生教育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创新教学方式和改革课程教学是教法改革的重要途径。

3.1  把握意义,遵循学情,提高课程内容的吸引力

数学课程的教学意义并非单一地传授现有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思想方法、思维方式、破解问题的综合能力等。高职院校开设数学类相关课程的意义是为后续专业学习储备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提高学生的思维素养。另外,由于招生录取的多元多层,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学习习惯较差,尤其是厌恶理论和思考、乐于实践和动手的特点。

3.1.1  淡化概念,弱化证明,以汉字词汇的本义为桥梁,引导讲解数学中的名词概念  数学以其特有的语言——抽象的数字、深奥的符号、蕴含深刻真理的公式和定理等——研究自然现象的规律和联系。因数学基础不牢固,知识存在“欠账、夹生”的情况,大多数学生遇到数学符号和特有语言便束手无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翻译解释,利用词语的本义为桥梁、引申义为辅助,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字面意思、语文词汇出发去理解数学概念名词的内涵与外延,再进一步拓展至数学定义。

3.1.2  重构内容,强化思维,融入数学精神和思政元素提高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善于将初/高等数学、数学分支和应用等相关知识前后贯通,通过内容分解、构建模块,同时以巧妙的设计揭示数学思想方法,融入思政元素知识。在内容讲解上,教师既要有前后知识的穿线衔接,也要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视角认识世界,提炼数学思想精神,更要结合社会实际,紧跟时代步伐,通过数学文化、历史等内容将价值引领有机融入。

3.1.3  化静为动,因材施教,使数学内容从抽象到形象、从模糊到可见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善于将涉及数学内容的音视频、图片等资料融入课堂,引入突出学生主体的数学活动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和乐趣。

3.2  着力课堂,创新方式,提高教育形式的吸引力

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师生良性互动,通过混合式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职业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教师可以提升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管理能力,真正提升教学质量,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9]。

3.2.1  多元教学,适时推送,构建有效课堂  在

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合模块化、项目化、案例化、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通过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学形式,基于课前学生学情数据的量化、分析,采取“精准投喂”的方式适时推送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方式的吸引力,变适教课堂为适学课堂,变以教定学为以教辅、引、助学[10],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

3.2.2  关注课外,交互学习,有效利用碎片时间  在学习、阅读方式多元的今天,资源极度充裕,除了课堂集中学习外,大量的学习时间在课外,而且呈现碎片化特征。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类学习平台、公众号以及班级微信群等,形成课上教学为主、课下自学为辅的交互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已有的优质线上资源,提前发布一些诸如数学文化、历史故事类和趣味类内容,以及需要预习的知识点,采用数学调研小报告、小测验、小论文等,尽量精简压缩,控制阅读时间为4~5分钟,让学生通过浅阅读来培养学习兴趣,掌握易学易懂易用的数学知识。

3.2.3  聚焦应用,学用结合,提升学习的获得感  要坚持数学来源于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难题的教学思路,挖掘整理专业课所需的数学案例、生活案例以及生产案例,将师讲学听的数学课堂转变为师引学做的趣味数学课堂,通过数学应用和应用数学提高教学、学习质量,增强教学的融入感和学习的满足感。

3.3  注重过程,优化评价,提高学习成效的认同感

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教学对象的成长和发展,其优劣评价应基于教学对象的学习成效,以满足学生的后续学习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落脚点与着力点。

3.3.1  过程考核,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学

习  将以学生够用为度的数学知识设为考核内容,改变局限于平时+期中+期末的传统考核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率、课上课下学习时长等学习数据,综合数学小报告、小调查、小问卷等多元考核成绩,适当拓展数学考核成绩来源,摒弃学完即考的传统模式。

3.3.2  以赛代考,差异评价,增强学生学习成

就感  将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的成绩折合或代替数学课程的成绩,将学生参与与数学知识或思维能力相关的企业技术技能培训、教师科研课题的综合表现量化为数学成绩,建立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因材评价体系。

3.3.3  素养测试,能力评价,提高学生的职场

能力  数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能力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和使用各种数字资源与信息的能力。在讲解数学思维、数学思想和数学规律后,教师要适时地采用各种量表测试学生运用数字资源的能力,并将其作为数学成绩的有效补充,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进入社会后独立思考、高效办公、持续学习等各种职场能力。

4  结束语

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的教育,其课程教学同样要有别于其他教育,教法改革是深化“三教”改革的核心。学生培养质量是检验教育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课程改到深处,课堂改到实处,评价改到广处”,才能全面促进高职数学类课程教学的深层次改革,助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打造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壮国桢.高职课堂革命:缘起、路径与保障[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6):38-42

[2]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A/OL].(2019-06-18)[2022-01-2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6/t20190618_386287.html.

[3] 就业率是专业设置的“金标准”吗[N].光明日报,2019-4-18(7).

[4] 朱彩兰,张红锋,赵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数学教育观之我见[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0,33(2):15-19.

[5] 陈海峰.把质量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N].学习时报,2018-04-13(3).

[6]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A/OL].(2019-02-13)[2022-01-27].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1904/t20190404_376701.html.

[7]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A/OL].(2019-04-02)[2022-01-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8] 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指数得分全面提升:2018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8-12-22(4).

[9] 王丹.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2):156-160.

[10] 张丽颖,张学军.高职课堂革命:内涵、动因与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18-22.

*项目来源: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经管类应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630。主持人:陈琰明)。

作者:陈琰明,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应用、数学建模和高等职业教育(730070)。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高职数学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