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达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与方法研究*

2022-06-25解辉马俊涛王丹史林韩壮志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解辉 马俊涛 王丹 史林 韩壮志

摘  要  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实施课程思政,已成为军事院校立德树人、培养新时代革命军人的重要任务之一。雷达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要和课程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紧密结合学员岗位任职需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在课程教学全过程开展思政教育。从雷达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现有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针对性、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方法设计和要素挖掘,分类建设雷达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库,并对思政元素的课堂融入实施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对雷达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和方法进行研究,为雷达专业课程教学深入推进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

关键词  雷达工程;课程思政;思政元素库;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E2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6-0014-05

0  引言

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指出了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为战育人这个核心指向,明确了军事教育的根本使命。这就要求军队院校培养的学员必须具有更高的思想政治素养,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确保党和军队事业后继有人。军事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让其他课程进行课程思政,以有效整合教育力量,达到合力育人目的。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推动各项教育活动向为战育人聚焦用力,军队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应该发挥好育人功能,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

雷达工程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胜任雷达相关岗位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军事人才,除了让学员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业务能力外,必须在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要和课程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紧密结合学员岗位任职需求和本专业培养目标,围绕“国家与民族”“党性修养与军官品质”“胸怀与担当”等内容来进行设计,培养学员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机务作风和过硬的军事素养,提升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坚定为部队长期服务的理想信念。

前期,已有文献对雷达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进行研究探索,例如:信息工程大学的张雅歌[1]和空军预警学院的王国师[2]、刘润华[3]等对雷达工程中雷达原理、雷达原理与系统等基础课程的思政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空军预警学院的程东升[4]、涂灏[5]等对雷达装备原理与维修等装备课程的思政方法进行探索实践。但是,这些文献都只针对单一课程中的思政教学,没有从雷达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角度出发。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雷达工程专业培养具有专业综合素养的军事人才,因此,其课程思政必须从整个雷达工程专业进行体系化联合设计和实施,以保证整个课程思政的体系性和全面性,进而实现“全课程、全员、全时空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

本文通过对雷达工程专业现有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专业课程建设规律和课程教学规律,创新雷达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模式,深入挖掘雷达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给出雷达工程专业思政教育的实践方法,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合力合育。

1  雷达工程专业教学中课程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思政是指在专业课和通识课中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当前,雷达工程专业经过两年多的课程思政建设,基本上已实现在专业教学全过程中的课程思政融入,使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迈出重要一步。但通过教学实施、教学督导评价和学员反馈发现,目前雷达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

军队院校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场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军队院校办学、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当前,军队院校加强了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思想政治课程也一直是所有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但仅仅依靠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还达不到军队院校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要。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三全育人”的教学理念十分必要。但目前不少学员甚至教员仍然存在认识偏差,认为专业课就是讲授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忽略了德育的全过程培养。教员作为学员的专业领路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传道授业解惑,就要结合思政教育,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科学的方法论告诉学员如何正确地开展科学研究,在专业上少走弯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专业理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够系统、科学和全面

当前,在雷达工程专业理论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思政元素主要体现在一些容易引起联想的知识点上,比如事物存在两面性的矛盾论、粗精结合的方法论、由误差测量引申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等,思政元素挖掘碎片化,不系统、不全面。研究和实践均表明,思政元素提炼和布设是否系统、科学、合理,对教学效果和思政效果都会产生影响。这里面的原因除了专业课教员重视程度不够之外,主要还是专业课教员的政治理论知识面不够宽泛,政治理论功底不深,无法将课程教学内容中的专业知识点和思政点有效结合,导致提炼的思政元素比较浅显,不够系统、科学和全面。

1.3  专业理论课程之间思政元素重复率高,缺乏课程特色

进入大三以后,学员进入密集的雷达专业课程的学习,雷达原理、雷达系统等一系列课程构成雷达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在培养学员理论知识和能力素质上各有偏重与特色。但课程思政融入的目标是一致的,导致各课程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思政,学员兴趣下降,课程思政效果大打折扣。

1.4  专业理论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强思政”“硬思政”“伪思政”现象

当前,各专业课程贯彻课程思政要求,在教学全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但由于课程思政要素挖掘不够科学,导致在一些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环节融入得很生硬突兀,甚至是在空喊口号,严重偏离课程思政的目的要求;有些课程思政点设计得不合理,没有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偏题严重,没有让学员产生共鸣,学员听到这些“硬思政”“伪思政”后,不仅没有起到思政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学习的厌烦情绪,适得其反。

2  雷达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设计方法

课程思政的设计要和课程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紧密结合学员岗位任职需求和本专业培养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突破。

2.1  提升教员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理论功底

设计一门好的课程,在其中合理布设思政元素,对教员的政治理论素养、专业理论功底都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是要求任课教员必须深入学习、思考和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全课程、全员、全时空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其次是要求任课教员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最后,还要求任课教员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把准课程知识点与思政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只有深入研究课程思政客观规律和内在机理,坚持教书育人一体,突出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注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协调,精心遴选思政元素,彰显思政主旨思想,贯穿课程教学进程,如盐在水、润物无声,才能取得理想的课程思政效果。

2.2  科学系统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雷达工程专业是理论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类专业,在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上,应从专业课程体系出发,进行综合设计,在课程思政元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科学构思,可以把本专业课程融入陆军工程大学在强军事业道路上的发展定位大局中,结合校区浓厚的历史底蕴和装备特色背景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用专业发展历史沿革中的英模榜样、光辉事件,教育学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报效国家;用典型军事事件中的装备应用案例,增强学员专业认同,激励学员学装爱装用装热情;用装备技术发展与革新强化学员不断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内在动力;从专业理论在装备中的应用中提炼一代代科学家的精巧构思和严密逻辑,从科学上升到哲学,扩展到方法论教育,助力推动崇高的价值取向以及“三观”的形成与固化。通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使知识传授与思政教育双线并行融合,最大能效地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3  加强专业课程之间思政元素的联合设计

针对各专业课程间重复思政的问题,需要各课程进行联合思政设计和研究,专业上突出雷达工程的方向性,各课程之间要围绕课程重点突出特色,在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和精髓的基础上,划分专业课程的特征与内涵,对类似课程的教学案例进行抽取整合,形成在本专业可用的思政元素库,便于课程间的继承与更新,也有利于课程逻辑关系的达成,才能使学员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全课程、全员、全时空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目标。

3  雷达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库建设

通过对雷达工程各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联合分析和设计,形成具有雷达工程专业特色的思政元素库,各专业课程可根据自身教学内容选择切入合适的思政元素点。同时,随着各课程思政元素的不断深度发掘,使专业课程思政库不断继承与更新。具体来说,雷达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中国雷达专家元素库

雷达从发明至今,已近百年的历史,这期间雷达的每一次进步和发展都离不开雷达科学家的辛苦付出。特别是中国雷达的发展历程,更是老一辈中国“雷达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作为中国新一代的“雷达人”,雷达专业的学员非常有必要了解老一辈雷达专家的奋斗历程和光荣事迹,提升作为中国“雷达人”的认同感和使命感。课程组详细梳理中国雷达发展历程中涌现的雷达专家,并制作每个专家的个人档案,形成雷达专家库,包括中国雷达创始人申仲义、毕德显院士、孙俊人院士、张直中院士、陈敬熊院士、张履谦院士、保铮院士、王越院士、张锡祥院士、毛二可院士、张光义院士、黄培康院士、姜景山院士、刘永坦院士、郭桂蓉院士、贲德院士、王小谟院士、金亚秋院士、郭华东院士、段宝岩院士、何友院士、刘永坚院士、吴曼青院士,等等。

在课程教学中,讲授的知识点与不同的雷达专家相关联,很容易从知识教学引入思政教学。例如:在讲授动目标显示理论时,有一位中国雷达专家先后研制出0.5 μs和0.2 μs的雷达动目标显示器、雷达动目标检测器、可编程动目标检测器等,并推广应用于多种雷达装备,他就是被誉为“中国雷达之父”的保铮院士。通过教学,既对动目标显示理论的装备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又将保铮院士的爱国思想和严谨科学的作风、热心育人的风范传递给学生。

3.2  国产雷达装备元素库

中国雷达装备从最开始的修配战时缴获雷达装备起步,经历了仿制阶段、自主研制阶段、跟踪追赶阶段,发展到现在的比肩超越阶段。国产雷达装备在某些领域已经走在世界最前沿,中国雷达方阵三次参加大阅兵,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包括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部舰载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我国第一部机动三坐标高原无人值守对空情报雷达、辽宁号航母舰载雷达、世界上首部实用化米波稀疏布阵反隐身雷达、第一部机动式米波反隐身骨干雷达、实用型固定翼预警机空警—2000、世界第一款采用数字阵列雷达体制的预警机空警—500。这些先进的雷达装备为我国全面构建起覆盖全疆域的预警天网,实现了由防空预警向战略预警的转变。即将奔赴祖国防空预警工作岗位的雷达学员除了要掌握现役雷达装备的性能特点,更要全面了解中国雷达装备的发展和整体情况。

如在讲解相控阵雷达系统时,为了让学员更好地理解有源相控阵和无源相控阵的特点,可以将我国的“海之星”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与美国的“宙斯盾”无源相控阵雷达进行对比讲解。同时通过将中国电科14所自主研发我国大型舰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实现弯道超车的故事进行思政教学,激发学员的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励他们将雷达岗位作为一项值得奉献青春的事业去追求。

3.3  雷达装备经典战例元素库

雷达装备自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战争不断发展和壮大,中国雷达的发展也伴随着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不断成长。雷达装备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著名历史学家丹尼尔·J.凯弗里斯说过:“原子弹仅仅结束了战争,而雷达赢得了战争。”比如1940年,英国利用“本土链”雷达取得大不列颠空战的胜利。丘吉尔说过:“我们凭借当时很少人知道的雷达,打败了德国法西斯,取得了不列颠空战的胜利。”

很多关于雷达装备的经典战例值得去学习和借鉴,让学员对岗位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1959年10月7日,中国雷达兵为空军地导部队提供准确无误的情报,地导2营发射三发导弹命中目标,创造了世界上首次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历史。像这样的经典战例还有很多,例如:二战中,美国利用雷达击溃日军;朝鲜战争中,志愿军雷达与高炮部队齐力防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361雷达营2连击落美国“海王星”巡逻机;等等。将这些雷达装备的经典战例结合课程内容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更能激发起雷达学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4  雷达官兵先进事迹元素库

从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海成立第一个雷达队开始,中国雷达官兵的脚步遍布祖国的高原、雪山、海岛、荒漠、丛林,哪里有中国的国土,哪里就有中国雷达官兵的身影,他们在风雪雨雾中睁开双眼,守护万里长空。为了望得更远、看得更清,中国雷达官兵屹立高山、驻扎海岛、迈向无人区,不畏惧天寒地冻、狂风骤雨,只期盼守护的那份天空和谐安宁,用热血织就预警天网,用青春擦亮祖国千里眼。1962年,在西藏高原组建首个雷达站,海拔5 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人控雷达站。60多年来,粤东前哨雷达站、红色前哨雷达站、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等英雄群体先后涌现,被央视军事频道报道,在全军引起广泛关注。有的雷达在战斗中底座被炸坏,天线无法转动,雷达官兵使用手拉背包绳拉动天线转动的方法,报出一批又一批的雷达情报,由此喊出“人在阵地在、人在天线转、人在情报通”的战斗口号。

除了这些雷达官兵的英雄群体,还有很多雷达兵王也是雷达学员的学习榜样。如在讲解雷达终端操作的内容时,就可以空军某雷达站终端操作员刘伟修为例进行思政教学。刘伟修立足本职岗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热爱,因多次发现和处置异常空情,多次立功受奖,于2014年荣立个人一等功。他的事迹在学员中就很有教育意义,雷达官兵岗位职责特殊,养兵千日、用兵千日,每天都面临复杂的空情,只有平时埋头苦干,练就扎实本领,在关键时刻才能挺身而出,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鼓励学员扎根基层,立足本职岗位,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干出一番事业,增强学员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

3.5  哲学、科学和方法论元素库

雷达工程专业是典型的理论性强、应用面广的工程类专业,其专业课程中的知识内容也像很多工科类学科一样,其中蕴含大量的哲学思想、科学思想和方法论的思政元素,例如:误差分析中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测量方法中的粗精结合,把握全局、注重细节;对比分析方法中的矛盾论;性能分析中的全面细致、策无遗算;细节决定成败;透过现象看本质;科学家笛卡尔的正确思维和发现科学真理的方法论四条;等等。这些通过一个个小知识点蕴含的科学、哲学道理,便于在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地融入,不断培养学员树立科学态度,领悟做人做事的深刻哲理,提升学员的专业综合素养。

4  雷达工程专业课程思政融入实施

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生硬地在专业课中嵌入思政元素,而应该是一种在专业知识层面上的提升,是由科学向哲学的升华,也是教员在人格魅力层面潜移默化的渗透。

4.1  教学过程中的适时课程思政

适时课程思政应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引导学员去揭示或感受知识发生的前提或原因、知识概括或扩充的经过以及向前拓展的方向。不仅要把知识成果返璞归真地向学生揭示出来,还要让学员参与知识的再发现和再创造过程,经历探索过程的磨砺,“润物细无声”地让学员固化正确的意志品质和端正“三观”。

比如,雷达数据处理与终端课程包含信号到信息的变换提取过程、点迹航迹的形成过程,是雷达探测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终能否为指挥员提供正确情报的关键环节。从结构上看,数据处理分系统并不像雷达其他分系统一样具有复杂的电气结构和信号传输变换过程,但从信息量看,它具有全系统最大的信息处理量,前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后端正确形成目标航迹服务的。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做事情越接近成功困难就越大,“末路之难”就是这个道理。前面学习了雷达的基本原理、各主要分系统、雷达构造等课程,而当前的课程知识就是“末路之难”,鼓励学员要全神贯注去打通最后一个环节。

4.2  解决问题中的引申课程思政

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先导组织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引导和推动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能力的提升。比如在雷达数据处理过程中将面临大量目标检测结果,有真实目标检测结果,也有噪声、干扰及杂波剩余,造成信号处理机负载过大,增加虚警,影响稳定航迹形成。那么,这样一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课程中分别在雷达信号处理环节和数据处理环节进行了目标有无的判决,自然引出恒虚警处理技术。在众多的恒虚警处理技术中,中国雷达科学家、军内知名教授何友院士做出了让学术圈震动的研究成果。教学中以此为拓展,简要介绍何友院士从“公海受困激发强军梦想”到“何氏方法名扬国际”再到“科海扬帆捷报频传”的成长经历,激励学员姓军为战,永记使命。

4.3  案例教学中的启发课程思政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为目标,选择典型案例并适时进行专题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和新旧迁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雷达信号处理课程是雷达工程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其所涉及的技术原理是雷达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通常会对某一个具体技术进行深入的原理讲授、过程推导以及结论的物理解释,如何将其扩展到工程实际,与雷达实装衔接,这是课程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设计一个合适的雷达信号处理机是本课程规划的一个教学实例,该实例具有一种通用化结构。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就形成成熟的军用标准,适用于所有雷达体制。而我国北京理工大学的毛二可院士团队从1995年开始,历经10载研制了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通用信号处理机,广泛应用于雷达、航天遥感、卫星导航等多个领域,为国防建设作出巨大贡献。毛院士数十年如一日地在雷达领域辛勤耕耘,彰显了我国科学家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队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和永葆先进争创一流的先锋精神。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雷达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思政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课程组进行针对性、系统化的课程思政方法设计和要素挖掘,分类建设雷达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库,并对思政元素的课堂融入实施进行分析,通过对雷达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实施方法进行研究,为后面课堂教学中的思政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希望此文对其他相关专业课程体系的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张雅歌.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雷达原理课程实践为例[J].河北职业教育,2020,4(6):62-64,71.

[2] 王国师,张朝伟,周升响.雷达基础课程思政方法探索与实践[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0,34(6):444-447.

[3] 刘润华,汪枫,王晋晶.探索专业课程教学思政之路:以“雷达原理与系统”课程为例[J].大学,2021(32):41-43.

[4] 程东升,武文,印玉栋,等.雷达装备教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0,34(6):448-450.

[5] 涂灏,高妍,宋亚伟,等.雷达装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空军预警学院学报,2021,35(1):50-52,56.

*基金项目:陆军工程大学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着眼‘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创新优化雷达专业课程教学设计”;陆军工程大学教学成果立项培育项目“瞄准陆军岗位任职标准,创新装备保障实践教学”;陆军工程大学教育教学课题(项目编号:GJ21ZX045,GJ21ZX033)。

作者:解辉,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马俊涛、史林、韩壮志,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王丹,通信作者,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050000)。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