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2022-06-25梁晓航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

摘  要  现阶段,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在高等教育领域稳步进行。为提高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校行企协同育人”成为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加强实践教学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成果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高校校外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发现各高校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过度依赖自身已有教学活动模式,缺乏体系,缺少创新。结合校外实践教学的特点,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尝试从课程体系、运行模式、管理机制三方面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体系,以期促进高校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2)16-0007-04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而诞生的一种有别于培养学术研究型本科人才的新型高校,多为近年来合并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1],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社会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各专业的实践教学作出相应的指标要求,突出应用型专业更注重实践教学。近年来,在高校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共同努力下,产学研融合不断深入,大学生实习工作稳定开展、质量稳步提高,校外实践教学环境日趋成熟。但促进校外实践的课程体系、有效的教学运行模式和校外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还相对比较欠缺,难以充分发挥环境的效能。本文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认为构建完善、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现状及问

题描述

校外实践教学也称教育实习,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阶段性要求,主要指学生完成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一定的校内实训后,由学生自主选择或被分配到与学校合作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的教学活动,一般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展,实践时长不少于18周,是涉及多人员、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过程,需要通过分工合作来实现。现阶段,各高校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发展思路和办学特色,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各自已有的教学模式和运行方式。由于许多高校长期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和能力培养过程,实践教学活动过于依赖本校已有的教学活动模式,校外实践教学开启后的执行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也都依赖于教师和学生自觉,实践教学效果难以让人满意。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难以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相匹配[2]。

已有相关研究主要探讨了我国高校实践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践教学质量与评价等。对校外实践教学讨论认为校外实践教学管理主体分散,实践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体系不完备。主要原因有:一是实践教学制度体系不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占比少[3];二是部分高校对实习不够重视,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实习基地建设不规范,实习组织管理不到位[4];三是实习实践的参与者对学校提出的课程改革、转型发展认识不够,从而影响校外实践教学的有效展开[5];四是高校资金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管理水平有限等,基本沿袭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学校主体地位不明显[6]。

基于以上现状,本文认为构建优质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能够有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基本原则

2.1  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国家明确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加强校校之间、校企之间、校研之间的合作以及中外合作,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运行管理机制,创新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体现应用性、开放性、共享性。

2.2  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连续性

高校校外实践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能够及时有效地对专业人才培养的结果开展检验,有利于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导向向社会行业需求转变,是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阶段性、整体性、协调性和连续性的特点[7],实践教学应遵循教学的基本步骤,但又不同于课堂教学。校外实践教学是校内理论教学和实践课程的延伸,实践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校内教学互为整体、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2.3  学校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内涵建设要求必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政府的主导和协调,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社会企业、科研机构的各种资源,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创业示范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等[8]。首先,学校要确立在基地管理中的主导地位,贯彻好学校转型发展办学思路,落实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其次,重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技术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3  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原则,本文初步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包括课程体系、运行模式、管理机制,如图1所示。

3.1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高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理论教学和校内实践教学等方面着手,科学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校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一是适当增加校内实践教学学时,开展实践基本能力训练,如开展专业见习、项目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等能力。

二是开展课外创新创业活动实训、创新创业专题讲座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是运用好高校第二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培育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目的[9]。

四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学生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养。如在一、二年级普及计算机教育,增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到三年级则结合专业需要和实践需求,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在完成一定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习得后开展校外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一般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学期,由学院统一组织实施。

3.2  校外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范畴的一个下位概念,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的获得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10]。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李秉德先生[11]认为教学活动要素分为教师、学生、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反馈。高校的校外实践教学不仅涉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还涉及环境、资源、管理规范、校外人员等。鉴于此,本文认为应用型实践教学活动要素不仅包含教师、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包括在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涉及的资源、环境以及为了达到实践教学目标而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约束和规范的管理制度。

本文对云南省内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校外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同时与实训管理部门负责人开展专题访谈,结合学校校外实践教学运行模式,认为校外实践教学是一种由学校组织支持、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按时间顺序归纳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反思阶段,细分为计划、组织、执行、指导和评价五个步骤,初步明确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运行的通用模式,如图2所示。

3.2.1  校外实践教学开展前的准备阶段

1)计划: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订计划、考核方案,对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规划。

2)组织:按照学校要求,学院组织师生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确定校外实践教学场所,确定校外实践各类人员的责任、目标,确定师生之间的指导关系。

在该阶段,教师要了解学校和学院的安排,明确实践目标、考核方案后,优化活动实施方案,制订具体实践教学计划,学生则需要了解实践目标、考核方案和实践计划。

3.2.2  校外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的实施阶段

1)执行:学院和教师按照具体的计划、方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2)指导:校内、校外教师依照指导关系,指导学生开展实习工作。

该阶段,校内教师要告知学生具体的实践目标、考核方案,并对学生进行远程管理,因此,校内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远程教育管理能力;校外指导教师则需要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基于实际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在实际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通常会对预设的教学目标、任务、活动内容等进行重组。

3.2.3  校外实践教学开展结束后的反思阶段

参与全员按照计划和考核方案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包括校内、外教师对学生实习成绩的核定,学校对教师指导工作量的考核,学生对整个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组织过程的评价,学校管理部门对本次校外实践教学组织的反思等,着重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的情况进行考察。

3.3  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指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系统的要素有制度文件、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实践活动、教学资源及实践技术手段、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实践教学考核及评价方式、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与实施部门的管理等[12]。制定多种管理制度,采用多级管理方式对实践教学进行管理。

3.3.1  校内管理

校内管理是通过制定制度文件,优化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助力校外实践教学管理。

一是高校设立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作为学校各项实践教育教学的领导部门和指挥中心,对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决策、规划、执行和监控等进行统筹、协调和保障。通过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明晰学院的主体地位,形成部门协调配合、学院实体运行的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二是对制度文件的管理,包括制定职能部门、学院、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管理文件、制度和规范,尤其要重视校外实践教学制度和规范的建设,着重明确指导教师的管理,明确责任,规范教学行为。

3.3.2  校外管理

校外管理包括对基地管理和对校外指导教师(企/事业员工)的管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为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资源,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而与校外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学校等联合建立的教学基地。目前,我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校企共办模式、高校主导模式和企业主导模式。因此,首先,要制定基地运行管理办法,遴选优质的合作基地;其次,要加大对校外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确立学校在基地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最后,要加强学术交流,加大人才培养联合的力度,积极探索和创新产学研合作育人模式,如引进基地优秀员工进校做专题讲座、培训或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选派专业教师到基地开展教学等。

4  结束语

综上,校外实践教学与校内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相互依赖、相互补充。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程,良好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要主动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管理机制建设方面出发,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实践教学过程及结果,探索构建具有独特风格或特征的校本实践教学体系,推动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周競.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23):170-171.

[2] 黄炳超.基于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5):164-168.

[3] 蔡则祥,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79-80.

[4]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规范普通本科高校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A/OL].(2019-07-30)[2019-12-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07/t20190724_392130.html.

[5] 张澍东.关于高职产学合作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3(8):35-37.

[6] 张晓欣.上海师范大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7] 范中桥.高师人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160-162.

[8] 韦文联.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教育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6(2):102-108.

[9] 冀瑞康.数据挖掘在高校第二课堂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2015.

[10] 蔡则祥,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79-80.

[11]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2] 刘雍潜,李龙,谢百治,等.《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报告[M]//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2007:8-127.

*基金项目:2021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应用型本科院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2021J09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梁晓航,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研究、现代远程教育、教师教育(677000)。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基地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
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数学建模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思路及体系
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群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