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凸稀疏约束的多快拍压缩波束形成
2022-06-25丁飞龙黄海宁
丁飞龙 迟 骋 李 宇* 黄海宁
①(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北京 100190)
②(中国科学院先进水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
③(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1 引言
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 CS)理论的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 DOA)估计方法,在近十年里相当流行,该方法最早由Malioutov等人[1]提出。相对于离散化的方位角数目来说,感兴趣的信源数目是少量的。基于这个事实,DOA估计被描述成了一个具有稀疏约束的欠定线性系统,称为压缩波束形成(CompreSsive BeamForming, CSBF)[2]。与传统的常规波束形成(Conventional BeamForming, CBF)相比,CSBF即使在单快拍下也具有稳健的高分辨精度。因此,CSBF被广泛应用于地震波反演、声学、雷达以及无线通信等领域。
CSBF的经典策略是施加l1范数的稀疏约束[3],因为在稀疏信号处理中l1范数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是l0范数的凸松弛近似,并且凸问题的可靠求解相对容易[4]。然而,自然的稀疏度量仍是l0范数,使用l1范数近似,会导致由于稀疏性不足,使得CSBF的性能下降[5]。使用非凸的惩罚函数约束,具有比l1范数更强的稀疏性,可以提高算法的性能[6,7]。但是,非凸的惩罚函数在求解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平滑问题,不能直接最小化惩罚函数,可能出现局部最小化问题[8]。为了增强稀疏性且同时避免局部最小化问题,Selesnick[9]提出一种极小极大凹惩罚(Minimax Concave Penalty, MCP)函数,在趋近l0范数稀疏性的同时保持了整体惩罚函数的凸性质。Yang等人[10]将MCP函数应用到CSBF中,并证明了其优于l1范数约束方法的强大性能。
然而在低信噪比下,文献[10]的算法DOA估计性能不佳,多快拍联合估计可以提高低信噪比下的DOA估计结果。传统多快拍方法,如最小方差无失真方法(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 MVDR)[11]和多重信号分类方法(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 MUSIC)[12]等,对快拍的数量有着最低限制,且在低信噪比下性能不佳。基于l1范数的多快拍压缩波束形成(Multiple Snapshot Compressive BeamForming based onl1norm,l1-MCSBF)[13]虽然对快拍数没有要求,但在低信噪比下,由于稀疏性不足,会导致伪源的产生。
基于MCP约束的多快拍压缩波束形成(Multiple Snapshot Compressive BeamForming based on MCP, MCP-MCSBF)可以提供比l1-MCSBF的更好的性能。但是,求解MCP-MCSBF的困难在于需要证明MCP-MCSBF具备整体凸性质的前提条件,因为MCP函数本身是非凸的,只有满足整体凸性质,才能收敛到全局最小值,这也是其与其他非凸稀疏约束相比的优势所在。另外,类似文献[11]的常规多快拍压缩波束形成求解方法,是对每一个快拍单独处理并将结果求均值,其计算成本随着快拍数目的增大而增大。
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本文的贡献在于证明了MCP-MCSBF的整体凸性质条件,提出了一种低计算成本的MCP-MCSBF求解方法,实现了增强稀疏性的同时,在低信噪比情况下获得更稳定的DOA估计结果。本文提出的MCP-MCSBF首先对阵列接收的观测矩阵数据进行SVD分解,并将其投影到信号子空间上;然后再根据Boyd等人[14]的凸优化理论,将投影后的观测矩阵所有列加权叠加成一个新的向量;最后,再将这个新的向量代入计算,得出精确的DOA估计结果。
2 单快拍 DOA估计
2.1 信号模型
2.2 非凸稀疏约束的压缩波束形成
3 多快拍DOA估计
表1 基于MCP函数约束的压缩波束形成算法步骤
显然,可以参考2.2节的单快拍算法,将式(24)看成两个交替求解的多快拍稀疏约束问题求解。但问题在于传统求解多快拍稀疏约束的算法,如多快拍交替方向法(Multiple snapshots Alternate Direction Method, M-ADM)[23]等,本质上只是对每一个快拍单独运算并求和平均。这样的做法存在两个问题:(1)本质上仍未脱离单快拍运算的范畴,只能一定程度上减少估计结果的误差,对于高噪声环境下导致的稀疏约束能力不足,从而产生的估计偏差,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2)计算成本与Kˆ成正比。
本文提出MCP-MCSBF算法将降维后的观测矩阵YKˆ通过加权求和,进一步表示成M×1维向量yKˆ,然后将其代入单快拍求解算法中求解。且可以通过定理2证明,当权数wˆ1+wˆ2+...+wˆKˆ=1,ΣTΣ ≤1/εAHA时,目标函数仍具备整体凸性质。
本文所提MCP-MCSBF算法如表2所示。本文算法的收敛性证明可见文献[10,24],因此这里不再重复说明。
表2 MCP-MCSBF算法步骤
4 仿真结果
本节主要探讨基于MCP约束的多快拍压缩波束形成的DOA估计性能。考虑了一个传感器数量M=24且半波长分离的均匀线性阵列,源信号为载波频率3000 Hz的窄带信号,噪声为服从高斯分布点的白噪声信号。传感矩阵A定义在一个间隔为1o,从-90°~90°的角度网格中,并使用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 RMSE)量化DOA估计的性能。
4.1 本文算法的性能
其次,比较MCP约束的传统多快拍与提出多快拍压缩感知算法的性能。这里的传统多快拍压缩感知算法指的是,通过对每一个快拍单独处理,然后将结果求和平均的方法,见文献[11,23]。仿真设置与上文相同,仿真结果如图2所示。图2(a)展示了传统多快拍压缩感知算法的估计性能。由于该算法只是对每个快拍分别计算然后求和平均,没有根本上解决强噪声背景下,稀疏性不足的问题,因此可以看到图2(a)中尽管估计出了准确的方位角度,但是存在两个较强的伪源,干扰了目标判断。图2(b)为提出多快拍算法的估计结果,展示了稳健而精确的方位估计性能。
图1 信噪比-10 dB下的DOA估计结果
图2 信噪比-10 dB下多快拍的DOA估计结果
4.2 与传统多快拍DOA估计算法的性能对比
为了进一步验证MCP-MCSBF算法的性能。本文将其与CBF, MUSIC以及l1-MCSBF对比。首先,考察SNR为-10 dB下不同的算法的DOA估计结果。令3个能级相同的独立源信号,入射角分别为[-4°, 0°, 20°],快拍数为50,仿真结果如图3所示。在图3(a)和图3(b)中由于-4°和0°的两个源间隔较小,CBF和MUSIC均无法有效地区分这两个目标源;而图3(c)中l1-MCSBF虽然能够区分这两个目标源,但由于l1-MCSBF的稀疏性不足,所以出现了许多的伪峰。MCP-MCSBF具有比l1-MCSBF更强的稀疏性,因此在图3(d)中,不仅能区分间隔较近的两个目标源,且除了估计的目标源外,不存在别的伪峰。
图3 -10 dB下不同算法的DOA估计结果对比
其次,分别考虑独立源和相干源情况。SNR从-10 dB变化到10 dB,其余设置与上文相同,每次均进行400次蒙特卡罗仿真模拟,得到的RMSE结果如图4所示。图4(a)表示独立源情况下RMSE随SNR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随着SNR的增大,这4种算法的DOA估计精度都逐渐提高。因为CBF波束宽度近似为1 02°/M=4.25°,大于- 4°和0°的两个源的角度间隔,所以CBF的估计精度要明显低于另外3种算法。MUSIC估计精度在高信噪比下较好,但在低信噪比下估计精度较差。l1-MCSBF和MCP-MCSBF估计精度相似,但在低信噪比下MCP-MCSBF具备的估计精度更高。图4(b)表示相干源情况下RMSE随SNR变化的情况。由于MUSIC算法在估计DOA过程中,涉及接收信号协方差求逆,因此相干源会导致DOA估计精度大大降低。CBF,l1-MCSBF以及MCP-MCSBF则不受相干源影响,仍具备很高的DOA估计精度。
然后,比较信噪比-10 dB,快拍数从1~100变化下的DOA估计结果,如图4(c)所示。这里考虑到阵元个数为24,因此MUSIC算法的快拍起点为30快拍。图中所有算法的RMSE都随着快拍数增多而下降,但是可以清楚地看到本文提出的MCPMCSBF在任何快拍下都要优于CBF,MUSIC以及l1-MCSBF。认为成功区分了两个独立源,将成功分辨的次数比上蒙特卡罗仿真次数,得到成功分辨概率,可以用来表示算法的性能。
图4 不同算法的性能比较
5 实测数据结果
上文已经在仿真中验证了算法的性能,但是数值的模拟并不能代表真实的水下环境。本节展示算法在水下实测数据中的优良性能。采用湖试数据作为本文提出的MCP-MCSBF算法的实测数据。湖面声速为1500 m/s,由UUV平台搭载的舷侧均匀水平线阵接收数据,UUV航行深度在水下6 m,阵元数目为24个,阵元之间的距离为0.1875 m。此次试验中存在两个声源信号,一个是位于水下6 m处的静止声源信号,发射频率为1~4 kHz宽带噪声信号,另一个为水面运动的小艇发出的辐射声源,且小艇与静止声源之间存在交叉。将每秒的数据分为50快拍,使用全频带的信息进行DOA估计。
图6表示CBF, MUSIC以及l1-MCSBF与MCPMCSBF算法的时间方位历程图。图6(a)表示CBF的方位历程图,可以看出当两个声源逐渐接近时,由于CBF较宽的主瓣,将两个声源合并成了一个声源,且存在自噪声和干扰噪声的影响,导致目标声源不够突出;图6(b)表示已知精确的信号源个数这一先验信息下的MUSIC的方位历程图,MUSIC算法相对于CBF来说主瓣更窄,对自噪声和干扰噪声有了很好的抑制,因此目标声源更加突出,但是对背景噪声的抑制力不强,最低能量为-10 dB;图6(c)表示l1- MCSBF的方位历程图,显然l1-MCSBF相对于CBF以及MUSIC来说,在抑制自噪声和干扰噪声的同时,大大减弱了背景噪声,此时最低能量为-100 dB,增强了目标声源。但是由于稀疏性不足,所以方位历程图中存在较多的噪点;图6(d)表示MCP-MCSBF的方位历程图,与l1-MCSBF相比,由于本文提出算法增强了稀疏性,因此图中存在的噪点很少。且与传统CBF和MUSIC算法相比,目标声源更加清晰,对背景噪声的抑制也更强,此时最低能量为-150 dB。
图5 成功分辨率随SNR和角度间隔的变化
图6 方位历程图
通过湖试数据可以看出,本文方法在噪声背景下保持着稳健的DOA估计性能,抑制了旁瓣的产生;同时由于较窄的主瓣宽度,也提高了目标声源的分辨率,在目标声源角度间隔较近时,展现了良好的性能。
6 结论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MCP约束的多快拍压缩波束形成算法,本方法通过非凸函数MCP提高了传统压缩波束形成算法的稀疏性,且由于MCP的整体凸性质,不存在局部最小值问题,保证了DOA估计的可靠性;同时利用多个快拍的数据联合估计,提高了DOA估计的稳定性。仿真分析证明了本文算法与CBF, MUSIC以及l1-MCSBF算法相比,具有更优的精确性和更高的角度分辨率,湖试结果也再一次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