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中国战袍”

2022-06-25赵梓萌

中国服饰 2022年3期
关键词:服装北京

文 | 赵梓萌

以北京冬奥会为舞台,中国服装企业尽展实力

时隔14年,当奥林匹克乐章再度在北京上空奏响,全球关注的目光又一次聚焦于中国。

伴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行,这场举世瞩目的运动盛会不仅成为各国运动健儿的竞技场,也是各大服装品牌争奇斗艳的舞台,其中“本土作战”的中国服装力量尤为亮眼,充分展现了如今中国服装品牌的实力,体现了中国服装在设计能力、科技能力、制造能力等方面的飞跃。

本土品牌,闪耀世界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众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随着各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的出场亮相,引发大众热议,其中本土运动品牌匹克赞助巴西、乌克兰、新西兰、斯洛文尼亚、比利时、罗马利亚和冰岛七个奥运代表团,创下了中国品牌赞助冬季国际赛事代表团数量的新纪录。

而开幕式上出现的斐乐、始祖鸟、迪桑特几个品牌,都与北京冬奥会官方合作伙伴—安踏,有着紧密的联系。2019年,安踏完成了对亚玛芬体育的并购,由此将萨洛蒙、始祖鸟等国际知名运动品牌纳入囊中。在此之前,安踏已经拿下了斐乐、迪桑特、可隆等多个国际知名品牌的中国市场业务,形成“多品牌、全渠道”的市场布局。强势的收购策略,使安踏2020年的净利润超过阿迪达斯。2021年,安踏的市值最高突破5 000亿元,成为仅次于耐克的全球市值第二的运动品牌。2021年天猫“双11”活动期间,安踏更凭借46.5亿元的销售额,首次超过耐克,成为全网运动类产品销量最高的品牌。

>>开幕式上的中国代表团

而在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安踏随着中国运动员的精彩表现频频出镜,赚足曝光率。无论是微博热搜上谷爱凌的“金龙”战袍、冰壶队员的“泼墨祥云”上衣,还是北京冬奥会直播平台央视和咪咕视频的广告和赞助,随处可见的安踏徽标都让大众认识到:安踏已今时不同往日,有了更多与国际运动品牌同台竞技较量的底气与实力。

速度滑冰比赛当日,冲上微博热搜的中国短道速滑队比赛服—“冰上鲨鱼皮”即是安踏自主研发设计的成果,不仅减阻力和安全性大为提高,透气性和轻薄程度更是达到世界顶尖水准。

打破国外品牌垄断的钢架雪车鞋,为中国健儿起跑、滑行注入有力支撑。最终,闫文港以4分1秒77的成绩拿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枚钢架雪车冬奥会奖牌,殷正则以4秒58的成绩创造了赛道出发纪录。

在各项赛事的持续推进下,高频率的亮相也为安踏及其他中国服装品牌带来红利。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港股体育用品板块集体上涨,其中安踏和李宁涨幅超过5.0%。

14年前的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上,李宁其实是首个享受“奥运红利”的本土品牌。当时,李宁虽未拿下奥运会官方服装合作权,但凭借品牌创始人李宁腾空飞跃点燃奥运圣火的惊人之举,以及赞助中国乒乓球队等四支夺金“梦之队”服装和央视报道奥运会的主播和记者服装,迎来了一波“高光”时刻。很快,2008年奥运会结束后不久,李宁的国内销售额成为仅次于耐克的中国第二大运动品牌。

近年来,随着“国潮”盛行,成功转型的李宁更成为年轻运动时尚的代表,实现“中国李宁”系列服装年销量超550万件,售罄率超70.0%。值得关注的是,在2021年,从“新疆棉事件”到鸿星尔克“破产式捐款”,本土品牌不断赢得年轻消费者的好感,彼此间建立了更加牢固的情感联结和精神纽带,令“支持国货”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被许多消费者落实到自己的日常购买中。

《百度2021年“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1年,中国品牌的搜索热度已从45.0%提升至75.0%。本土品牌正以靓丽的造型、过硬的质量、较高的性价比和共同的文化基因让大众重建对国产品牌的支持与信赖。

新锐设计,崭露头角

不仅是品牌,不少优秀的中国服装设计师亦在北京冬奥会上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被誉为“最懂中国人浪漫”的开幕式上,从舞蹈《雪花》中富有民族特色和烂漫童趣的剪纸花纹羽绒服到未来冰球队《奥运五环》中科技感与未来感十足的透明PET光栅材料冰球服,从《立春》中举杆员穿着清新简洁的绿白渐变工作服到《致敬人民》中速滑运动员穿着由中国结演变而来的红色速滑服,美观而富有意蕴的服装搭配美轮美奂的光影和布景,在晶莹剔透的冰面映衬出中国式的梦幻之美,深深震撼了现场和电视机前的所有观众。

负责开幕式上五个节目服装设计的,是年轻设计师陈鹏。从伦敦时装学院学成归国后,他创建了自己的品牌CHENPENG。其品牌最擅长通过创新性突破的板型和大胆鲜艳的色彩运用来突出个人特点,目前产品已在全球100多家买手店与商场销售。

包含青绿山水元素的护旗手外套则由福建姑娘王逢陈设计,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雅韵味和新一代中国独立设计师的创新精神。同样是“海归派”的王逢陈,在回国后创办个人品牌Feng Chen Wang,而她希望的就是用现代化语言解构闽都文化,让闽都文化登上国际时尚舞台。

先进科技,保驾护航

北京冬奥会上,还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各种“黑科技”的应用,服装也不例外。

由于我国冰雪产业发展起步晚,很多比赛服设计都是从零起步。北京冬奥会上,北京服装学院的科研团队承担了“高性能多功能冬奥服装服饰研究开发”工作,为国家冬季运动队构建个性化人体数据库,研究比赛服的技术要点等,研制“中国造”比赛服。

据负责人刘莉教授介绍,国家体育总局在2020年建成“两大两小”体育风洞,通过长时间的测试逐步确定了各速度类项目的比赛服减阻设计。为筛选出最适合中国运动员技术特点的比赛服,刘莉与团队人员为400多名国家运动员进行了三维测量,追踪运动员的动作,细化研究运动员的皮肤伸展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精细化比赛服的设计结构,确保能最大程度地符合运动员的动作规律。十几个版本的肌理面料阻力系数对比实验后,研发团队最终确定的“冰上鲨鱼皮”速滑比赛服综合阻力系数下降10.0%,比国际最先进水平还减少4.0%。

北京冬奥会上,除了我国冬季运动竞技比赛服研发的空白被填补,前沿纺织技术也被应用到各个方面。火炬“飞扬”的外壳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和三维编织工艺,达到耐高温、不冻手的效果。“织”火炬的“秘密武器”是由东华大学独家研制、世界首创的大尺寸异形结构件三维高精度球面立体编织机。它总共有576个编织锭子,是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强、编制尺寸最大的三维球面立体编织机。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中提出,要加强关键技术突破,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能力。以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在纺织服装领域多维度参与研发,以令人惊叹的创新成果展现出我国领跑世界的纺织科技水平。

优质制造,高质量转型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的礼服由北京服装学院团队设计,而与其合作研发制造的则是本土优质制造企业—迪尚集团。

从礼服精致考究的细节中,可以看出迪尚对高品质的不懈追求。迪尚集团董事长朱立华曾表示,迪尚集团建立了“冬奥专用生产线”,从原料选择到纺纱、织造等各环节都有专属团队负责把控,确保产品品质。

从颜色来说,最终选用的“中国红”是从230种深浅不一的红色里层层挑选出来的。而大衣上带有“China”字样的镀金扣子则采用特殊的横柄固定,保证字样始终端正不偏不斜,并且不会氧化变色。在质检环节,迪尚集团把每分钟18米的验布速度降低到每分钟10米,用远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确保每一寸面料的质量。而为防止男运动员礼服的白色毛呢沾上杂色,迪尚还设立了国内非常少有的白色毛呢专用车间。

除了礼服以外,迪尚集团还负责生产冬奥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穿着的五级防护服。其结合实用场景和功能需求,生产出引导、住宿、餐饮、清理废物四类功能服装,选用更高端的复合无纺布为医用防护服专用面料,不仅具备医用隔离服的替代功效,还能防水、防油泼溅。餐饮、清洁岗位服装采用后开式围裙设计,在背部以魔术贴粘合,实现了无污染式穿脱,能很好地满足打扫过程中的密闭性和防护性要求。客房服务岗位的服装款式则在领口、袖口等处设有可调节式松紧,兼顾防护和舒适性。

“十四五”时期,我国着力保持制造业占比基本稳定,巩固扩大实体经济的根基,这也是对纺织服装业释放的积极信号。按照“科技、时尚、绿色”的产业发展定位,纺织服装企业正积极加大科技和创新投入,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展现出新时代“中国制造”的风采,实现高质量跃迁。

北京冬奥会是世界瞩目的体育盛事,也是中国服装品牌走向世界的“练兵场”。如何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为“中国智造”,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更强大的话语权,是本土纺织服装业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挑战。而在北京冬奥会这一契机的推动下,本土纺织服装业势必将乘风而上,以更昂扬的姿态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服装北京
Excerpt from Pygmalion
北京X7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少数民族的服装
道具服装
迁徙
北京,北京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