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美联储加息的三重风险

2022-06-25沈建光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中国服饰 2022年3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债务货币

沈建光(京东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我国应对外部风险的关键,依然是稳定内需

最近,美国公布的1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数据均超出市场的预期。

短期内,美国呈现就业企稳、工资上行、经济过热的基本面特征,这无疑支持了美联储当前加快紧缩、抑制通胀的决策。1月的议息会议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甚至强硬表态“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

但与此同时,仍需警惕美联储加息可能造成的多重风险。近年来,美联储政策目标越发多元化。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开启超级宽松周期,货币政策在通胀和就业以外,还需兼顾增长稳健性、金融稳定性等目标,这一特征在美国将现代货币理论(MMT)付诸实践后愈发明显。

2021年,美国经济的强势复苏主要得益于MMT政策实践下的财政强刺激,而当前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紧缩无疑将制约美国财政扩张,这不仅威胁到美国经济复苏,还可能在股市、房市、政府债务、新兴市场等方面引发金融风险。

风险一:通胀水平空前,抑制难度加大。2022年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5%,连续4个月高于6.0%,再创近40年新高。笔者曾提出有几大因素共同推升美国通货膨胀:供给“瓶颈”未有效缓解;职位空缺率、离职率居高不下,就业结构失衡在推动工资上行;全球能源供应持续紧张,油价持续飙升;房价、房租,进口品价格等仍然保持高位。而本轮通胀受多重因素推动,并非单一货币现象,仅依靠货币紧缩手段来抑制通胀,无疑需要美联储更快地加息。如果力度不足,则存在高通胀持续更长时间的可能。

风险二:货币紧缩制约财政扩张,影响经济复苏。当前,美国经济基本面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一方面,奥密克戎引发的疫情再度冲击生产,1月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创2020年10月以来新低;全球运力紧张仍未缓解,1月末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飙升至3 565.3点,再创新高。另一方面,需求拉动也在减弱,在美国政府补贴“退坡”后,私人储蓄率已降至疫情前的水平,1月的“密歇根消费者信心指数”回落至68.8,大幅低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近期的经济预测中,已大幅下调美国2022年经济增速1.2个百分点至4.0%。如果美联储紧缩力度选择不当,或将造成通胀未能有效缓解、经济复苏亦受阻的“滞涨”局面。

风险三:资本市场波动加剧易引发多方面的负面影响。超级宽松周期环境下,资产价格上涨和美国债务扩张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货币现象。政策转向导致流动性收紧和融资成本上升,将给美国扩大政府开支、企业盈利增长、居民财富增值带来极大挑战。2022年开年,美股剧烈调整,1月标普500和纳斯达克指数的下跌幅度一度达到9.2%和14.7%。与此同时,近年美国政府债务在超低利率情况下大幅攀升,债务率已超120.0%,美联储加息将抬升利息负担。此外,在2022年,美欧货币政策的一致性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可能进一步加剧美元指数波动,进而引发新兴市场风险。

综合来看,尽管当前各界普遍认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影响有限,但仍应密切关注美国经济复苏放缓、美股波动加大、债务风险暴露等外部隐患,有针对性地做好准备。在笔者看来,我国应对外部风险的关键,依然是稳定内需。货币政策应坚持“以我为主”,把握美联储加息前的宽松窗口期,瞄准市场关切精准发力、靠前发力;财政政策需进一步加大支出力度,从保市场主体适当向保终端消费倾斜,运用减税降费、消费券等组合拳,尽快提振内需。

猜你喜欢

货币政策债务货币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不知情配偶是否应承担另一方因赌博等违法犯罪行为形成的所谓夫妻共同债务?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债务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第二期《漏洞在哪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