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赏:青绿绘山河

2022-06-25赵爽

中国服饰 2022年3期
关键词:青绿江山舞者

文 | 赵爽

千里江山入画,只此青绿筑风骨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2022年除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的舞台上,群舞《只此青绿》以雅致清丽的中式美学营造跨越千年的梦境,舞者们以绚丽之身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将中国古典文化的传奇娓娓道来。“活”起来的青绿山水不失幽雅古韵,更添几分大气磅礴,激活了观众心中的传统文化基因。

舞台的一抹“青绿”

事实上,由于时间的限制,春晚上展示的是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的一段群舞,其创作灵感源于《千里江山图》,以“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

春晚里的片段是将《千里江山图》中的青绿设色抽离出来,抽象成一位女性人物形象,旨在表达群山层峦叠嶂的概念。其中一系列唯美至极的造型、动作都有诗意的名字,比如“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险峰”“卧石”……表现山峰险要陡峭的“险峰”以“青绿腰”之名火遍全网。

舞者们青绿的身影绰约,好似在不断变化的重峦叠嶂中,踏水望月而来。这样震撼的画面离不开演出服装与妆容的巧妙设计。

演出服装采用不同种类的棉麻布质,从服装的款式上强调宋代美学的雅致感。用石青与石绿作为底色,让袖子叠搭一起时犹如山峦起伏。裙型将襦缠绕至腰间,用其层叠感形成山峦层叠之势。

舞者高耸的发髻造型类似山峰,就像是《千里江山图》中的山石。在历代流行发髻中,唐初的半翻髻(也称单刀半翻髻或单刀髻)和《只此青绿》中的高峰髻最为相似。

妆容参考古妆三白法,在额、鼻、下颌处施以白色,在眉眼脸颊处模拟胭脂晕染的效果。

此外,为更好地还原《千里江山图》的风韵,营造人在画中走的美学意境,舞台背景刻意模仿了古画的质感,并采用了虚拟技术。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因此导演团队在春晚设计了倒影水面。视频和虚拟配合呈现出山水沉浸的表演环境,与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形成呼应,与从古至今“山水自然”的审美情趣产生共鸣。

为了在视觉中强化镜面反射效果,现场使用“次世代”4K超高清实时渲染系统,可以达到实时动态的效果,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可以实时在虚拟水面中呈现,更好地让“天人合一”的思想视觉化、舞台化。

梦中的“千里江山”

观众惊叹于“远黛秀娥,只此青绿”,更对《只此青绿》的灵感来源《千里江山图》折服不已。《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现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由北宋画家王希孟于18岁历时半年完成。整幅画卷为大青绿设色绢本,纵长51.5厘米、横长1 191.5厘米,全卷画面层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不同于黑白色调的水墨画,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描绘着千里江山的锦绣恢弘。

自古以来,国人就偏爱青绿,它不仅拥有旺盛的生命力,给人希望和能量,还有一种复古厚重的质感,是生命的延续,是情感的流露,也是文化的传承。

古时,大家闺秀多着青绿以显温婉尊贵,青黛峨眉、青丝绿鬓等常被用来代指女子的美丽;传统的器物和服饰也常常采用青绿色,故宫更是青绿彩绘遍布。

近年来,青绿这一中国“古色”渐渐在时尚领域兴起,从高级定制到成衣,均呈现出高级质感,吸引力也逐步扩大。

不仅如此,青绿色散发着浓郁的自然气息,能给人最本质的安全感。所以,它也经常出现在家居领域,无论是大面积的墙面、床品、沙发,还是小面积的抱枕、壁画等装饰,都能给人轻松惬意的感觉。

历史永远需要新的讲述者。在科技和创新赋能下,传统文化正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时,他他们的热爱也恰恰是传统文化创造力的源泉。

>>《只此青绿》舞蹈演员造型

猜你喜欢

青绿江山舞者
熊石望
仙境烟台,只此青绿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江山有我
如诗如画的江山
江山如此多娇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大千世界 磅礴浑厚
仇英:青绿山水最后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