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在春天再度醒来
2022-06-25赖星宇
□赖星宇
在公元前385年的《飨宴篇》()中记录了古希腊作家阿里斯托芬在酒宴中讲述的故事:“人类本来长着四条腿、四只胳膊和一个有着两张脸的头颅,但宇宙之神宙斯害怕人类的力量,因此把人分成了两半,迫使人类穷尽生命去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所以在一生中,为了使得自己达到完满,人的其中一半总是在寻觅另一半,也就是在寻找‘灵魂伴侣’。”如果说孤独是人类的母题,音乐剧《I LOVE YOU…》于轻歌曼舞中,无疑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新的思考。
再见爱情:松散结构中的紧密叙事
当灯光亮起之时,青春而明艳的面孔忽闪着,在钢琴和小提琴的伴奏下,故事展开了。第一次约会的男生女生自鸣得意地隐藏着自己的心动,内心却已经是风起云涌。双方的博弈随着各自的内心独白拉开帷幕。忍俊不禁之际,似乎也让人不自觉地联想到了自己的第一次约会。紧张、猜测、小心翼翼、故作冷漠……这些久违了的情绪,在剧场中再度被唤醒。
对于热爱音乐剧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于1996年在外百老汇上演,至今已在400多个城市上演超过5000场,是百老汇持续演出时间最长的一部音乐剧。它和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缘分也不浅,早在2006年上话就首次制作演出了该剧中文版。此次再度回归,依旧热度不减。
作为一部经典的音乐剧,它的戏剧结构很巧妙。该剧由两幕组成,分为上下两场,每一幕都由近十个轻松跳脱的片段组成。这些片段各不相同,展现了爱情不同的阶段,既有恋爱中第一次约会时候的羞涩和故作矜持,也有走入婚姻的一地鸡毛,还有老年时奇妙的黄昏恋。此剧展现了两性在爱情中的博弈、困窘、妥协的心理变化,饶有趣味。它所用的松散结构,有别于传统的锁闭式结构,是将深刻命题寓于平淡之中的智慧。正如曹禺所说:“用多少人生的零碎来证明一个观念。”在散文式松散的结构里,琐碎的生活小事更见自然和真实。爱情本就是一个宏大的命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如何去呈现它?创作者很明白,观众并不喜欢严肃说教,真实自然的情节更能引发共鸣。
剧中,由十来个爱情小故事带来关于爱情命题的思考,于细碎的爱情小事中展开。呈现了不同阶段饮食男女对于“爱情”命题的困惑。故事与故事之间,看似毫无关联、散漫随意,但是纵观全剧,它的故事主线是较为完整的,兼顾了男性和女性两方视角。上半场更多展现的是恋爱时期,男女双方面对爱情时微妙而有趣的不同心理。下半场的故事则更多转向了爱情进入婚姻状态,面对琐碎生活,男女双方对于爱情命题更为理性的思考。上半场的爱情轻松却像是空中的云朵,下半场的爱情略显沉重却亲切真实。那些故事仿佛发生在邻居家的一对青年夫妻身上,他们打算带着孩子出游,却因为一件小事突然吵了起来。
“爱情,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似乎开始不自觉地涌现在头脑中。婚姻或许是爱情的坟墓。故事中的人物却自得其乐,甚至依旧可以苦中作乐,跳起婚后的探戈。倘若爱情终究消亡,可是历经过婚姻,半只脚踏进坟墓的老人,依旧在勇敢地奔向爱情。这个问题的答案隐藏在轻松幽默的故事片段之后,于松散结构间,可见其细密构思。
人物再现:轻松歌舞中的真实共鸣
2006年,上话首次制作演出了该剧中文版,由林依轮、于毅、温阳、马青利担任主演。2022年驻场版则由十多位演员组合完成,风格上继承了一贯的浪漫和轻松欢快。全剧仅由钢琴和小提琴伴奏,两男两女四位演员分饰多角共同演绎。演员大多出自专业的戏剧学院和音乐学院,正处青春年华,以鲜活的精神面貌再次演绎着当下年轻人在爱情中的困窘。
在最令人感到荒诞的故事片段《婚誓》中,因嫉妒而疯狂的单身男子在监狱里竟然做起了红娘,在他的“惊吓疗法”下,竟然撮合了一对挑剔的情侣,让两人从不熟悉直接走入婚姻。关于剧中人物的塑造,夸张的手法很是常见。在片段《他的电话》中,我们看见一个等待心上人电话的女孩,焦急到几近疯狂的状态。剧中很多片段,都可以看到男女双方在恋爱中的不同心理状态,既让人捧腹又为其感到心疼。
百老汇故事中国化,并没有想象中的生硬,反而多了几分美式的幽默。其原因在于他们演绎的都市情感问题对当下国内的观众着实熟悉:比如父母希望子女早些结婚生儿育女,但年轻人却一点不着急;又如单身的人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对象,频繁的约会让人疲倦;再如结婚后生活变得枯燥乏味令人充满疲惫……一个个看似滑稽的人物,一段段离奇的对话,触动着观众的心。那句“我也是!”几乎要从大家口中跳出。
德国的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认为: “审美欣赏的原因就在于我自己,或自我。”多轮复排,这部音乐剧的故事情节并未进行大的删改,可见从西方引入到中国的过程中并未水土不服。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在塑造人物的过程中,能以鲜活生动的形式,于荒诞和幽默中抓住本质共同的问题,引发我们对于当下生活、当下自我的关照。剧中的人物,是具有代表意义的小人物,而非典型人物,他们的名字也不需要多么确切。但是这些小人物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却能引发群体性的共鸣,因为我们在其中发现了真实“自我”。
舞美创新:五彩斑斓中的酸甜苦辣
当我们的戏剧文本走入剧场,它就已然发生了转变。尤其是作为从国外引入的爱情经典,它的再度演绎本身已经具有难度。而在舞美上所做的改变,既是对于作品本身进入中国的本土化考量,更是在时代的变化中依旧保留先锋、创新的实践。正如王晓鹰所言:“话剧艺术的‘当代性’中包括着当代节奏、当代科技、当代视听满足、当代审美情趣等含义,但其中还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舞台的创新,是评判一部剧是否具有当代意义的重要标准。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次尝试演艺新空间概念及新型驻演模式,整个舞台观看区域分为三个部分。将舞台放置于中间,观众可在左右两侧观看。另有一部分观众处于舞台中间,像是小船的船舱。别出心裁的观众席设置,让观看者从不同视角沉浸式体验爱情里的酸甜苦辣。
这次的沉浸式版本,演出空间是将原来上话6楼剧场单面舞台的整个空间格局进行重新规划设计。该剧舞台设计师焦燃深耕于沉浸式的小剧场音乐剧的舞美设计,谈及创意灵感,他说:“整部剧让我感受到爱情的多彩多姿,所以我希望整体设计要有新鲜、活泼、多彩的元素。每个故事片段的呈现和承接,又好像人生通关游戏一样,充满着酸甜苦辣。因此我运用了很多游戏的成分,将整个舞台设计成一个既色彩丰富又有质感的混搭空间。它拥有意象的颜色和场景,但细节上又处处体现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整个舞台的色彩偏于暖色,以中间的桥梁作为切分,双向开放的舞台也拉近了观演之间的距离。剧场演出的过程中,加入了演员与观众的互动。演员跳向观众席,和观众对话,将观众融进戏中。我理解的,它这里想要实现的并非打破第四堵墙,而是为了更加贴近观众,让观众感受到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那些因为爱情失眠的夜晚,因为见到心上人而满心喜悦的瞬间,因为等待爱情时候的酸楚,因为唠叨而有气无处撒的气愤和无奈……那些琐碎的事情,酸甜苦辣交织着,随着舞台的灯光的切换和演员的跳进跳出,某个瞬间,现实的边界也模糊了。
最后一幕,演员唱出的“先结婚后恋爱”的歌词也颇为动人。在这个等待爱情的时代,或许爱情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等待,还是寻找,其实我们一直都在寻觅完满的爱情和自己的路上。有时,我们或许也不妨大胆一点,勇敢地去体验、去拥抱,自信地说出“I Love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