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正能量 感染身边人
2022-06-25吴丹
文◎吴丹
顺义区“80后义工社”党支部以党建为引领,以“传递正能量,感染身边人”为公益使命,带领3264名志愿者和86家社区社会组织,高效高质地参与疫情防控、疫苗接种、创城、社区养老、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工作。
1. 党支部书记张梅(前排左)耐心地给居民讲解核酸检测注意事项
“张闺女,一会儿去我家吃饺子!”“去我家吧,今天炖肉,可香了!”顺义区石园街道石园北区三社区大爷大妈嘴里的“张闺女”是顺义区“80后义工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张梅。2011年,张梅成立了“80后义工社”公益组织,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
党员结对独居老人,温情守护胜似亲人
“闺女,又给你们添麻烦啦!我现在眼睛不好使了,剪指甲这么点小事情都做不好。”社区居民王大妈在志愿者为其修剪指甲时表达了谢意。王大妈年纪大了,手脚不灵活,有一次给老伴剪脚趾甲,费了很大力气还剪伤了脚趾。“80后义工社”的志愿者听说这件事后,主动定期上门给王大妈老两口剪指甲。
“石园街道有不少独居老人,他们年事已高,行动不方便,子女又不常在身边。我们党支部开展党员和独居老人结对活动,主动上门为他们排忧解难,让空巢老人感受到关爱。”张梅说。
有一次,张梅和志愿者到独居老人韩老师家安装卫生间扶手。细心的张梅发现,韩老师的拖鞋鞋底防滑层已经磨光了,洗澡时非常容易滑倒。第二天,张梅自己出钱购买了防滑拖鞋,送给韩老师和社区里的其他独居老人。“80后义工社”还在小区里发起了“拖鞋行动”,倡导年轻人给父母换一双防滑拖鞋。这件事让石园北区三社区的老人非常感动,很多老人拉着张梅的手说:“你比我们自己的儿女想得都细致。”
构建平台精准服务,智慧养老胜似管家
看病云挂号、车票网上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生活越来越便利,但很多老人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被一堵看不见的墙隔绝在诸多生活便利之外。为打破这堵墙,“80后义工社”在石园西区老年大学开设了智能手机操作学习班。
2. 社区老人与志愿者亲如家人
3. 志愿者教社区老人使用手机上的“及时鲜”提醒功能
智能手机操作学习班一开班就受到老人们的欢迎,只有20个座位的教室经常是一座难求,有几位“学霸”为了能坐在第一排,一大早就到教室里占座位。“自从上了手机班,我和老伴儿出去玩,查火车票、订门票、找酒店……全都是自己在手机上搞定。我们还拍点儿小视频发朋友圈和亲友群,点赞的可多了!”说起用智能手机的成就感,王阿姨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喜悦,“我儿子还纳闷儿:妈,您怎么会这些?我得意地说,都是在手机班学的啊!”
“李大爷,您看手机里的‘及时鲜’给您发提示信息了,这个被标成红色的药已经过期了,千万不要再吃了。”张梅在耐心地教李大爷使用“‘80后义工社’手机应用软件(APP)”上的“及时鲜”提醒功能。“橙色是临近保质期14天,黄色是保质期不足一个月,绿色是保质期还很长。下次,您儿子给您买了牛奶和酸奶,您记得按照我教您的方法录到手机里。根据提示,您就不会忘记保质期啦!”
“及时鲜”是“80后义工社”的科技研发志愿者团队在“‘80后义工社’手机应用软件(APP)”上自行开发的食品药品保质期提醒功能。这个提醒功能通过“E生活”电子服务提醒居民食品、常备药品的保质日期,保障社区居民家庭食品、药品安全。
4. 志愿者支援社区核酸检测工作
“80后义工社”以多种形式教授老年人学习网络知识,开展科技助老培训,搭建科技助老应用平台,让科技成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好帮手,受到社区老人的称赞。
奋战坚守防控一线,温情服务胜似一家
“您好,请提前准备好身份证,有序排队,保持两米距离。”“您别着急,慢点走,注意脚下。”“请出示您的身份证,告诉我您的联系方式。”……简单的三句话,“80后义工社”的党员程颖不厌其烦地重复了很多遍,用有些沙哑的嗓音耐心地提醒、认真地问询参加核酸检测的居民。
2022年4月27日,看到工作群中社区布置疫情防控任务的通知后,正在家中休养的程颖迅速来到社区核酸检测点支援社区防疫工作。那天,北京下着小雨,还伴有大风,气温只有14摄氏度。从下午1点到晚上9点,程颖忍着腰疼坚守在社区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引导居民登记信息……每一处细节她都认真对待、一丝不苟。程颖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确保核酸检测不漏一人,用爱心和坚守温暖我们的城市,我为自己身为志愿者而骄傲。”
战疫有我,勇当先锋。张梅带领4名党员、138名骨干志愿者、3000余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根据疫情防控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志愿者们变身为卡口值班员、社区宣传员、快递员、班主任、辅导员,积极参与社区轮班值守、疫情防控宣传、心理安抚、取送快递、线上教学辅导等工作,协助街道、社区构建多点支撑、多层融合、多向共进、多队参与的防疫志愿体系,助力构筑起战疫牢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