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赋社区堆出“黑金土”
2022-06-25付芳芳
文◎付芳芳
为解决居民垃圾分类不彻底、提高社区绿地园林垃圾利用等问题,顺义区后沙峪地区江山赋社区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开展“厨余堆肥结合园林废弃物处置”堆肥活动,形成了垃圾分类推动社区治理的江山赋模式。
一层厨余垃圾、一层落叶,依次堆叠……在顺义区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的厨余堆肥点,居民志愿者正在进行厨余垃圾堆肥操作。“之前社区的厨余垃圾都是清运公司处理,现在有些我们都拿来堆肥啦!”志愿者李月侠自豪地说。
“为提高居民垃圾分类自主投放率,社区党支部在地区党委的支持下,利用社区北门绿地建成了一个生态花园。专业老师指导我们做好厨余堆肥过程管理,避免出现蚊虫、异味、渗滤液等问题。”社区党支部书记亓伟伟说。
厨余垃圾就地升级
“阿姨您好,我们来给您送厨余堆肥土,用上这土,咱们家的花会开得更艳。以后您拿厨余垃圾就可以换肥啦!”在送肥入户活动中,社区小志愿者王明朗、张睿尧在挨家挨户送肥。
江山赋社区是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小区植被覆盖率达到60%,物业公司每年都会花费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园林废弃物的运输、消纳。为促进居民前端细分生活垃圾,社区党支部把园林废弃物作为干物质结合到堆肥中,组织志愿者带领居民开展“厨余堆肥结合园林废弃物处置”堆肥活动。第一期堆肥完成,大家看到最后的堆肥成品呈棕黑色,干燥松软,没有一丝异味,纷纷感叹堆肥技术的神奇。“厨余垃圾在志愿者的手里变成滋养植物的沃土‘黑黄金’,厨余堆肥直接实现了社区整体外运垃圾的有效减量。”亓伟伟说。
1. 居民参加堆肥衍生的自然体验课
“2021年4月,江山赋社区启动厨余堆肥项目,现在5个3.5立方米的堆肥箱静置于社区生态花园中。目前已有160余户共计200余人参与堆肥活动。”亓伟伟介绍,“有几位居民志愿者负责堆肥的日常操作,像建堆、翻堆这样的体力劳动,我们一般会招募志愿者或者组织在职党员参加。”
专业指导生态堆肥
“阿姨们,5号箱这几天的温度降下来了,可以安排时间翻堆了。”堆肥操作微信群里,来自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的张诗文老师发来信息。2021年4月,江山赋社区成为北京市唯一入选“中国社区厨余堆肥试点项目(二期)”的试点社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项目方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指导社区建立从园林废弃物收集、厨余垃圾收集到堆肥、成熟、堆肥产物施用的全过程管理流程。
负责堆肥日常操作的志愿者们每日将堆体高度、温度、状态等参数上传到后台小程序,项目方根据参数指导适时翻堆、出肥等工作。“很多叔叔阿姨刚开始有点抵触,他们说堆肥不就是沤肥嘛,臭着呢!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堆肥的过程管理,通过堆体表面覆盖干物质、控制渗滤液来减少臭味和蚊虫滋生。堆肥槽内通过温度计测温,温度保持在60摄氏度以上,就可以有效杀灭有害菌、虫卵等。”亓伟伟说。
2021年12月26日,南京大学(溧水)生态环境研究院实验室对送检的堆肥产品得出质检结论:该堆肥样品各类指标基本合格,实现安全无害化,可作为土壤改良剂和植物生长用肥。这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居民参与堆肥的积极性。
“现在有邻居跟我说能不能给点肥,我说第一次给你一小袋,下回可得拿厨余垃圾来换啦!现在我们第一批产生的4.2吨‘黑金土’已经被许多居民领走了。”志愿者李月侠说。
建起交流新平台
有了堆肥,可以改良土壤,改善植物生长环境,从而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如果能有一块公共生态种植空间,展示“黑金土”促进种植的效果就好了。基于这样的想法,社区党支部抓住生态堆肥契机,推出“亲子农耕活动”。厨余堆肥项目为社区拓展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志愿者队伍。
2. 居民志愿者进行建堆操作
3. 居民志愿者开设自然体验课,为孩子们讲解植物种植
“先挖一个小土坑,把植物放进去,再把土回填,小手再摁一摁。”社区青年志愿者于溪正带领小朋友们在亲子农耕乐园开展种植活动。于溪正就是因为参加厨余堆肥活动被吸引,成为社区的一名青年志愿者。社区厨余堆肥项目及衍生的自然体验课、亲子农耕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
“亲子农耕活动是在生态花园中开辟出一块地,将其分成16个0.25平方米的小地块,每两个家庭共同耕种一块地。通过垃圾分类知识竞赛选出的32组家庭参与了第一期活动。”亓伟伟介绍道,“每天放学以后,孩子们过来浇浇水,看看小番茄长出来没有,小小的一块地成了孩子们体验种植的乐园。”
“每次我去参加社区的党员活动,孩子都要跟着来。”在职党员刘仁宝说,他已经带着孩子多次参加厨余堆肥活动了,孩子还是第一批拿到堆肥“黑金土”的志愿者。
在江山赋社区,垃圾分类变成更多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小事”变成趣事,垃圾分类的江山赋模式激发了基层活力,居民参与感、归属感、幸福感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