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的展望

2022-06-25屈俊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8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创新

屈俊慧

摘 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中华文明历经坎坷却能辉煌如初,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化基因没有中断。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一所拥有多重功能的国家级博物馆,馆内藏品清晰地展示了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文章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浅谈了现阶段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未来实现更好的发展,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让更多人了解汉字文化。

关键词:文字博物馆;汉字文化;创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8.016

《周易》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①《淮南子·本经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②关于文字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毋庸置疑的是,文字的发明在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国文字是由文字符号、文字孽乳到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以至隶书、楷书等发展而来的。世界文明中曾经出现过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玛雅文字等,都已因各种原因被历史湮灭,中国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表意文字,可以说它是中华文明中最宝贵的藏品。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建成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它位于中国的宝地河南安阳,安阳市以甲骨文的故乡著名,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文字为藏品的博物馆,馆内藏品包含甲骨卜辞、青铜器、陶瓷器、玉石器、简牍竹帛、书法等。中国文字博物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大使命,而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它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1 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发展现状

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整体建筑设计为现代建筑风格,但是又采用了许多殷商时期宫殿元素,充满了殷商宫廷风韵,特色纹饰夔龙纹、饕餮纹等遍布博物馆,宏伟壮观。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馆内收藏文物4123件,陈列展览吸收历代文字的精华,不仅有作为主干的汉字,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字,以及世界其他文字等③。内容主要有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等。展览从空间布局到细节设计采用了多种手法,向观众展示了古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文字研究成果以及璀璨的中华文明。时至今日,中国文字博物馆已经成立十多年,接待游客千万余人。

中国文字博物馆共包含九个展厅(图1)。从第一展厅到第五展厅是“中国文字发展史”展览,按照文字发展演化顺序进行逐一展览。特别一厅和特别二厅通常用来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展览基本陈列形式风格鲜明,充分运用相应的色彩、纹样以及材质,选用最简单的造型,将文字与载体相结合,展板和文物的摆放位置都经过精心计算,使空间更加合理,更加连贯,力求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文物的魅力,文字演化历程跃然眼前。同时也十分注重情景的烘托,设计相应场景,穿插辅助展品,辅以科技手段,让参观者在参观中既进行理性的思考,又得到感性的升华。例如,“字法自然”单元的仿真手法和“一片甲骨惊天下”展览中复原的挖掘现场、仓颉的画像等,既丰富了展览的效果,也为观众创造了更轻松的参观环境,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文字发展过程中,让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甲骨文,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鼻祖,奠定了汉字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文字博物馆专门设了“一片甲骨惊天下”专题陈列,展厅最中心的位置醒目地陈列着两片商代晚期的卜甲,观众可以透过陈列柜近距离观看甲骨片,了解甲骨片背后那个时代的生活和文化。专题展览的设立让神秘的甲骨学从书本走向生活,增加了对观众的亲和力,突出了甲骨学的重要性,让更多人关注甲骨学的发展與研究。

除了这些常规陈列展览,中国文字博物馆也举办了多场临时展览,如汉字巡展、书法篆刻类展览和节日类相关展览等。这些临时展览以基本陈列为依托,面向全社会,更能贴近人民生活与时事热点,引起人们关注。有的展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也能让大家更好地参与到展览中去,比如节日类相关展览会用到灯谜、对联、剪纸等与节日有关的又符合我们传统文化的相关文字载体作为陈列展览的元素,通过成语接龙、书法分享、灯谜互猜等游戏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和强烈的趣味性。

2 中国文字博物馆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

不可否认,中国文字博物馆在陈列展览、学术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在新时代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汉字文化,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纵观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它在现阶段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首先,文物藏品数量有限。当展出的文物数量较于展览空间不足时,许多展览都会选择用辅助展品进行补充。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甲骨,自从对小屯村进行发掘后,除了在陕西周原、安阳花园庄再次发掘出甲骨之外,基本上没有重大的甲骨发现。甲骨数量问题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对中国文字博物馆馆内甲骨片的收藏造成了一定的缺憾。另外,古代中国的文字、民族经典,有的由于战争或者灾难而流失或者损坏,有的因偷盗而不见天日,有的因友好交流而传播海外。总之,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许多文化典籍已经散佚不存。这对于我们的中华文明是一种莫大的损害。

其次,展览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事实上,中国文字博物馆运用了许多手段,如场景复原、情景烘托等,力求给观众最好的感官体验,但因为文字特别是古文字在非专业人员的眼里可能要更晦涩难懂一点,所以我们要在场景设计上做得更有趣味一些才能吸引观众。世界上有另外一个与汉字有关的博物馆,那就是日本汉字博物馆,日本的汉字博物馆占地面积仅有2000多平方米,比中国文字博物馆小很多,但是参观者可以边玩边学习,汉字变成了很有意思的事物,博物馆更像是一个载有汉字历史的游乐场地。汉字的学习,确实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但我们不妨取其精华地向日本汉字博物馆学习,将其变成一件不仅有意义而且很有趣的事情。

再次,展览信息化水平不够高。新时代信息科技突飞猛进,中国文字博物馆展览对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不够。馆内采用新技术最多的场馆就是二楼西厅的互动与影像厅,以及官网的360度全景游。互动与影像厅采用的一些新媒体技术虽然很吸人眼球,但其实只是对新科技的简单初步应用。360度全景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字博物馆,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但网页设计并不够精细,浏览时能明显感觉到前后左右的移动不够流畅,一些文物并不能清晰地被参观者观看到等。这些相比于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参观者的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最后,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宣传方式上创新不足。博物馆对现有展品进行宣传不仅能让人们更了解历史文化,还可以发挥重要的教育作用,能够帮助人们对历史文化产生深度认知。然而,很多时候宣传只是对展品的资料和背景进行叙述,照本宣科,对后续的宣传效果也并未予以更多关注。这种宣传很难激起人们的兴趣,效果自然也不理想。现如今,刷短视频、公众号等娱乐方式逐渐成为人们打发时间的首选,从几岁的孩子到年迈的老人都会在清闲的时候翻看手机。博物馆也不是从前那个只有让参观者来到馆里才能发挥作用的机构了,所以不能再仅仅依赖于过去陈旧的宣传方式了,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创新。

3 对中国文字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展望

在未来,随着博物馆展览内容与形式的不断完善与创新、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对专业人员的大力培养,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发展一定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积极搜集整理散落世界各地的文字典籍,汉字作为我们中华文明重要的一部分,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停止追寻它们的脚步。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寻找我们“失落”的文明,深入展开汉字文化研究。对于典籍被偷盗,我们要制定并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坚决扼制这种恶性事件。另外,近几年来,甲骨的发掘并未取得重大的成果,但我们并不会放弃,我们要加大对甲骨发掘的力度以及专业程度,更要加大对甲骨的研究力度,对甲骨的发现以及释读、研究都是未来我们肩上必须承担的责任。

其次,我们要将展览变得更有趣。展览的本质是一场对话,是观众与文物的对话。博物馆人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通过展览架起一座观众与文物之间的桥梁,使观众能在展览中与文物进行对话,而不是将观众的需要排除在外。因此,在举办展览时,我们要以文字为基础,积极创新展览形式,密切关注展览效果,达到传播文字文化的办展目的。我们不妨借鉴日本汉字博物馆的一些做法,比如他们的博物馆中央建有一个“五万汉字塔”,塔身上印满了密密麻麻但无一重复的汉字。我们也可以在我们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中选出一些令人过目不忘的点作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打卡处,引起更多观众的兴趣,让他们更愿意走进文字博物馆,走近汉字文化。我们还可以设置文字体验区,在这里能看、能听、能触碰、能学习。博物馆一定要多多举办贴近社会生活与热点的临时展览,展览形式也可以更丰富多样,力求各个年龄层的观众都有兴趣参与。

再次,要大力运用新媒体技术。一方面,中国文字博物馆在展览设计中充分利用新技术,可以激起参观者的好奇心,调动参观者的感官,拉近展品与观众的距离,加强与展品的交流互动,有利于创造生动难忘的观展体验。这就要求博物馆及时更新馆内设备,通过新颖的技术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文物,让参观者更全面地看到文物的细节,感受文字的神奇之处。比如我们可以利用VR、AR等技术,使平面图片拥有动态的效果,运用到特定的场景中,观众可以通过自己的操作,上下左右翻转观看文物,自由切换场景,放大缩小细节,打造出沉浸式的观展体验。观众能够在操作中提升参与感,同时也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中国文字博物馆还可以引进一些支持触屏的新设备,运用算法技术对文物信息进行分类,包括背景故事、材质、展览位置、文物细节等,便于观众能迅速找到自己想要查看的信息,这对于甲骨文以及简牍帛书这些精细的文物尤为适用。另一方面,中国文字博物馆要进一步加强展览数字化建设。数字博物馆以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等多种先进技术为基础,不仅可以打破时间、空间限制,还提高了文物展出率,毕竟一些珍贵的文字、文献文物展览条件比较苛刻,而线上展览则不受约束,甚至在这个过程中降低了文物破坏率。不可否认,数字博物馆是未来发展的潮流走向。但是,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克服现有缺点,让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陈列展览。在未来,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一定要更加精细,要加强数据库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新媒体技术的研发,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个性化需求。

另外,我们要加大利用科技手段对甲骨文进行研究的力度。甲骨文在很多人眼里是神秘与陌生的,但甲骨文中隐藏着的史料价值是无可比拟的,对于中华文明至关重要。现如今我们已经开始利用先进的技术考释甲骨文的字形、字义,极大地推动了甲骨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甲骨文语料库、软件系统、翻译系统、云平台、甲骨文编码等方面的建设,使甲骨文从高深的学术殿堂走向普通百姓的生活,为专业及非专业人士认识和學习甲骨文提供便利。相信在未来,借助信息技术的研究成果,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一定会取得突破性的成就,甲骨学也一定不再高深莫测,而是更加亲和有趣。

为了进一步宣传中国文字博物馆,宣扬汉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文字的价值与魅力所在,不能仅仅拘泥于到博物馆参观的方式,要通过多媒体平台等多样化的方式对中国文字博物馆加以宣传。我们可以在如今很火的抖音和生活中常用的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建立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官方账号,在账号中以视频、图片、文章等形式普及相关文物知识和展览信息,让人们在平时休闲娱乐的时候就能看到这些消息,从而激起他们参展的好奇心。这样的宣传方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宣传的效率,甚至还降低了宣传成本。文创产品也可以作为中国文字博物馆宣传的一个亮点。目前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文创产品有书签、冰箱贴、帆布袋等,种类比较少,也缺乏新意。中国文字博物馆亟须在文创上做出自己的特色,就像故宫博物院,你看到它的文创比如香薰、首饰、输入法等,就能立刻联想到它,中国文字博物馆可以以汉字文化作为设计的主题,设计出简约而不简单的文创产品,做出自己的文创符号,凸显文字的独特魅力。青少年群体作为博物馆教育最广泛的受众,文创设计可以多参考青少年的喜好。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的游戏类文创产品数量很少,如果中国文字博物馆可以设计出一些与文字相关的优质游戏,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也会让宣传效果得到空前的提升。安阳作为甲骨文的故乡,还可以打造以文字元素为主体的旅游产业链,比如在景点纪念品中融入古文字标识、在土特产等物品包装中以古文字为特色等,既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拉动经济发展,还极大地宣传了中国文字博物馆。

最后,就是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博物馆负有重要的社会责任与教育责任,这些责任的实现离不开博物馆工作人员的付出,尤其是专业人才的奉献。如今中国文字博物馆最缺少的就是信息类人才,譬如上文中我们提到的多项信息技术,都需要专业人员来实现,人才的缺乏导致许多新的技术不能及时运用到中国文字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中。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保证各项专业技术都能顺利应用。还要安排在职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从业人员。在校教育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要措施,学校里能够学习更系统、更完善的专业知识。除此之外,还要提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待遇,给予他们必要的保障。

4 结语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建设意义重大,对中华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这项建设。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中国文字博物馆一定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成为功能更加完善,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知识型博物馆,在陈列展览中用文字讲好中国故事,诠释好汉字文化,让全世界的人都看到并了解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

注释

①黄侃.黄侃手批白文十三经:周易[M].台北:理艺出版社,1998:46.

②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M].冯逸,乔华,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9:302.

③中国文字博物馆官网.博物馆介绍[EB/OL].(2013-04-05)[2021-10-14].http://www.wzbwg.com/Bwgjs.

参考文献

[1]贺春辉,范秀萍.中国文字博物馆陈列设计十年(2009—2019)回顾[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5):68-72.

[2]刘继鹏.中文汉字的起源、传承与发展[J].汉字文化,2021(15):1-2.

[3]郑海棠.新媒體时代下博物馆宣传教育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6):143-145.

[4]史明立.新时代的博物馆展览[N].中国文物报,2020-06-16(007).

[5]王子璇.博物馆展览中运用沉浸式体验的实践探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9):136-137.

[6]张可吉.浅析新媒体时代的博物馆发展[J].新闻传播,2021(2):111-112.

[7]卢芯怡.新时期甲骨文应用研究述评[J].汉字文化,2020(21):73-78.

[8]赖洁梅.现代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求[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6):268-269.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创新
不要让“汉字”没有了“文化”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基于“汉字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探讨
指向核心素养,词串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