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我它,适应新校园
2022-06-25徐婧婧
徐婧婧
关键词:人际关系;校园适应;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19-0037-03
【学情分析】
刚刚与熟悉的初中老师、同学分离的高一学生,来到新学校第一个需要适应的问题就是熟悉班里的新同学,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有自己的朋友圈,以便在朋友的支持下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校园学习环境。除了新的班级同学和老师,高一学生还要面对有更高要求的学习压力。同时他们正处于获取独立与摆脱依赖、希望开放与打破封闭的心理发展阶段。所以当他们在新环境中孤单无助时却不愿向父母寻求心理支持。
【活动理念】
校园适应是指学生个体所具有的特征与学校环境提出的要求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良好的校园适应能使学生更有效学习、更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并获得成功体验。在新的班级更快熟悉新同学、学会有效人际联结方法等可以缓解高一学生在新环境中的孤单和担心,帮助其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本课设计“滚雪球”自我介绍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氛围中了解新同学更多个人信息,通过引导学生对该活动体验进行思考,帮助其学会有效人际联结的方法。最后将学生对该活动的体验反思推广到一般适应问题,最终以一节课的启发最大程度帮助学生适应校园。
【活动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彼此了解更多的信息,如害怕什么、毕业初中学校、姓名。
过程、方法目标:学生学会走近他人、建立人际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滚雪球”自我介绍活动,降低学生之间陌生感、增加熟悉感,提升学生对高中生活的自信心,培养其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活动重点】
学生在滚雪球活動中了解更多同学的信息。
【活动难点】
学生通过活动发现走近同学的人际方法、对新的高中生活更有信心。
【活动方法】
活动体验法、启发法。
【活动对象】
高一学生
【活动过程】
一、真实情景自然导入
教师:同学们好,今天是我们的第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你们认识我吗?
学生:不认识。心理老师……
教师:是的,在心理课堂上此时此刻你们和我之间是陌生的,就像你来到高中,校园、老师和同学对你来说也是陌生的。当我们来到一个新的环境难免会有一些担心,请问开始高中生活的你现在有什么担忧吗?请你把它填写在导学案(见附录)的相应位置。今天这节课的主题是“认识你我它,适应新校园”,希望大家通过参与心理活动缩短你与心理老师、心理课及身边同学之间的心理距离,重新认识你的担忧,帮助大家更快地融入高中生活。
二、认识我——心理教师
教师:首先很高兴成为你们的心理老师,我先来做一个自我介绍,同时也是为你的自我介绍做一个示范。“我是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害怕孩子生病的徐某某。”(同时在PPT上呈现该句子)你们看我的自我介绍包括几个信息?
学生:三个。
教师:分别是什么信息?
学生:毕业学校、害怕什么和姓名。
教师:除了这些,我还是你们的心理辅导老师。当你了解了我的这些信息,你对我有什么样的第一印象?
学生:爱孩子的妈妈、高中时候学习好……
教师:三个信息一句话,让你对我的心理距离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学生:更近了。
教师总结:所以说,主动说出个人信息,可以缩短你和别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认识它——心理健康教育课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第一节课,本部分主要为学生介绍课程的考核办法,包括小组活动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三部分,以及对应各部分成绩的获取方法。学生在这个环节对心理课有个整体的认识,知道自己如何学习这门课,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认识你——同学
(一)说明“滚雪球”自我介绍方法
教师:下面是老师认识你们的时间了,同时也是你们彼此深入了解的过程。不过我们心理课上的自我介绍会有一些特别,用“滚雪球”的方式来进行。大家知道“滚雪球”这个游戏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吗?
学生:越滚越大。
教师:是的,我们今天就是借鉴“越滚越大”这个特点来进行小组内的自我介绍。具体怎么进行呢?首先分组和排序。(根据班级人数而定,每组六人为宜,每组按照一定顺序排1至6号)以四人小组简单说明。请小组1号同学王青用“我是来自……中学的害怕……的某某”介绍自己。
学生:我是来自育才中学的害怕孤单的王青。
教师:这是每组1号同学的自我介绍,三个信息一句话,顺序不能颠倒。那么2号同学的自我介绍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我是来自育才中学的害怕孤单的王青后面的来自51中害怕毛毛虫的刘丽。
教师:那么3号同学呢?大家明白这个自我介绍的雪球是怎样“越滚越大”的了吗?
学生:用方位词连接起来,包括自己前面所有号码同学的介绍信息。
教师:是的,还要按照顺序。下面我请一个小组来试一下,确定大家是不是学会了这个方法。(根据时间和学生掌握程度确定1~3位学生示范)现在你已经很清楚自我介绍包含多少信息有多大难度,那么请问:你能用30秒完成这个自我介绍吗?把你的答案写在导学案相应位置。
(二)“滚雪球”自我介绍小组比赛活动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将学生自我介绍的分享设置为小组比赛,并制定严谨公平的比赛规则,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做事态度。
所有小组抽取同一号码的同学代表小组参加比赛。每个小组原始分为10分,出现说错信息、漏掉信息的情况相应扣1分。分数相等情况下,用时短的小组为胜。
学生了解了比赛规则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始互相自我介绍,紧张地为比赛做准备。比赛开始前强调几个注意事项:
被抽到号码的同学大声发言,不看小纸条。
其他同学仔细听信息、扣分点,不说话。
同一组内同学不允许提醒,否则相应扣1分。
(三)“滚雪球”自我介绍小组比赛活动过程
学生互相介绍之后,教师抽取5号。(根据班级人数和时间确定,如果班级人数较少或时间不足,则选择4号)借助手机秒表或智慧黑板计时功能,各小组5号同学依次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将活动结果记录在黑板上,保证结果清楚公正,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四)“滚雪球”自我介绍活动讨论与分享
1.在活动中你了解到哪些之前没有了解的信息?
学生在小组范围内互相了解了信息,但因为在全班范围介绍组员信息的时候处于比赛中,大家关注点可能在是否说错或漏掉信息,所以这里稍做回顾和强化。比如某同学和自己来自同一所初中、某同学和自己一样害怕什么、某同学语速很快、记忆力超强等信息。
2.通过这个活动,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你感觉和谁的心理距离更近了?刚刚发生了什么让你们更近了?
因为刚开学不久,本节课前学生与教师是陌生的,学生与学生之间大部分是不熟悉的。通过“滚雪球”活动,学生和教师变得熟悉了,学生之间也更了解了。通过问题让学生聚焦“发生什么让心理距离更近”,在活动体验中发现人际联结的有效方法。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进行总结。
主动介绍自己的信息给对方。
对方专注倾听,及时给予反馈。
为小组赢得高分,一起完成一件事情。
当我记不住信息时或担心表现不好时,对方帮助我、鼓励我。
对方认真、努力完成自我介绍,有责任心。
对方幽默、大胆、亲切、真实的表现。
3.再次思考:30秒内我能完成自我介绍吗?
自我介绍信息较多的学生最初担心30秒内完不成,但在比赛过程中发现这并不难实现。引导学生体会:许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难,努力试试就会知道答案。进而举一反三重新思考导学案上第一个问题,也即重新认识“我对高中生活的担心”,深有体会的学生们对高中生活的担心变小了信心更大了。
五、活动小结
让学生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熟悉了心理教师和心理课。
了解了更多同学的更多信息,关系变得更近了。
通过活动体验发现了走近同学的方法。
对高中生活更有信心了。
【活动反思】
1.旧活动新用法。“滚雪球自我介绍”是心理教师们熟悉的一个常见破冰游戏,经过心理课堂上的反复实践和探索,发现学生在介绍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有些敷衍,所以我尝试将“喜欢什么”改为“害怕什么”,可能学生们彼此很少谈及害怕什么,也可能每个人的害怕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学生们在课堂上变得更有兴致起来。
2.一个活动多重思考。“滚雪球自我介绍”这一活动,首先让学生们互相了解更多已有的个人信息。其次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在课堂上生成鲜活的个人表现,更是一个很好的互相了解的过程。最后通过巧妙设置问题,让学生从活动本身“事情没有想象中难”的体验升华到对高中生活的重新认识和理解。通过这一个活动,从三个不同侧面促进学生对高中新环境的良好适应。
3.设小组比赛规则。青春期年龄的学生求胜心切,但也常常表现出不好意思自我表现。让学生处于比赛规则中思考和选择,相对而言更容易并全力以赴。学生也更容易沉浸其中并产生深刻体验,有助于达成活动目标。
附录:
问题1:面对新的高中生活,我担心 。
问题2:我的自我介绍: 。
问题3:面对30秒完成自我介绍这个任务,我担心
。
问题4:在活动中,你了解到哪些之前没有了解到的信息?
问题5:通过这个活动,在小组内或班级范围内你感觉和谁的心理距离更近了?刚刚发生了什么让你们更近了?
问题6:关于“30秒内完成自我介绍”的问题,此时此刻我想说 。
问题7:在面对新高中生活时我有担心,此时此刻我想說 。
问题8:请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表达本节课上我的收获 。
编辑/卫 虹 终校/石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