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字世界中“掉线”的老年人

2022-06-25胡泳

中国新闻周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网民智能手机老年人

胡泳

以健康码为代表的数字化工具导致线下的大量空间被数字化,使得非网络用户社会生活的基本权利产生了影响,这一现象可以称为“数字排斥”。

研究发现,造成排斥的一个最常见因素是年龄。老年人一直占非互联网用户的最大比例。截至去年12月,中国60岁及以上非网民群体占非网民总体的39.4%,较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高出20个百分点。

以往很多老年人还可以生活在数字化空间之外,但现在被强行拖入数字化空间,由此造成一系列问题。有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网民占11.3%。这些老年人中只有30%能独立完成出示健康码、行程卡的使用,23%可以在网上购买生活用品,20%能够上网查找信息。也就是说,每5位老年人中,只有一位能够相对熟练地使用手机完成这些操作。

无论上网与否,对老年人的数字排斥都是严重的。对此,我们可以来做三个基本的局势判定:

第一,60岁及以上的人口存在数字鸿沟。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占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占13.50%。如果對老龄人口作细分,75岁以上的老人大概率是以畏惧的态度对待技术的,大多不会使用电脑、智能手机。大概只有稍年轻一点的老年人才拥有更多技术经验。

第二,要对老年人进行分类摸底。比如有多少空巢老人,多少独居老人,多少失智者,多少抑郁症患者等。只有摸清楚了,才能就消除数字排斥对症下药。

比如说,大多数为网络交流而设计的技术都依赖于看、听和读的能力,而老年人中,不乏严重视力障碍、严重听力障碍患者,他们基本无缘网络。健康因素之外,缺乏技术知识是阻止老年人参与网络的另一个关键因素。老年人的反应灵敏度下降,在尝试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时,他们需要帮助。目前这种帮助主要依靠子女,社会的支持能不能加大?如果我们的社会不能为老年人提供技术访问和培训,他们就会被关在数字化大门之外,进而会加剧本已令人担忧的老年人孤立和孤独的趋势。

还有一个层面的问题是设计伦理。众所周知,数字化往往忽略不顾老年人和残疾人,开发技术时并不会特意考虑他们的需求。为方便可能患有与衰老相关的残疾的老年人,避免他们对新技术的排斥,应当以“数字无障碍”作为技术伦理准则去设计产品与服务。

第三,不知是否有人调查疫情中老年人面临的困境。比如老年人成为无码之人,没办法出门乘坐公交,或去往超市和公园;如果面临封控,如果不采取线下征集订单的方式,或者没有志愿者帮助团购,老年人因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和电商购物,就会发生买菜和买药的困难。

虽然老年居民较多的社区,平常都有很多常规的助老服务措施,但疫情之下这些原有的服务体系都陷入停顿。由此我们得到的教训是: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线上解决。在诸多疫情为老年人造成的困境当中,就医的影响最为严重。比如,有老人需要紧急安装心脏起搏器,但急诊手术之前,却不得不等待核酸检测结果。这样的处理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悲剧。

新冠病毒有很多方法可以影响老年人,可能被感染,也可能耽误其他疾病的治疗。而如果一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或最后一个季度,被困在房间里,无法看到和接触到他人,这样的晚景也相当悲凉。

疫情期间,很多老年人被迫与亲人隔离、断绝仅有的面对面社交,这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随着短期的隔离措施反复出现,空巢老人、高龄老人、独居老人的身心健康须引起高度重视。

这一点也再次证明了技术的无能:无论网络多么高歌猛进,技术终究无法取代人的接触。尤其是到了老龄阶段,技术没有那么高大上。

猜你喜欢

网民智能手机老年人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台独联署”被岛内网民嘲
An Evaluation of Chinese to English Translation in Light of Skopos Theory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四个季度下滑缓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智能手机今年拼什么?
有感“网民节”
2.9亿
首届网民节遭遇“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