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设计

2022-06-25王东梅龚正君吕淼黄小英陈秋梦

高教学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监测课程思政

王东梅 龚正君 吕淼 黄小英 陈秋梦

摘  要:课程思政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文章根据环境监测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设计教学内容的课程思政要点,为环境监测思政课程教学提供重要参考,也为我国输送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接班人提出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思政;环境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8-0190-04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core course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ourse, this paper deeply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design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oint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which provide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and also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path for China to train the successor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高等教育要堅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从党的十八大以来,更加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2]。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型人才,是新时代背景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核心主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标的监测、化学指标的监测和生态系统的监测[3-4]。同时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是环境保护过程中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数据化的过程,具有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等重要价值和意义。

环境监测课程中的思政内容设计,需结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挖掘课程发展历程和内容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紧密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德才兼备的环境工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5-6]。

一、环境监测课程特点及思政元素挖掘

(一)环境监测课程特点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采样技术、监测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技术手段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相关技术的研究是目前最具发展活力的环境分支方向之一。环境监测是建立在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基础上,具有自身鲜明特征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环境学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环境监测还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和技术基础,具有极强的实效特征,与行业标准、国家规范等有紧密联系,思政元素特色明显。

(二)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环境监测课程思政

中国古代诗词洋洋洒洒,展示了古人多姿多彩的艺术情怀,尤其是这些诗篇中所表现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呈现出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的人文自然情怀。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是国之发展大计,课程可结合欣赏优美古诗词和解析环境保护的现状,培育学生对祖国山河、对中华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意识。在强调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古诗词中所体现的生态理念和生态智慧,对于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是非常值得珍视和借鉴的。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让环境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熟悉的优美诗词中找到专业责任感,提升专业学习兴趣。

形容空气清新的诗句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秋夜凉风起,清气荡暄浊”(张协《杂诗·秋夜凉风起》),“高天风雨散,清气在园林”(储光羲《霁后贻马十二巽》)。一首首古诗词,描述了雨后、秋风等天气下的清爽空气,表达诗人们对舒适自然环境的喜爱之情。

同样描绘祖国大好山河的诗句举不胜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把长江的山水描绘得淋漓尽致;“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能有身临其境的洞庭湖美景的感受吧!“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白鹅浮在绿色的水上悠然自得的景象呈现于眼前。

在优美的诗句中,立刻落地到当地的青山绿水场面。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了唐代时成都美景。然而为何“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让现在的成都市民备感稀奇,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唐代的能见度、温度、空气质量、府南河水质数据吗?显然是没有的。然而现在成都市民的备感稀奇是因为城里能看见雪山。这些环境质量的变化就可依据现代的环境监测技术给出科学的数据和分析。

(三)从党的百年史出发梳理思政要点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严峻的形势,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环境工程专业人才需要把党的重要理论应用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中,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担当和专业素养。党的百年史就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百年党史是用鲜血、汗水、泪水、勇气、智慧、力量书写而出;是艰苦创业、砥砺前行、充满艰险、充满神奇的百年;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从党的百年史这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中总结经验,可以为课程内容、环境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1)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反对弄虚作假。1943年中共中央党校大礼堂在延安落成,毛泽东应邀题写“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邓小平理论根本基石,科学发展观理论精髓,依法治国的理念根本。环境监测是用科学的数据呈现环境质量,为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提供重要的数据,实事求是的专业态度是环境工程人才的基本素养。

(2)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资源。1959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这里把厉行节约,积累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当成只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要做的事情,这是不对的。难道困难少了,就不需要厉行节约了吗?”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大国,但是现在还很穷,要使中国富起来,需要几十年时间,几十年以后也需要执行勤俭的原则。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在经济发展的保障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还处于“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統退化”的严峻形势,在环境监测理论研究、方法的建立、设备制造及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态环境保护是将保护资源,降污减碳及节能减排运用于生产及生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厉行节约是思政元素,也是专业素质的培养,促进人才的“立德”和“树人”的协同培养模式构建。

(3)理论与实际结合——夯实环境监测知识。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就是“理论与实际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环境监测课程是环境工程的专业基础课,是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操实训内容的课程;既是高校课程内容,也是生态环境领域的重要行业分支。因此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是出自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是夯实环境监测知识的重要思政元素。

二、环境监测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探索

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接班人,结合环境工程专业特点和环境监测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开展课程教学中嵌入思政元素和内容,使环境监测课堂如盐入味、润物无声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7]。在环境课程思政内容设计中,坚守三个思政维度,首先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其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与责任。根据《环境监测》(第五版,奚旦立主编)教材内容的十个章节,对监测课程思政内容设计见表1。在不同的章节根据课程内容分别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矛盾论、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迎难而上的创新精神、民族复兴的爱国情怀、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等进行思政元素要点提炼,通过环境测测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工程专业型人才[8]。

三、结束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时政主旋律,与公民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在专业课中显隐结合的思政教学模式的实施,课程可实现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立德树人目标。本文根据环境监测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环境监测课程思政,从党的百年史出发梳理思政要点,针对不同章节的重点分别进行了环境监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课程内容的思政教学设计。课程思政设计紧跟行业的专业知识更新,坚守三个思政维度: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与责任,将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科学精神、文化自信、环境立法、公民品格、生态文明、全球视野在教学中恰当融入。课程思政设计的内容实现了三全育人的协同理念,也为我国输送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接班人提出了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1121820882.htm.

[3]奚旦立.环境监测(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周琰,史娟娟,胡家朋,等.课程思政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21):241-242.

[5]陈蕾,张旋,张俊杰,等.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背景下的《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教学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5(8):23-26.

[6]邱诚,傅倩,景江,等.“课程思政”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20,47(15):236-237.

[7]陆道坤.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难点焦点及未来走向[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3):60-75.

[8]王学俭,石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50-58.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环境监测课程思政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装备环境工程》期刊融合发展平台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对话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装备环境工程》杂志第四届理事会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