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

2022-06-25王春霞

高教学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实践应用劳动教育体系

王春霞

摘  要:劳动教育是高校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举措。针对高校劳动教育观念淡薄、劳动教育课程零散、劳动教育实践虚化以及劳动教育评价指标缺乏等问题,通过建立劳动教育价值宣传体系,重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劳动教育实践教育体系以及制定劳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等方式探索出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构建起高校劳动教育的大体系。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体系;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18-0037-04

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 key measur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chieve morality and foster talents. Aiming at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 concept of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cattered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the falsific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practice, and the lack of labor education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 have explored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y establishing Labor education value publicity system, reconstructing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establishing labor education practice education system and formulating labor education credit recognition methods, and constructed a large system of labor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bor education; system; practical application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1]”并且号召,“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更是提出了“以劳动托起中国梦”的观点。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3]《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4]等文件,这些重要论述和文件精神都彰显着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将我国劳动教育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一、高校劳动教育的定义

学界对于劳动教育的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研究主要针对高校的劳动教育进行研究,认为高校的劳动教育是指高校的教育者以一定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等为内容,以一定的劳动活动为形式,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劳动教育,并给予他们相应的劳动评价,使得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尊重劳动成果的情感品质,从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一)社会共识:劳动教育的缺失和异化遮蔽了劳动的价值,劳动教育需要被重拾

当前,社会普遍认为,劳动教育的缺失和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劳动教育在学校中逐步缺失,逐渐被淡化,尤其是高校,普遍缺乏劳动方面的要求与考核;在家庭教育中大多被家长长期忽视,家长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所以家中出了很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在人们的认知上劳动也被误解为纯粹的体力劳动,认为是简单谋生的手段,甚至认为干体力劳动是不光彩的职业;有时候劳动被异化为惩罚手段或思想改造工具,犯了错误的人才需要劳动,因此,它也成为了道德教育的附庸。在学校教育中,劳动教育更多地停留于中小学校,高校的劳动教育极为弱化和缺乏,从而遮蔽了劳动的价值,劳动教育需要被重拾。

(二)时代需要: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

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举措

新的时代面临新的形势,新形势下有新的任务。把劳动教育放在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并举的位置,并纳入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引发了强烈共鸣。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渠道,在高校培养学生的劳动教育习惯、行为和品质,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时代价值。

(三)现实诉求:目前各高校尚缺乏成熟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和发展路径

目前,由于各个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差异明显,但普遍缺乏完善的劳动教育体系,成熟的劳动教育经验更是少之又少,各高校大多处于摸索探寻阶段。因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以生为本,在高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探寻劳动教育发展路径,力图全方位构建劳动教育體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也是各高校工作的重要任务。

三、高校劳动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劳动价值观念淡薄,学生普遍存在不爱劳动的情况

近些年来,劳动教育主要停留于中小学阶段,高校对于劳动教育普遍不够重视,在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劳动教育是最被忽视的,高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具体规划、经费投入和激励考核机制,很少开展关于劳动教育主题的活动,对学生的劳动素养也缺乏重视。大学生也普遍不把劳动放在心里,日常认为只要学好知识和专业技能就可以,也存在一些不热爱劳动的现象,学生对于劳动价值几乎处于漠视的状态。

(二)劳动教育课程缺乏或零散,缺乏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普遍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或者开设了少量理论课程或技能课程,但是,基本纯属于传统的理论讲授或技能模仿形式,均未能很好地将劳动观念融入其中,也未能形成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因此课程也缺乏明确的劳动教育思想性和指向性。

(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虚化,劳动教育的实践体系尚未形成

目前,高校开设的具有明确劳动教育性质的实践活动相对较少,在其他的实践活动中,也未能将劳动思想和劳动素养植入其中,同时,部分高校将劳动教育仅仅等同于专业实习实践、毕业实习或社会实践,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较为局限,目前也尚未形成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四)劳动教育评价指标缺乏,缺乏较好的劳动教育评价方式

目前,各高校大都缺乏相应的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也未出台较合理的劳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对于学生的劳动行为如何进行有效评价,如何将劳动教育有效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尚在探索中。

四、高校劳动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高校劳动教育的对象都是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想法新奇,因此,高校的劳动教育不同于中小学的劳动教育,也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而是有自身的规律,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也有其特殊性[5],也需要遵循相应的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果只是简单开设劳动教育的理论课程,专门为大学生灌输劳动观念和价值,必然引起学生强烈的反感。因此,需要将劳动教育的理论课程与劳动教育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来完善理论,追求劳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二)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高校本身就是一个与社会关系密切的小型社会,高校的劳动教育活动更应该打破高校的围墙,除了为学生开展校内的劳动教育,还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广泛的社会劳动实践中去。

(三)个体与集体相结合

在高校,除了倡导学生的个体劳动外,还应该加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团体、团体与团体的合作劳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合作探究创新能力和相互促进监督精神。

(四)基础性与迁移性相结合

高校的劳动教育不仅仅停留于个人卫生习惯养成等基础方面,更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劳动实践能力、未来职业的规划发展以及关注学校、社会等公益劳动实践。同时,要把学生的劳动态度转化为劳动实践,把劳动实践转化为劳动习惯,并内化为心理品质和劳动技能,形成持续稳定的劳动能力和品质并迁移。

(五)适时性与未来性相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的内容和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劳动的工具、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因此高校在制订劳动教育方案、实施劳动教育活动、购买劳动工具时都应该既着眼当下,又考虑未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六)劳动实施与劳动评价相结合

从宏观角度,开展劳动教育的同时对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采取的举措、收到的成效、出现的问题等要进行及时的反思与总结。从微观层面,通过网络系统的设计,将学生的劳动过程、劳动成果予以跟踪记录,对学生的劳动成果采取让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指导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建构路径

(一)各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劳动教育价值宣传认知体系

1. 学校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进行顶层设计和部署。学校多部门联动,通力合作,在劳动教育制度制定、课程开设、实践基地建设、实践活动举办、经费管理与使用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和支持,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开动员会,增进全校师生对劳动的认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人人爱劳动、劳动光荣的劳动教育氛围。

2. 将劳动理念纳入“思政第一课”等的宣讲中。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育人价值,在学校的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的开讲中,融入劳动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等[6],引导学生理解劳动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摒弃不劳而获的思想。

3.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廣泛宣扬劳动价值观。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劳动价值观的宣扬,高校在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手段,打造校园劳动之声,师生可通过该平台提出自己的劳动想法和建议,形成双向互动机制。线下通过灵活运用校园内橱窗、海报等,利用重要节日时点,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的文艺表演活动。在各班级中召开劳动教育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全国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倡导尊重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宣传劳动教育的典型故事和劳动价值。

(二)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 开设劳动教育通识课程,设置相应的学时和学分。鼓励全校教师开设劳动教育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特别是劳动教育的微课程,微课程的学分一般在0.25~1学分之间,既包括线上课程,也包括线下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劳动安全教育;劳动法与维权;正确认识生产、劳动与消费的本质与内涵,培养学生理性消费行为;融入新的科学技术、人工智能等新知识到劳动教育中;学生感兴趣的劳动技能等的示范教学,包括手工制作、刺绣、缝纫、果冻制作、压花艺术、新闻采编、木工、洗涤、家政、烹饪、家用物品整理术、茶艺、动植物养护等。可以一个老师承担一门课程,也可以多个老师共同开设一门课程。

2. 开发劳动教育类校本教材。根据地域、学校、社区环境、师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教育类资源,开发编写或修订插花、茶艺、种植、烹饪等校本教材。

(三)提倡知行合一,重构分类别、多形式、整合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1. 加强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对学校教室、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走廊、操场等公共区域卫生,进行分片区分学院分班级包干打扫和维护。在学生宿舍管理方面,将宿舍个人衣物收纳、物品摆放以及宿舍整体卫生打扫等纳入宿舍管理条例中,明确学生应达到的要求和标准,并进行相应的评比考核,不合格者将予以扣分。同时,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劳动纳入学生的必修劳动学分,每个学生大学四年必须修满相应学分方可毕业。

2. 加强学生校内校外的生产劳动实践。一方面,通过对校园内的花草树木等进行班级或个人认种和定期护理,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审美情趣,也可以美化校园环境。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校内外开展与自身学科专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劳动,如食品生产与加工、园林艺术、药材种植与加工制作、机电产品制造、乡村建设、污染治理等,强化学生的劳动技能训练。

3. 加强学生创新性、社会性、服务性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类创新性、社会性、服务性实践活动,如举办科技创新创业节、文体艺术节活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参与校内勤工俭学,参与暑期三下乡、社区服务、红十字协会工作、援藏援疆支教志愿服务等志愿服务行动等。通过创新性、社会性、服务性活动的广泛开展,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丰富学生的劳动情感和劳动体验,体会劳动所带来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四)改进劳动评价,建构“学分认定+激励表彰+督导约束”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1. 通过建立劳动教育的网上管理系统,对接学分制管理系统,记录学生的劳动过程、所获成果和学分积累过程,制定相应的劳动教育学分认定办法,对于学生的劳动课程学习以及劳动实践活动等予以相应的学分认定。

2. 对参与劳动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给予肯定性评价;对那些在劳动过程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的或者有创新发明的先进案例及时给予特别鼓励,在“五一”劳动节、元旦晚会或校庆等大型节日上予以相应的表彰[7]。

3. 将劳动教育纳入督导评价系统,将学校劳动教育指导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宿管等纳入劳动教育的督导队伍中,指导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做好劳动教育的安全监督,对于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勒令整改,切实做好劳动教育的检查、跟踪和整改反馈。劳动教育体系构建路径图如图1所示。

六、结束语

劳动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具有鲜明的现实迫切性和重大的时代价值。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立足高校现状,针对劳动观念意识淡薄、劳动教育课程零散、劳动实践虚化、劳动教育评价指标缺乏等问题,通过广泛调研,汇集校内外资源,加强各部门统筹协调,在全校范围内搭建劳动教育价值宣传认知体系,建立劳动教育課程体系,重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建设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等方式,融合和融通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各育的关系,探寻从思想观念到课程教学、实践锻炼、科学评价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构建一套科学化、全方位、多层面、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大体系。从而,使青年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培养勤劳的劳动品质和情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树立劳动之风、崇尚劳动之举、尊重劳动之果”校园劳动文化,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劳动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0].http://www.xinhuanet.com/2018-09/10/c_1123408513.htm.

[2]人民日报人民时评: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EB/OL].[2020-04-02].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0/0402/c1003-31658128.html.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

htm.

[5]王莹,王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优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0(8):69-71.

[6]岳海洋.新时代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3):100-103.

[7]向守万.切实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J].中国德育,2018(21):11-12.

猜你喜欢

实践应用劳动教育体系
织牢社保网底要不惜“细针密线”——论全球最大社保体系的建立、构成与延展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