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的最后一天

2022-06-24卢东方

军嫂 2022年8期
关键词:战地记者护工病房

“快安排时间回来吧,你妈妈昏迷了,医生说,可能就是这两天……”

2022年2月的一个周六清晨,父亲突然从家乡河南郑州打电话给我。看着手机屏幕上闪烁着的熟悉号码,我心里顿时腾起一种不祥的预感——父亲平日少言,没有大事从不主动给我打电话,平日里他都是在母亲给我打电话时顺便说上两句。

是呀,母亲已经两天没有接我电话了,打去总是护工阿姨接了告诉我:“你妈妈不舒服,晚点再打吧。”彼时,我才从西藏边防一线回到四川成都,手头上的资料、文件、稿件千头万绪,心里念着要再给母亲找位擅长按摩的护工,但给护理中心打了个电话后也忘记再跟进……接到父亲电话时,我因为任务,刚从成都落地北京。

以最快速度完成任务后,我坐上了回乡的火车。耳边响起当初临去西部战地记者队前爱人的“责备”:“西部那么远,万一你或者家里有点什么事,我们怎么办?”没承想,竟然一语成谶。

母亲2008年确诊直肠癌以后,一直在接受治疗,身体早已“千疮百孔”,令她痛苦不堪……但我一直觉得,母亲这个“逐步”下滑的过程至少能撑到我这两年战地记者任满回京,到时再接父母到身边照顾。

“‘战地的意思,是要打仗的。你做好准备了吗?”去年,爱人陪我向父母辞行,母亲不无担心地问。

“如果在任期内遇到战事,我会感到幸运。放心吧,女儿会完成职责,不会给你们丢脸。”

“可我们只有你一个孩子啊……”父亲红着眼睛说,又微微一愣,自顾自笑了一下接着讲,“当年我入伍时,你爷爷的第一反应跟我一样。但他那天送给我的话,我今天送给你,‘只要祖国需要,你只管冲上去,为国尽忠咱不能光指望别人。”

说完,二老都笑了起来,父亲回忆着“剃头报名”上前线的峥嵘往事,母亲则讲述着在军队大院度过的童年……我知道,母亲一直向往军营,特别遗憾因身体原因,她是自己家里唯一一个没有当过兵的。我当年大学毕业时,手握4份录用意向通知询问母亲意见,她毫不犹豫地给我选择了军队文职。她那句兴奋又坚定的“去北京,去部队”,将我从东海之滨带到了北京。

算来,2022年是我入职军队文职、当军事记者的第12年,也是我进入西部战地记者队的第二年。奔波,是我的常态。在2021年的年终统计时,我用全年220多天的出差天数、120篇的发稿量、两个荣誉嘉奖的成绩,给自己和上级单位一个交代。喜报2022年春节时送到家,给我们增添了一份喜庆。

我一直认为,在部队建功立业,才是对军人家庭出身的父母最好的交代。而早已不在军营的父母,也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部队作贡献。这几年,他们作为“纪念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成立72周年”等活动策划团队的成员,用精心排演的红色歌舞、红色讲座,讲述着红色故事,传承着先辈遗志。

从大学教授岗位退休的母亲,更是发挥优势,将红色讲堂带进了许多大中小学课堂。为此,之前并不熟悉电脑操作的她愣是拖着病体,硬生生在退休后学会了使用PPT、Word等办公软件。对那些流行的电视剧、游戏里的“潮词”,她也能信口拈来……每每回家,母亲总能带给我惊喜。

“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课堂上没有隔阂,才能更好地让他们接受红色传统。”母亲说着,我被拉去成为她新教案的第一个听众,“这次我想跟孩子们讨论一下‘追星那些事儿。你看我这么讲……”

…………

“同志你好,请出示一下你的核酸检测证明。”恍惚的回忆思绪被车站防疫人员的“问候”打断,我忙打开手机给他看。马不停蹄的频繁奔波中,我的核酸阴性证明还在48小时内。

2021年,卢东方母亲在某讲座中

赶到医院楼下,护工阿姨早已等着接我上去。病房内甚至楼道里,很多亲戚朋友都来了。屋里,父亲站在窗边,小山一样的身影几乎挡住了所有阳光,母亲闭着眼,在父亲身旁的病床上费力地喘着粗气。见我进门,父亲弯下腰,轻抚着母亲的额头,低声说:“女儿回来了,你在等她吗?”

这家医院、这间病房,我再熟悉不过。自母亲做完放化疗后,多年间的治疗、康复我们都是在这儿进行。这次母亲入院,本是元旦前的定期治疗,谁也没想到,当时肋骨疼以为几帖膏药就能解决的问题,却最终被确诊为骨癌晚期……

之前的元旦假期,我休了一年多来的第一个公休假,就在这个病房陪了母亲3天。

“今年恐怕是你母亲最后一个春节。”主治医生的话让我在接到“新春走基层”采访任务时犹豫了。我打电话询问母亲的意见,她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让我抓住这两年在西部的每一次机会,不负领导的信任、栽培。母亲说:“春节年年有,但你在西部基层部队过春节的机会,可能只有这两次。”

任务完成得很顺利,稿件刊发后获得了不错的反响。我将稿件的网络链接转发给母亲,她很快回复我:“这次难得的磨砺会让你更加自信和坚强!你是妈妈的骄傲,是咱们家族的骄傲。”

最后那天,病床上的母亲终是没有醒来。没想到,那个元旦假期,竟成了我们母女的最后相聚。

当天晚上10点多,爱人刚下火车,正要赶往医院,母亲便在病房里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深夜,我们将在医院的事情全部处理停当,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我觉得那一整天发生的一切都不真实:茶几上摆着母亲喜欢的糖果、干果,她的教案和电脑还在餐桌上,日常用药、饭盒、营养品和每次我回来时一样散放在各处……

仿佛这一天只是母亲患病十多年当中平凡的一天——母亲还在医院,刚吩咐了明天想吃什么,等着我们带去……

(作者单位:新华社解放军分社)

编辑/山风

猜你喜欢

战地记者护工病房
北京护工故事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战地记者重塑英国陆军
便宜的病房
上海市护工行业市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八路军战地记者的日记本
模范护工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
廉价病房
战地记者:没有枪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