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以“精神科护理学”为例

2022-06-24朱秀玲吴秀梅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护生精神科护理学

潘 庆,朱秀玲,吴秀梅,汪 苗,虞 苗

在移动信息时代[1],高校势必要深入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化及应用效果.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 号)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2].将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培养政治上有高度、思想上有温度、知识上有深度以及能力上有强度的综合性护理人才[3].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其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精神科护理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培养护生使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高尚的人文品质和职业精神帮助精神障碍患者.本研究探索了“精神科护理学”的思政元素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相融合的育人方法,评价了育人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1 年3 月,选取某医学院校开设“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的大一年级全日制护理学专业专升本学生作为授课对象,共6 个教学班180 人.其中有1 名学生因病假退出教学过程,最终纳入研究对象179 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72 人,年龄(21±1.76)岁.学生均已修完“生理学”“生化学”“解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和“基础护理学”“健康评估”等专业基础课程,能够熟练使用智慧教学工具.

1.2 课程设计

(1)教学能力的长期积累.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一名副教授、一名副主任护师、一名讲师和一名助教组成,团队具有多年的本科护生授课经验和合作默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讨各种教学方法和模式[4],能够熟练运用智慧教学工具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和评价.

(2)思政元素的挖掘.本课程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 版)刘哲宁主编的《精神科护理学》作为教材.2021 年3 月,课程教学团队修订了教学大纲,将德育目标融入新版大纲中.课程开课之前,教学团队组织集体备课,围绕教学大纲,积极查阅、讨论和筛选本学科领域的思政元素,素材类型包括新闻事件、历史故事、优秀影视素材、图片、案例等,最终确定各章节的思政元素和案例(表1).

表1 “精神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案

1.3 教学实施

兰迪·加里森等学者于2019 年提出了混合式课程四阶段串联设计:面对面学习前(线上学习)—面对面学习(线下学习)—面对面学习后(线上学习)—下次面对面学习前(线上学习)[5].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每个教学单元和各个阶段融入思政元素.具体实施路径如下:

(1)面对面学习前(线上学习)阶段,进行专题嵌入、思维引导和诊断性评价.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视频、医学叙事故事、案例等素材上传至雨课堂,提出案例相关问题请学生们回答,10 min 以内即可完成.该诊断性评价结果为教师线下讲授的重难点提供依据.

(2)面对面学习(线下学习)阶段,进行知识讲授、能力培养和德育渗透.教师根据诊断性评价结果,合理丰减授课重难点内容,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面对面教学.例如,运用角色扮演法讲解精神科专科护理技能,扮演精神科护士者的言行举止均需体现出在处理精神障碍患者暴力行为时,应注重保护病人和病房安全的人文“爱伤情怀”和职业责任感.

(3)面对面学习后(线上学习),以巩固和拓展单元知识点为目的,在雨课堂发布作业.如“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内容结束后请学生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内容结束后请学生阅读《中国进食障碍防治指南解读》;进行线上单元知识小测验等.

(4)下次面对面学习前(线上学习),教师进行作业点评和答疑;学生进行组间作业互评.

以“阿尔茨海默病的护理”为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混合式课程设计见表2.

表2 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护理教学实施方案举例

1.4 学习成绩评价方法

本课程的学业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占总分的30%)和总结性评价(占总分的70%)两部分.形成性评价包括雨课堂数据中提取的课程参与度评价,包括八次预习课件完成情况和线下每次授课雨课堂签到及答题情况(10%);三次单元知识测验平均得分(10%);两次小组讨论作业得分(组间互评占5%,教师打分占5%);总结性评价即课程结束后的闭卷考试得分.

1.5 教学效果调查

研究者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对研究对象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征得同意后,使用电子问卷实施调查.调查两方面的教学效果:①职业认同感.教学前后分别使用职业认同量表-B(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Scale,PISBrown)测量护生的职业认同量水平,量表共10 个条目,总分10~50 分,分数越高表示职业认同越强.②对本课程和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态度评价.教学前后分别调查学生“你觉得是否有必要学习精神科护理学”“未来你是否愿意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你对精神疾病患者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前两题备选答案均为“是”“否”两类,后一题备选答案可归纳为负性认知(可怕、无法沟通、应远离他们)和合理认知(与躯体疾病患者没有本质区别、值得同情)两类;教学后请学生对该课程进行满意度评分,得分范围0~10 分,0 分为非常不满意,10 分为非常满意;调查学生在“精神科护理学”课程中学习到什么以及对哪些教学手段满意.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 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描述.干预前后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学生学习成绩

形成性评价的各项平均得分见表3.换算为总评成绩平均分为(81.46±5.11)分,优秀率(90~100 分)为5.59%,良好率(80~90 分)为60.36%,及格率为100%.

表3 “精神科护理学”成绩

2.2 教学效果

(1)职业认同感.学习前,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得分为(39.93±5.732)分,学习后,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得分为(40.67±5.956)分,两组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发现,学习前后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P=0.016).

(2)对“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和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与课程学习前相比,完成课程学习后护生对学习“精神科护理学”课程的必要性认知、从事精神科护理的意愿、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均有改善,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课程学习前后护生对“精神科护理学”课程和工作的态度比较

课程结束后,学生对课程满意度的评分为(9.71±0.55)分.对护生“在‘精神科护理学’课题学习到什么”的调查发现:97.58%的护生认为自己掌握了各类精神疾病的症状、治疗、评估和护理;96.36%的护生认为学到了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学会“治疗性沟通”;79.39%的护生认为课程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53.73%的护生认为课程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对护生“对授课中哪些教学手段满意”的调查发现,90.3%的护生认可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92.73%的护生认可案例引导的教学手段;92.73%的护生认可视频辅助教学;87.34%的护生认可思维导图的运用;82.14%的护生认可小组讨论方式;63.64%的护生认可课前预习和课后测验手段.

3 讨论

3.1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精神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和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后,本学期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总评成绩处于优良水平.这一方面是由于雨课堂教学工具的运用让讨论和答疑变得方便及时,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体验,这与邱定荣等[9]的研究结果一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发现学生线上的预习课件、作业、讨论等完成度很高,且基于线上沟通和知识积累,提高了线下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度.另一方面是因课程思政引导学生更加认同本学科和专业,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赵红等[10]也发现激发学生情感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本研究过程中,有学生告诉老师原来身边就存在精神疾病患者,今后愿意关注精神疾病患者并提供照护.

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是护生对护理职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的心理综合过程,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核心和动力,会影响其未来岗位坚守程度和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发现,完成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精神科护理学”混合式教学后,护生的职业认同感提高,认可“精神科护理学”的重要性,愿意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比例也有所提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也更为理性.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要求教师挖掘积极、正能量的榜样力量和真实的医护同仁的案例,无形中渗透了职业态度教育和人文品质的培养,对学生的职业认同和职业态度有积极意义.吴欣娟等[11]指出,客观报道医护人员工作事迹、树立护理人员良好社会形象有利于提升护士职业认同感.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素材让学生从疾病、家庭、社会各个方面全方位了解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及面临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构建护理学的价值感和认同感.

本课程采取如雨课堂、案例引导、视频辅助、思维导图等教学手段获得了多数护生的认可,对本课程总体满意度较高.这与邱定容、赵红、赵缨等[9-10,12]的教学改革研究结果一致.护生对课前预习和课后测验这种教学手段认可度稍低,一方面可能由于学生担忧测验成绩而产生排斥心理,另一方面可能是课前预习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79%以上的护生认为自己学习到了精神科护理的知识,并且沟通能力、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很难在一门课程的短期学习中获得质变,因此该方面自评认可度相对不高.

3.2 思政教学应融入混合式教学的各个阶段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2].有学者指出[13],思政教育实践应做到系统化和碎片化,系统化即总体设计和规划课程思政目标和思政元素;碎片化即将课程思政元素化整为零地分布在课程各个环节中.因此,需要精选影视作品、案例、图片、文献等多种教学素材,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阶段进行渗透、讲解、拓展、评价与反刍,借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成完整的思政教学闭环.赵缨等[12]的研究发现,开展电影评析在“精神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够培养护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但电影或案例的评析等思政元素的引导和讨论需要借助混合式教学模式.本研究也将优秀影视素材运用于混合式教学中,课前在线上推送影视素材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和讨论,激发学习兴趣;课中就素材涉及的知识予以讲解和讨论;课后围绕影视素材相关问题给予拓展性资料阅读或小组合作任务,不断强化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中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医者仁心教育,护生对本课程及教学手段的满意度较高.

未来的研究应思考如何在不过多增加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让学生轻松且主动地完成课前预习.课题组应与时俱进地更新思政案例库,并将本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护生精神科护理学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护理学杂志》稿约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