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2-06-24邵际珍陈卓武陈嘉锐
邵际珍,陈卓武,陈嘉锐,胡 凤
(1.广东工业大学机关党委;2.广东工业大学创新理论与创新管理研究中心;3.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大学生创新创业起源于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当时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就已经颇具雏形,到21 世纪初,随着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创业课程、创业学位授予、创业学术期刊和常设创业研究中心为一体的完善教育体系。1989 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会议上,创新创业教育正式被认定为21 世纪的三大教育之一。2014 年,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会迸发出灿烂的火花,由此引起了全国创新创业研究、教育和实践的新一轮热潮。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我国在这一领域发展较晚,体系尚未完善,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也还在起步阶段,因此,通过可视化软件制作知识图谱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热点、趋势以及未来的方向是非常有必要的[1]。因此,借鉴邱婧玲等[2]的研究,本研究收集了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的265 篇来源文献题录及其引文信息,使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合相关文献研读,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一课题的基本发展脉络和热点趋势。
1 数据来源及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CSSCI,时间跨度为2000—2018 年。根据“大学生创新创业”主题,以“大学生创业”“大学生创新”“创新创业”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按相关度进行筛选,在剔除通知、短评、活动介绍等无关内容后,共得到核心期刊文献265篇(以下简称“样本”),通过数据转换形成可供CiteSpace 分析的文件。
1.2 知识图谱与可视化软件
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知识域为对象,显示某一领域知识的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具有图和谱的双重特性,既是可视化的知识图形,又是序列化的知识谱系,显示了知识单元或知识群之间网络、结构、互动、交叉、演化等复杂关系和信息全景,为探究知识单元或知识群之间结构、互动、演化等诸多内部关系提供了平台[3],在教育研究上有着广泛的应用[4]。目前常用的知识图谱和可视化软件工具主要有CiteSpace、VOS viewer、HistCite 等,其中CiteSpace 工具是由美国费城德雷克塞尔大学陈超美教授所开发的一种基于引文分析理论的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软件,拥有非常全面的分析功能,能对文献信息进行细致的归类分析,独有的时区视图和突变词检测功能更是能帮助学者快速发现课题的热点和发展前沿。
2 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2.1 时间分布特征
研究样本文献的年代分布,可以从时间、数量的变化观察这一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受关注程度。如图1 所示,2000—2013 年,CSSCI 收录的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数量很少,每年均以个位数计,呈现缓慢、线性增长态势;2014—2018 年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概念逐渐被学者认可,相关文献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接近指数级增长,这与2014 年国家提出“双创”的号召不谋而合,体现了学术研究被动适应社会需求的特点。
图1 大学生创新创业样本文献的年度分布
2.2 作者合作分析
借助作者合作网络可以观察研究者在某领域学术交流中的贡献、地位和影响,展示出领域内主要研究者间的合作关系。在合作网络图中,研究者之间连线的颜色深浅及粗细程度表示合作的年份及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如图2 所示,就合作关系而言,常晓明、张琤、张瑞、张建文等人组成了一个科研合作圈,相互间的连线较为紧密,这表示他们有着较强的合作关系;同样地,刘丽君、郑焱、霍灵瑜、李斌等也有着较强的合作关系。此外,研究者零散地分布在合作网络中,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内大多数研究者以单人或小团体进行研究为主,没有明显的权威和中心;整个图形的连通性差,表明领域内的信息交流和合作较为匮乏,尚未形成一个完整、成熟的学术体系。
图2 大学生创新创业样本文献的作者合作网络
2.3 作者共被引分析
节点类型选用cited author,阈值设置选择g-index,系数为15,以1 年时间为间隔,得到样本文献的作者共被引网络(见图3)。与作者合作网络相似,作者共被引引网络中,作者名字对应圆圈的大小代表着被引量的多少。
图3 大学生创新创业样本文献作者共被引网络
表1 列出了被引量排名前8 位的学者。其中,王占仁[5]主要研究创新创业教育,2015 年于《教育研究》发表的文章“‘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架构与理论价值”有着9 493 次的下载量,被引量为285 次,而在中国知网中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文献的被引量最高为330 次,因此可以确定该文献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卓泽林等[6]撰写的“美国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与路径研究——以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例”也属于高被引文献,该研究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得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跨学科合作、结合校内外合理分配资源的结论。
表1 大学生创新创业样本文献的高被引学者
与作者合作网络的情况不同,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作者共被引联系紧密,大体处于正常水平。这是由于共被引网络呈现的关系是两个作者的文献共同被另一作者所引用的关系。如果说作者合作网络代表着现实中的学术交流关系,那么作者共被引网络反映的则是基于知识领域的潜在相关性。这两类图谱之间的矛盾,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发展不够成熟的表现,即缺乏全国性学会、协会和学术会议等活动导致现实中的研究主体合作落后于客观知识领域的进展。通过CiteSpace 中的数据详情可以看到,王占仁、梅伟惠均互有引用对方的文章,卓泽林与黄兆信是合作者的关系,且卓泽林也在新的文献中引用自己过去的文献等。根据前述推论,我国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在目前仍然属于起步阶段,学科体系的成熟需要领域内的学者们进一步加强合作。
如表1 所示,被引次数较高的专家学者的研究领域主要为创新创业教育,这是由于国内对创新创业教育一直非常重视。2010 年5 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明确了广谱教育的价值定位。2012 年8 月,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了面向全体、注重引导、广谱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的5 条教学原则,强调实施“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2015 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再次明确强调了面向全体、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进一步确立了广谱教育的政策导向。但高被引学者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占仁[5]不仅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两部分,还将其理解为创新的创业教育,对创业教育新的发展进行新的研究。样本文献中,发文量排前五的学者都对创新创业教育有所涉猎,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2.4 文献共被引分析
使用CiteSpace 生成的样本文献共被引知识图谱中,各个文献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多以几篇文献组成的小的合作网络体现,如图4 所示。其中,以王占仁[5]为中心组成的文献共被引网络最大,该研究主要讲述了一种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而其他文献均为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新的发展方向和尝试。说明国内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学者目前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持有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尝试去改进和推行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而从整体来看,文献节点间的共被引联系稀疏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这一课题的研究并未深入发展,大部分学者都是以自身的研究兴趣或者与少数熟悉的学者进行团队合作,并参照以往发表的权威文献来开展研究。
图4 大学生创新创业样本文献共被引网络
样本文献中,高被引的15 篇论文情况详见表2。其中,12 篇论文均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讨论,有2 篇谈到创业政策,1 篇谈到创业环境(创客空间),另有1 篇同时涉及创业教育和创业意向。可以推测,创新创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核心论题,而创业政策、创业意向是较早时期的研究热点之一。
表2 大学生创新创业样本文献中的高被引论文主要信息
表2(续)
2.5 期刊共被引分析
学术期刊是传播学术研究成果的载体,进行期刊共被引分析有利于追溯引文来源,确定对学科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核心期刊。表3 列出了样本文献中被引频次排在前10 位的国内外期刊,包括《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政策》《商业风险期刊》等,可见教育领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主要知识来源。其中,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是《教育研究》,达到41次;其次分别是《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但在网络中心性上,《中国高等教育》的网络中心性达到0.23,排名第一,《高等教育研究》《研究政策》《教育发展研究》和《高等教育研究》的网络中心性都超过了被引频次排名第一的《教育研究》,说明《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政策》《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期刊的知识传播面更广,影响力也不可忽视。
表3 大学生创新创业样本文献高被引期刊的共被引情况
2.6 关键词共现与研究热点分析
2.6.1 关键词共 现网络
关键词是用以表达论文概念的载体单元,开展关键词共现分析有利于揭示概念之间的潜在联系。使用CiteSpace 软件运行样本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功能,共生成245 个节点、443 条连线。在剔除与研究内容无关的关键词后,选取了出现频次大于3 的关键词,如表4 所示,中心性及其出现频次依次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创业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创客空间、创业政策、创新创业人才、专业教育、创新精神、教育改革和创业政策。从出现频次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及人才培养方面较为关注,其次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政策与环境等方面,与以上文献共被引分析的结论一致。
表4 大学生创新创业样本文献的高频关键词
样本文献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和聚簇情况如图5所示,从宏观上反映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主题分布。所有关键词大体上可以划分到4 个子领域: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政策与环境、创新创业理论、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聚簇最大,其次是创业政策与环境方面。
图5 大学生创新创业样本文献关键词共现网络
2.6.2 关键词共现时区分析
与网状知识图谱不同,时区(time zone)视图通过时间切片,可以更清楚地反映概念随时间变化的发展脉络与走势[7]。用CiteSpace 绘制样本文献的关键词时区视图,展示以上分析得出的关键词在时间上的演化路径,如图6 所示。可以认为,近20年来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研究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
图6 大学生创新创业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共现时区
(1)2000—2006 年的理论探索阶段,代表性关键词有“创业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创业本质”“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创新”“创新精神”“创业政策”等。其中,“创新能力”是最早的关键词,同时与其他高频关键词有着密集连续的连线,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研究有一定的传承。
(2)2007—2010 年的创新创业教育阶段,代表性关键词有“创业教育”“教育改革”“教学管理”“教育模式”“培养模式”“高等教育”“专业教育”“人才培养”等。这一时间段内研究关注的热点由本质的能力部分过渡到了教育,学者们开始将领域内的研究与其他领域相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得到新的发展,如,陈成文等[8]针对我国早期创业各个方面政策的不足,在创业教育、创业环境、促进创业的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和展望,并提出创业政策建议;徐小州等[9]从欧美两地的创业教育模式出发,对创业教育的5 个关键问题——创业本质的认识、发展动力、组织结构、经费来源和支撑体系,进行异同点比较分析,站在提升创业教育战略高度,提出以政府为主要推动力量,多渠道筹措资金、构建跨学科项目和建立完善支撑体系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战略;李家华等[10]将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在探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战略视角和面临障碍的基础上,确定融入人才培养的3条基本路径。该阶段的研究是衔接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理论探索阶段和实践阶段,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3)2011—2013 年为面向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阶段,代表性关键词有“校企合作”“工程实践”“产学研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这与教育部提出“2011 协同创新计划”的时间吻合。在这期间,李良成等[11]从创业政策角度探讨创业政策对创业动力的影响,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得出金融支持、创业教育、创业服务、创业文化、配套措施等与大学生创业动力存在显著正相关性;王丽娟等[12]结合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史和经验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提出更新教育理念、重塑教育模式、加大软环境力度等5 个改革方向。从内容方面看,李良成等[11]的研究结果与本阶段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互相对应;王丽娟等[12]则是对创新创业教育阶段的内容进行深度总结,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新方向。
(4)2014—2018 年为“双创”阶段,代表性关键词有“众创时代”“创客空间”“创客运动”等。这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号召相吻合。自2011 年以来,在国家宏观政策的鼓舞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正逐步走出纯理论的“象牙塔”,开始更多地与企业实践和社会环境相融合,有望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的经典文献中,黄兆信等[13]首次提出创业与就业兼容的岗位创业教育新理念,形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新路径;王占仁[14]讲述了一种新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认为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分层次、分阶段、分群体等进行推进,着眼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性和普及性;赵中健等[15]通过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创新创业方面的成果,与国内环境进行对比,得出“促进学生—激励教师—校企合作—参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施路径;王占仁[14]则延续了对“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认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需要进行观念上的更新,需要梳理创新创业教育现有的问题;王心焕等[16]以我国的本科生和高职生为样本构建创业意向模型,得到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影响的结论;黄兆信等[17]从利益相关者、创业型大学、生态系统等视角对高校创业教育进行研究,认为创业教育绝非高校自身就能完成的易事,需要内外部环境、学校和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良好发展;李振华等[18]研究“双创”环境下创客空间社会资本的影响机理,了解社会资本在结构维、关系维和认知维发生作用的原理,并针对这3 个维度给出促进创客空间高效运行的建议;薛成龙等[19]对教育部发布的《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报告》进行总结思考,回顾“十二五”期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如何进一步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建议;宋华明等[20]分析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异同与融合路径,认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耦合是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3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本研究得到结论如下:
(1)从发文数量的年代分布来看,2014 年以前我国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文献较少、增长缓慢,2014 年后才开始快速增长。作者合作、文献共被引可视化图谱显示,节点之间联系稀疏,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的发展不够成熟,总体上处于个人和小团体零散研究的状态,缺少公认的学术权威和全国性的学术交流合作。
(2)期刊共被引分析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的参考文献主要来自国内教育、管理等领域的期刊。其中,《教育研究》被引频次最高,但中心性较小;《中国高等教育》《教育发展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被引频次和中心性均较高,都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期刊。
(3)根据关键词共现网络和时区视图,“创新创业教育”是学者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其次为创业政策与环境、创新创业理论、创新能力培养等;在时间上依次经历了理论探索阶段、创新创业教育阶段、校企实践阶段和“双创”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正逐步走出纯理论思辨开始更多地与企业实践及社会环境相结合。
(4)纵观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发展历程,从理论研究到实践探索,国内研究文献引入多理论视角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演进逻辑、发展路径及其运行机制,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有效推进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从相关政策变迁轨迹来看,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政策安排转变为政府、高校、企业等多主体明晰政策定位、协同合作,逐步形成嵌入创新创业全过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支撑体系。梳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过程,从单纯的就业技能提升导向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从高校单一课程教育转变为政产学研多主体协同融合培养机制,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集聚整合高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打造“前孵化器—高校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全链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育成体系,促成大学生科技创新价值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生态模式发展演进逻辑,遵循创新系统适应竞争环境变化的演化路径,从开始创新创业“一对一”寻价服务互动的简单线性关系,到集聚创新创业资源与价值活动于一体形成多元主体交叉互动的网络生态系统,再到基于平台空间、规则及其价值网络联结多边主体,实现平台化匹配供需对接、多边主体协同创新和价值共创的高校创新创业平台生态系统。
此外,在数字化程度日渐发达的现代社会,“互联网+创新创业”是值得关注的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平台、创新创业实践等热点有了更多研究的新方向,或将形成一条完整的路径;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对相关方向的研究进展和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