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地区医务人员现状及激励研究

2022-06-24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9期
关键词:内蒙古地区技术人员医务人员

宝 和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卫生技术人员又称医务人员,是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守护者,主要包括卫生事业机构支付工资的全部职工中现任职务为卫生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中医师、西医师、中西医结合高级医师、护师、中药师、西药师、检验师、其他技师、中医士、西医士、护士、助产士、中药剂士、西药剂士、检验士、其他技士、其他中医、护理员、中药剂员、西药剂员、检验员和其他初级卫生技术人员。

2020年10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实施细则》。《实施细则》指出,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包括医院的医疗服务与管理、医疗质量与安全、技术水平与效率。医务人员的技术和服务直接影响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由此可见,一个区域中三级医院的数量是该地区医务人员医疗质量评价的重要体现。因此,笔者在调研我国各地区卫生技术人员和三级医院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提升内蒙古地区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的路径及激励机制进行思考,以期为内蒙古地区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1 内蒙古地区医务人员和三级医院现状

1.1 内蒙古地区医务人员数量排名全国靠前

表1为内蒙古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在全国排名情况,表2为我国2020年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情况。由表1、表2可知,在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指标中,内蒙古地区医务人员数量排名靠前,其中卫生技术人员数量总体排名第五,执业(助理)医师总体数量排名第四,注册护士总体数量排名第八。在城乡分布上,农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排名优于城市,注册护士数量城市排名优于农村。

表1 2020年内蒙古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在全国排名情况

表2 2020年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 单位:人

1.2 内蒙古地区三级医院数量排名相对靠后

表3为2020年我国各地区三级医院数量排名,与医务人员数量比较,内蒙古地区医院数量、三级医院数量排名相较靠后。内蒙古地区医院数量全国排名第二十一,三级医院数量全国排名第十六,三甲医院数量全国排名第二十。

通过比较分析内蒙古地区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与我国其他省区市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以及内蒙古地区三级医院数量在全国三级医院数量的排名,发现内蒙古地区医务人员数量排名全国靠前,相较而言,三级医院数量排名靠后。基于能够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数量是评定三级医院和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三级医院数量排名的落后一定程度上表明内蒙古在医务人员数量排名靠前的背景下,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能力、效率质量还有待提升。

2 提升内蒙古地区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的路径

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进一步完善医药卫生政策,全面推进内蒙古医师规范化制度平稳运行及健康可持续发展。要长期开展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学教育要向自治区急需紧缺专业倾斜,完善统招统录统管的工作机制、相关衔接政策和激励保障机制,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促进医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从而提高自治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增加内蒙古三级医院数量,提升内蒙古医疗服务品质,助力健康内蒙古建设。内蒙古地区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的提升路径如下。

2.1 设置目标管理,统筹兼顾

明确各级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目标任务和责任主体,分解下达关于医务人员的引进、培养和使用计划,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严格实施医务人员考核过程中,强化医务人员的质量控制,要坚持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相结合。加强医务人员的督导评估,健全医务人员评估考核办法,完善医务人员精细化管理。结合城镇和乡村的特点,按照各地人口基数,将急需紧缺专业的各类医务人员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分配到各地各单位,并纳入各地各单位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2.2 加强能力建设,全面展开

2.2.1 提升医务人员门诊医疗服务能力。内蒙古应加强全科医务人员队伍的建设,结合内蒙古医疗服务需求,立足城乡差异,大力发展全科医学建设,促进形成与上级医院功能互补、差别化发展的格局。

2.2.2 加强医务人员住院能力建设。结合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需求和机构基础条件,开展与医务人员资质、技术准入、设施设备相适应的服务并适度超前布置。积极探索与先进地区协作医院开设联合病房,借助互联网,发挥远程会诊作用,与先进地区医务人员协作,提升内蒙古地区医务人员住院诊疗服务能力。

2.2.3 提高医务人员检验检查和药品服务能力。加强医务人员检验检查能力建设,合理配置和更新必要的设施设备,充分利用现有医疗资源,鼓励开展中蒙医药药事服务,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备所需药品品种,满足用药需求。

2.2.4 保障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内蒙古应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依法执业,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在诊疗过程中,各级医疗管理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遵循国家各类诊疗指南、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相关病种路径的规章制度和指导意见,规范自治区医疗人员的诊疗行为。完善自治区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培育医务人员质量安全文化意识,加强医务人员医疗安全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2.3 加强动态管理,强化督导

切实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激励管理,督促各级管理部门进一步实施目标管理、强化组织领导、实施动态管理,探索实施退出机制,推动医务人员服务质量提升、整体工作提质提速。

3 内蒙古地区医务人员激励建议

3.1 实现医务人员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完善医务人员结构,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医务人员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持续增强其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并能在岗位上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和行为,提升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加长期发展的动力储备。

3.2 发挥医务人员激励机制应用价值的保障措施

要充分考虑医务人员是社会的特殊群体的因素。要根据自身的公益特性和医务人才特性探索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如健全以公益性为基本导向,同时兼顾公益性与医院发展关系的薪酬福利机制,在传统的等级、固定和年限薪酬的基础上,形成浮动薪酬福利结构。

3.3 完善医务人员绩效考评机制

通过使用绩效管理工具,准确评析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成绩,为医务人员成长的方向提供一定引导,形成医务人员的引进、培养和管理制度以及计划,并对考核标准进行量化和定期考核。

3.4 构建配套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

通过构建完备的竞争性的晋升选拔和竞聘机制,激励医务人员的工作成就感。通过构建医务人员学习培训机制,加强医务人员学习培训平台建设,提升业务能力,获得职业成就感。通过构建其他配套激励机制,让医务人员充分发挥医疗和科研技术、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医德医风,为广大患者提供满意度更高的服务,提高医务人员的公信力。

4 结束语

作为典型的知识型员工,医务人员需要较强的自主性、体现出较高的个人价值,医务人员的工作是高价值的创造性劳动,其特点是工作过程难以监控、成果衡量难度大。因此对医务人员的激励要更注重内源性的动机。结合医务人员的工作规范准则,采取外在激励、长期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类型,建立完善医务人员的激励机制,有效开发医务人员的潜在能力,为自治区的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猜你喜欢

内蒙古地区技术人员医务人员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内蒙古地区选拔赛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Cataract in diabetes mellitus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常用野生植物相关传统知识研究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