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与空间差异研究
——基于加权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

2022-06-24张旭红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省区灰色维度

周 霖,张旭红,周 成

(1.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中国 兰州 730070;2.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 西安 710054;3. 山西财经大学文化旅游学院,中国 太原 030006)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受到了全球众多经济体的广泛关注[1]。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旅游业同样充满各种创新现象,如酒店餐饮管理信息系统、旅游景区电子运营平台、全球导览在线应用商店等。近年来,众多旅游创新现象与成果正逐步在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景区建设运营、游客个性化服务等多个方面得以引入与应用。与此同时,我国乡村旅游也面临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创新产出效率较低、区域创新协同性较差等问题。2021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指出要提升文化和旅游产业科技支撑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加快信息化建设、提升行业装备水平等,这也为我国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2]。乡村旅游创新能力是乡村旅游主管部门、研发机构、旅游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通过对人才、资金、知识、政策等创新要素进行合理配置,进而实现乡村旅游业的知识管理、产品研发、科技转化等综合性过程与持续性能力。激发乡村旅游创新主体活力、提升乡村旅游创新综合能力是促进城乡经济协同发展、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运用多维视角、量化方法对我国乡村旅游创新能力和空间差异进行系统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创新广泛存在于旅游经营思路、旅游者行为、旅游资源产品、管理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3]。国内外旅游创新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概念内涵、细分类别、影响因素、测度评价等方面内容[4]。在概念内涵方面,Weiermair和Decelle等认为旅游创新即是旅游产业中各类生产与服务要素的重新组合和优化配置[5,6],Hall等则进一步强调了旅游创新的动态性和过程性[7]。旅游创新类别方面,Hjalager最先将旅游创新分为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的过程创新等类别[8]。Weiermiar则从结构和程度方面将其分为常规创新、利基创新、革命创新和结构创新等4个类型[5]。此外,国内学者还将旅游创新细分为市场营销创新[9]、体制管理创新[10]、产品线路创新[11]、学科与人才创新[12,13]等多个类别。在影响因素方面,旅游公司创新受到企业家精神、消费需求拉动、科学技术推动和区域创新环境等因素的共同影响[14],酒店服务创新则由饭店类型、供应商、企业规模、市场竞争、人力资本等多个因素构成[15]。此外,区域旅游创新还受知识流动、市场竞争、创新网络、企业合作等宏观因素制约[16]。

旅游创新的测度与评价涉及景区企业、城市或城市群、省区等多个层面。在景区企业层面,刘华丰对江西204家旅游景区[17]、陈音律对温州市中小旅行社[18]的旅游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在城市或城市群层面,有学者对桂林[19]、南京[20]、上海[21]等城市的旅游科技创新、生态创新和创新竞争力等给予了量化分析,进一步,珠江三角洲[22]、粤港澳大湾区[23]、长江经济带[24]等多个城市群的旅游创新区域差异也受到相关学者关注。省区层面来看,王冠孝等对山西[25]、穆学青等对云南[26]、王志民对江苏省[27]旅游创新给予了量化评价。由上可知,旅游创新研究包含概念、影响、评价等多个内容,测度指标多以发明专利等单一指标为主,缺乏多维度、系统化的旅游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建构,评价案例多以区域旅游产业综合创新水平为主,对乡村旅游等细分业态的创新能力评价则相对较少。基于此,文章以我国31个省区(除港澳台)乡村旅游相关数据为分析依据,构建了基于投入、产出与环境维度的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运用经过分辨系数量化和指标熵权处理后的加权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省区乡村旅游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探索我国乡村旅游创新的能力等级与空间差异得出指导我国乡村旅游创新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相关策略。

1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借鉴科技创新、区域创新、旅游创新[22-32]等相关研究成果,遵循独立性、代表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等原则,文章建立了由3大维度、15个细分指标构成的我国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表1)。此外,为客观地反映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的总体发展与省域差异,以各省2009—2019年各细分指标的多年数据均值作为本研究的分析依据。

表1 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旅游创新投入(I)维度中,重点考虑旅游创新人力与资金投入两大方面。其中,旅游专业在校学生是乡村旅游创新的知识生产主体,而旅游从业人群是乡村旅游创新的人力要素表征。本文分别选取旅游人才培养和旅游就业情况加以表征,其中,旅游就业规模由星级酒店与各类旅行社的从业人数加总再乘以乡村就业人数占比获得。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0—2020)》《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0—2020)》《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0—2020)》。此外,研发资金是我国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参考区域创新相关成果并基于数据可得性原则,选择地区R&D投入经费和农村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额作为创新资金的投入要素指标。相关数据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2020)》和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tjsj/)。

乡村旅游创新产出(O)维度中,选取知识产出、技术产出和经济产出作为乡村旅游创新产出的分析依据。其中,“乡村+旅游”类论文和课题批准数是创新知识的重要表征,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和梅斯基金网(https://www.medsci.cn/sci/nsfc.do)。此外,乡村旅游创新技术产出的重要形式之一即是乡村旅游类专利授权量[16],包含发明专利、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等类型,文章基于专利搜索工具,选取“乡村景点”或“农业旅游”或“乡村休闲”或“农家乐”或“民宿”或“乡村露营”或“农家客栈”或“农业景区”或“农村旅游”或“乡村步道”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数据检索,数据源于佰腾网(https://www.patexplorer.com/ads.html)。再者,本文将各省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作为旅游创新的产出收益指标,将各省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作为旅游资源产出规模指标,数据来源于各省区统计公报、《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0—2020)》以及文化和旅游部网站(https://www.mct.gov.cn/)。

乡村旅游创新环境维度(E)中,着重考虑地区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消费、宏观科技状况、网络基础设施、科技企业规模等几方面。地区经济发展是乡村旅游和旅游创新的基础条件,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高低会对乡村旅游者出游能力和创新需求推动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别用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农村人均居民消费支出加以表征。与此同时,技术研发整体状况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可为区域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提供技术保证和参与力量,用各省区国内发明、外观、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授权数、高新技术企业数给予量化表征。最后,网络基础设施可为区域旅游业创新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网络服务,本文用通宽带互联网的村占比作为衡量标准。以上5类环境指标来源于《中国城乡建设统计年鉴(2010—2020)》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0—2020)》等。

2 研究方法与过程

2.1 传统灰色关联分析法

从以上公式中可知,系数ρ大小会直接影响关联系数ξ的结果,从而会影响到综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在传统的灰色关联分析法中,关联系数ρ一般取0.5,但该取值并非对所有的评价体系和测度对象适用。此外,灰色关联度γ也仅是对关联系数进行平均化处理,忽略了各类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大小。因此,本文进一步对传统灰色关联系数公式中的ρ值加以量化分析,并重新考虑了乡村旅游创新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大小[33]。

2.2 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

由于ρ∈(0,1],因此,以0.5为界可对其进行进一步量化分析,ρi值选取依据如下:

①当1/εΔ>3时,观测数据中出现了异常值,应降低Δmax对灰色关联度的影响,此时ρi≤0.5,即εΔ≤ρi≤1.5εΔ,一般取ρi=1.5εΔ。

②当0≤1/εΔ≤3,即都为正常值时,应增强Δmax对关联度对影响程度,此时ρi>0.5。当2≤1/εΔ≤3时, 1.5εΔ≤ρi≤2εΔ,一般取ρi=2εΔ;当0<1/εΔ<2时,由于2ρi>1,所以可在[0.8,1]中任意取值,这里取1。

③当εΔ=0,即Δj中有一列均为0时,由于ξij的值不影响ρi,因而可以在[0,1]之间进行任意取值(表2)。

表2 平均指标绝对差值与分辨系数

所以,关联系数的求法为:

2.3 加权改进灰色关联法

3 研究结果

3.1 乡村旅游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权重分析

运用熵值法对我国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的各维度进行熵权计算。由表3可知,在乡村旅游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创新环境维度所占权重较大,这说明在当前我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但创新驱动相对不足的背景下,地区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消费、宏观科技状况等宏观环境为乡村旅游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本、技术和市场等方面支持,在乡村旅游创新能力提升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关键作用。此外,创新产出维度、投入维度的熵值权重次之,乡村旅游与工业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相比,创新多属于引进型、服务型和渐进型的创新方式,更多地表现为其他行业的创新溢出和旅游产业引进。如何改善和优化乡村旅游创新的外部环境、提高旅游创新要素的产出效率是乡村旅游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36]。

表3 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中各维度和指标权重

在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三大维度中,各细分指标权重亦有大小差异。在创新环境维度中,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权重最高,而农村网络基础设施权重最小,这表明旅游企业尤其是具有技术优势、创新动能的高新技术旅游企业是地区乡村旅游创新的重要力量。由于我国网络基础宏观环境日益完善,其在乡村旅游创新中影响力逐渐减弱。在创新投入维度中,地区R&D投入水平权重较高,而乡村旅游就业规模权重较低,这表明研发资金的投入在乡村旅游创新过程中与一般的劳动力投入相比,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可为各类乡村旅游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经济保障。最后,在创新产出维度中,乡村旅游类专利授权权重最高,乡村旅游资源规模的权重最小,以专利为表征的科技创新是驱动乡村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乡村旅游的智能化、全域性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虽是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禀赋的重要指标,但其对该区域乡村旅游的创新发展推动作用有限。

3.2 乡村旅游创新综合能力评价与空间差异

基于传统灰色关联法、改进灰色关联法以及加权改进灰色关联法可对我国乡村旅游创新的综合能力进行计算。由表4可知,3种方法所得的乡村旅游创新综合能力大小和排序情况具有差异。当分辨系数ρ为0.5且固定不变时,北京为我国乡村旅游创新综合能力的最高地区,其次为广东和江苏省。当ρi呈现动态变化后,北京仍占首要位置,而广东与江苏两省的排位则发生了对调。此外,当文章把熵值法所得的各指标权重值加入考量后,广东省乡村旅游创新综合能力排名第一,江苏紧随其后,而浙江则跃升为第三名,与此同时,北京则下降到了第四名位置。可见,与传统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相比,加权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一方面通过对分辨系数进行量化,扩大了指标间的关联度分布空间,因而其分析结果可以有效抑制地区旅游创新观测序列过大的影响,更好地体现出系统的动态性和数据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引入熵值法进一步解决了局部点关联系数控制整个灰色关联序的问题,从而使得各省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的实证结果更加符合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表4 3种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实证结果对比

续表

根据加权改进灰色关联法的计算结果,基于GIS 10.6软件运用自然断裂点法可将我国各省乡村旅游创新综合能力分为高等、中高、中等、中低和低等5个等级。由图1可知,乡村旅游创新综合能力在我国总体上呈现东部沿海较高、中西部省区较低的分布格局。高等级省区有广东、江苏和浙江3个,基于沿海开放的地理区位、高度发达的经济基础、量丰质高的乡村旅游资源、活跃创新的乡村双创精神等要素,使得以上三省成为我国乡村旅游创新综合能力的最强方队。此外,北京、上海、四川等省市由于具备优越的旅游创新外部环境、较强的乡村旅游创新要素投入以及相对多元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等,其乡村旅游创新综合能力为中高或中等类型。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创新综合能力较低和低等级省区在我国中西部广泛分布,共有21个省区,究其原因在于当前我国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创新环境不够优化。

图1 乡村旅游创新综合能力的空间差异

3.3 乡村旅游创新单项能力评价与空间差异

将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的各维度进行等权计算,可得出各省区乡村旅游创新投入、产出与环境的加权改进灰色关联值,即单项旅游创新能力水平(图2~4)。图2可知,创新投入能力较高和中等省区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这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格局相匹配,进一步表明地区乡村旅游创新投入需要较强的经济基础和科技发展作为支撑和保障。此外,陕西由于拥有众多高等院校和较强的旅游科研能力,其乡村旅游创新投入能力与其他西部省区相比较高。进一步释放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等省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乡村旅游创新要素活力,发挥其对中西部广大省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跨省间创新政策引导、旅游企业合作、创新知识习得,是促进乡村旅游创新投入要素的跨区流动、增强创新投入能力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图2 乡村旅游创新投入能力的空间差异

由图3和图4可知,我国乡村旅游创新产出能力与创新环境维度空间格局相似,高等、中高等乡村旅游创新省区分布较少,且集中于浙江、江苏、上海和广东等。西部地区,除四川省乡村旅游类专利数、旅游科研能力使其创新产出能力处于中低等级,其余省区乡村旅游创新产出和环境维度值均处于低等级类型,尤其是在创新环境维度上,中西部、东北广大省区仍处于较低的乡村旅游创新水平。如何实现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由资源、要素驱动型转型为科技、知识等创新驱动型成为摆在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图3 乡村旅游创新产出能力的空间差异

图4 乡村旅游创新环境维度的空间差异

4 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文章构建了基于投入、产出与环境等维度的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加权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区的乡村旅游创新综合与单项能力进行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结论如下:

(1)在乡村旅游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创新环境维度的权重最大,而创新产出与创新投入权重较小。在乡村旅游创新发展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网络科技基础以及农村居民消费等环境类指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上扮演重要角色,并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旅游创新投入与产出水平。此外,高新技术企业数、R&D经费投入以及乡村旅游类专利授权等3个细分指标分别在乡村旅游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维度中具有重要作用。

(2)在乡村旅游创新能力实证分析中,加权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对传统灰色关联分析中的分辨系数的改进,解决了先前算法中人为设置p值而导致结果平均化和固定化的问题,从而有效抑制了观测序列奇异值的影响。此外,引入熵值法解决了乡村旅游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中局部关联系数控制整个灰色关联序的问题,从而使得改进后的实证结果更加符合我国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的客观情况。

(3)我国乡村旅游创新综合能力在总体上呈现东部沿海较高、中西部较低的空间分布格局。高、中高等级省区主要分布于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及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而较低、低等级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分布广泛;此外,乡村旅游创新投入能力较高和中等水平地区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而创新产出与创新环境具有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高等、中高等级省区分布较少,多数省区均处于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的中低和低等级水平。

4.2 启示

针对以上实证分析,本文分别从优化旅游创新环境、促进创新要素流动、提高创新产出效率等3个方面提出我国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第一,要着力优化我国各省区乡村旅游创新发展的内外部创新环境。环境要素在区域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但当前多数省区的乡村旅游创新环境仍处于中低和低等水平。未来,不仅要重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旅游专利的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等旅游创新环境的具体指标,还需对其他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产业结构、政策保障等其他内外部环境给予梳理和系统提升,进而增强区域乡村旅游创新的综合能力。第二,要促进各类乡村旅游创新投入要素的结构优化和跨省流动。中西部省区在加大乡村旅游创新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投入的基础上,重视各类创新要素间的结构优化,进而消除或减少乡村旅游创新过程中的投入冗余和资源浪费。此外,东部沿海省区在保持其乡村旅游创新优势地位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其对中西部创新能力较低省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政府互动、技术溢出、管理合作和旅游投资等多种方式,促进创新投入要素向中西部乡村地区合理流动,进而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创新能力的全域化提升。第三,要系统性提升我国乡村旅游创新的投入产出效率。要素投入是区域创新发展基础,也是我国乡村旅游创新能力提升的前提条件,但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并非投入越多越好,而是要看投入一定条件下其产出效果是否最大化,或产出一定条件下其投入要素是否最小化,即乡村旅游创新产出效率的高低。因此,要注重乡村旅游创新的成果转化,通过政府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企业高新技术与旅游产品的研发、旅游消费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拉动等方式来系统性提升区域乡村旅游创新的产出效率。

猜你喜欢

省区灰色维度
我校成功举办第四届沿黄九省区黄河论坛
浅灰色的小猪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光的维度
感觉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我国沿海省区海洋产业集聚水平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