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创意设计激发文化产业“四新”动能①
2022-06-24罗仕鉴陈安儿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工业设计系浙江杭州310027
罗仕鉴 朱 媛 田 馨 陈安儿(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 工业设计系,浙江 杭州 310027)
引言
数字时代背景下,世界经济的产业重点从有形的物质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性生产,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文化软实力竞争也成为国际竞争新常态。在北美形成的市场驱动型发展,欧洲形成的资源驱动型发展,亚洲日韩形成的政府驱动型发展的同时,我国也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体现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力量的发展目标。在当下中国新型数字文化产业的兴起与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阶段,如何将融入智能技术的创意设计应用于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能,成为设计领域和文化产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数字时代的文化产业
人类社会由信息化时代步入了“人工智能2.0”时代,世界也从二元空间即物理-人类空间演变为三元空间即信息-物理-人类空间,并进入到四元空间即信息-物理-机器-人类空间。以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内容保存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为核心领域的文化产业也在不断融合聚变,特别在文化内容保存与创作、文化传播与运营、文化创意设计、文娱休闲等领域的数字化新模式正在不断重塑产业内容,变革产业渠道和场景,创新用户体验和观念,成为文化产业活动的集中体现,具有传统文化产业所不具有的新发展和新特征:
1.实体领域向虚拟领域的链接
在物理世界数字化,数字世界智能化的数智时代,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营造和形成新的物理文化空间,还将依托信息和智能技术产生新的虚拟文化空间。这种虚实文化之间的开拓和链接体现出的是人文社会学科的“空间转向”和空间学科的“文化转向”在数字智能技术下的双向融合。过程中出现的场景混杂、信息孤岛、协同失调等新问题则需要融合创意设计与智能技术来解决。
2.垂直领域向横向领域的拓展
数字时代拥有比传统社会更强的链接性,这种链接性体现出的是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展的双向联动。文化产业也从传统、单一、离散的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跨越地理空间、技术限制的多产业多领域群智共创的文化产业高效发展模式,跨界、协同正在成为文化产业的重点和热点。相关领域的链接强化是最明显的,以好莱坞电影产业为例,其每年的电影衍生产业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70%以上,这些衍生品通过围绕着一个文化核心(电影IP)构建了更加广阔的文化地图与领域,形成网状产业结构。跨界领域的链接耦合则是新的发展趋势,从“有为青年看报喝茶”快闪店(人民日报新媒体×奈雪)到手游《绘真妙笔千山》(故宫×网易游戏),这些全新跨界、联名、共创不仅产生了全新的产业业态,同时也体现了新时代跨界链接的生命力。新的跨界链接更加依赖于创意设计与智能技术,是两者融合下的全新文化空间的探索与构建。
3.人力生产向智能生产的转化
2016年阿里巴巴首个人工智能设计的产品“鲁班”投入使用,当年双十一完成1.7亿张广告条设计,并在不到两年时间内(2018年更名为“鹿班”)制作10亿张图,超越了一万名设计师24小时不眠不休需要持续设计超过300年的能力。这背后正是借助大数据、机器学习等信息技术实现的全新内生生成与文化设计模式。此后京东“羚珑”、酷家乐、ARKie等更是不断涌现,向用户、企业和行业输出融合人工智能的设计与服务。数字时代正在经历一个从人力生产向智能生产的重要转折,融合智能技术的创意设计带来的柔性化与可能性正在为满足千人千面的文化个性化需求提供支持与可能,并促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这种变化本身也正在重塑传统文化产业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成为数字时代文化产业的重要产业特征。
二、智能创意设计及其融合路径
1.智能创意设计(ICD)的内涵
创意设计作为全球广泛兴起的创意产业、创意经济语境下产生的新概念,是将富于创造性的思想、理念以设计的方式予以延伸、呈现与诠释的过程或结果。它广泛渗入人们的生活,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数字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创意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创意设计的创作形式与手段,也重塑了创意设计产业的业态与价值链,推进了创意设计内涵的变革。这种变革塑造了数字时代下以设计为核,技术为体,协同多学科、多主体、多媒介,实现需求发掘、内容生产、手段更新的设计新形态,形成了设计4.0时代的智能创意设计(Intelligent Creative Design,ICD)。在这过程中,创意设计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造就了智能创意设计精准化、共创化、智能化的特点,也成为智能创意设计激发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动能的重要基础。
2.智能创意设计(ICD)的融合机制
智能创意设计中创意设计与智能技术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1+1的形式,而是一种基于“需求发掘-工具开发-运营管理-评价反馈”设计过程的多维融合网络(图1)。
图1 智能技术与创意设计的融合机制
(1)需求发掘。数字时代下传统的问卷、访谈等需求发掘方法已经难以跟上日益多样化与动态化的用户需求,基于网络的大数据智能技术正在日益成为需求发掘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这过程中创意设计提供方向和指导,大数据智能提供数据与结果,两者融合构建了动态的需求定义、发掘、转化的全新链路。例如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通过对数据进行标签化、关联化、可视化,构建多维度、多层级、立体化的用户画像模型,提升智慧图书馆的产品优化和服务创新,完善对读者的精准服务。
(2)工具开发。从最早的计算机辅助建模、渲染软件到基于形状文法、用户需求的生成式设计系统,以及基于云端的智能系统创新平台,无不体现出创意设计与智能技术相融合形成新手段和工具带来的优势和力量。室内设计的“酷家乐”运用云渲染、云设计、BIM、VR、AR、AI 等技术,实现了“所见即所得”的全景VR设计装修新模式,快速生成设计方案;服装设计的DeepVogue服饰辅助设计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算法、使用GAN (生成对抗网络)、VAE(变分自编码器) 和结伴学习等技术,提升设计效率的同时保障服饰品牌的统一调性;建筑设计的“小库”(XKool)人工智能设计云平台则以智能设计、智能审图和智能报告等为主要功能,通过对初始模型的重复对抗和迭代过程,生成符合甚至超出人类设计师预期的方案模型。
(3)运营管理。在新兴的服务主导逻辑下,用户价值来自于供应商和客户的共同创造,并通过双方的互动及资源整合来实现。产品成为了服务的输出窗口,服务则成为持续创造产品价值的支持,在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的同时,创意设计也逐渐从一个阶段性的行为成为了一个涵盖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持续过程。运用管理一方面是基于多元协同的创意设计管理,即利用即时通讯、虚拟仿真、众包众创等智能技术提升群智协同创新的质量与效率,优化智能创意设计;另一方面则是对创意设计内容和结果的持续迭代优化管理,即结合用户反馈形成动态的创意设计迭代输出,在过程中不断完善设计。
(4)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既是设计的终点又是新设计的起点,它是串联创意设计循环创新的重要阶段。智能技术的融入则为传统的设计评价和反馈提供全新的手段和平台,提升了评价的效率和效果。例如以虚拟仿真技术或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设计的评价与测试环境提升真实性构建,在降低测试成本的同时提高评价的有效性;或通过IoT设备、大数据等记录、分析、挖掘用户的使用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客观反馈来帮助创意设计的提升;或通过智能技术搜集用户主观评价,并通过数据处理形成有针对性的设计原则、导向与建议,优化后续创意设计;甚至可以通过智能评价对用户喜好进行个性化匹配与推荐。
三、智能创意设计激发文化产业的“四新”动能模式
设计与技术的融合都伴随着设计范式的演进和变革,如同计算机CAD替代设计人员手绘,革新式融合促进了新产业、新模式的产生,进一步引发经济提升动能。智能创意设计作为信息时代融合创意设计与智能技术的设计模式,也正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与转型注入新的动能,如图2所示。
图2 智能创意设计下文化产业的“四新”动能模式
1.智能创意设计的动能机理
智能创意设计通过融合新技术和新主体构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和基础,激发文化产业的始动性。一方面通过智能创意设计融入更多的创新主体与产业主体,构建形成更加宽广的文化产业主体网络,推进文化内容与文化产品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智能创意设计产生的全新创意设计理论与方法,特别是通过用户的需求发掘和评价反馈构建用户为导向的创意设计方向与目标,为构建文化产业的新场景、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体验提供支持。
智能创意设计通过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激发文化产业的续动性。这种续动性体现在智能创意设计的内容和成果上,即以体验和服务创新构建新模式,以服务和产品创新形成新业态,以产品和场景创新形成新产业,通过全新的模式、业态和产业构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推进产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经济。
2.智能创意设计的动能路径
智能创意设计对文化产业的动能激发主要体现在新场景、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四个方面的核心链路上,同时区别于传统设计的应用路径,智能创意设计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是一个闭环路径,也就是新体验将会激发新的需求从而产生新一轮从新场景到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的闭环,往复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能够实现对用户文化需求的个性化、动态化、定制化的智能全覆盖满足。隐含在核心链路中的则是“需求发掘、开发工具、运营管理、评价反馈”的智能技术融入创意设计的融合机制。
(1)新场景。新场景是通过智能创意设计的方法,如大数据用户画像等发掘用户需求,或基于新的信息、数字、智能技术,在原有的教育、文博、游戏、设计等文化产业领域中提出新的文化场景,如云上博物馆、云旅游、非遗直播、在线教育、网游手游、智能设计等。例如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图3),利用创意设计与信息技术,参照国博实体展厅的位置结构基础上构建了云端“策展-布展-观展”的全过程。智能创意设计的结果大大拓展了博物馆的场景,使得在不同地方的人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足不出户的参观,同时也通过信息交互技术,以三维模型、H5互动体验小游戏,实现更多的难以通过实地展览所展现出来的信息维度。这也意味着虚拟场景从游戏逐步走入日常生活,随着5G技术的发展,新基建为虚拟世界“元宇宙(Metaverse)”的实现提供了低延迟和随时随地的体验保障,AR/VR技术提供了沉浸感,边缘计算、区块链技术则保障元宇宙经济体系、社交及文明等要素。“元宇宙”的形成并非一步到位,在构建过程中必定会形成多样的新场景,智能创意设计的应用将以设计思维消融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的边界,拓展文化的表现空间,构建文化消费新场景。
图3 中国国家博物馆“永远的东方红”云展览(网站截图)
(2)新产品。在文化新场景下必定催生各种文化新产品,新产品的开发过程和工具可以由智能创意设计来实现,新产品的表现形式除了传统的文创产品外,也包括智能化、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例如敦煌研究院成立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与腾讯协同开启“数字丝路”计划,借助音乐、游戏、动漫等形式,推出了多个敦煌文化新产品,其中“敦煌诗巾”(图4)成为大量用户关注与参与的爆款,“敦煌诗巾”发挥敦煌文化优势,利用小程序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丝巾作为文创产品,由用户对敦煌经典元素进行组合、拼贴来“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通过虚拟试戴进行设计评价,最终下单制作并完成购买过程。除了“敦煌诗巾”外,各个设计细分领域,特别是在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等以小批量生产为主的领域,都从理论到实践逐步利用智能创意设计进行智能化、个性化的设计定制,如基于可拓设计的红木家具条案的个性化定制方法。
图4 敦煌诗巾(小程序截图)
(3)新服务。新产品并不是孤立的,随着大数据、万物互联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整体性、体验性要求的增加,串联起新产品触点的新服务也通过运营管理逐渐完善,其中信息系统和知识图谱是新服务的基础,线上线下融合成为新服务的主流,文化传播和构建是新服务的价值点。如各大博物馆推出线下博物馆智能导览系统、线上博物馆虚拟展示系统,如全球旅行文化内容平台“三毛游”(图5)在整合线下15000多家景区与博物馆资源的智能导览内容基础上,从线下旅游导览向线上文博展览、历史文化课程、艺术鉴赏、旅行FM等内容延伸,打造线上线下文旅融合的文化新服务模式。除了平台对用户的单向服务输出外,随着智能硬件、物联网、5G等技术的成熟,利用智能技术对用户物理信息交互行为和数字信息交互行为进行建模,为用户在智能博物馆中进行兴趣点推荐,提升服务的精准性。
图5 三毛游APP(APP商店截图)
(4)新体验。新服务导向新体验,AR、VR、3D打印等技术的成熟使得虚实结合体验成为可能,而传统的品牌、IP的体验也将在智能创意设计的参与下焕发新生,最终指向的是文化的新体验,体验后的评价可反馈于场景,帮助完善或构建新场景。连接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方式包括以增强现实(AR)为代表的新技术能够增强观众交流体验并吸引新观众,通过多感官刺激产生情绪沉浸获得更好的体验。虚拟世界的体验也随着技术与设计的深度融合变得更加多样与沉浸,数字分身或虚拟化身的概念正通过Imvu、Roblox、Genies等游戏的方式展现未来虚拟世界的新体验,用户会在网络拥有现实世界的角色镜像,在虚拟世界进行如消费、社交等行为,随着技术发展和算力增强,通过VR、AR、MR、5G技术等信息技术及其他人工智能技术,加之物联网、脑机接口、智能穿戴、全息投影等软硬结合技术,提升虚拟空间的文化体验。
图6 Imve虚拟化身(APP商店截图)
3.基于“创意-技术-文化-商业”的动能评价
智能创意设计激发文化产业新动能的评价维度由创意、技术、文化、商业四个维度构成,不论是“新场景、新产品、新服务、新体验”四新动能的评价,还是“需求发掘、开发工具、运营管理、评价反馈”的智能技术融入创意设计的融合机制评价,四个维度缺一不可。
文化和商业两项评价指标是价值性评价指标,文化产业由于其社会价值性,不能仅以经济利益或功能收益为首要衡量标准,文化指标应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一般可以从文化的表现力、传播力、塑造力评价智能创意设计应用于文化产业是否表现、传播、塑造了文化,实现文化价值;商业指标作为可量化指标,一般能从设计研发投入(R&D in Design)、商业收益、市场占有量等评价智能创意设计是否在商业上为文化产业带来收益,实现经济价值。
技术和创意两项评价指标是本质性评价指标,智能创意设计本身天然带有技术和创意融合的创新本质,技术指标作为理性特征指标,一般从技术的先进性、合理性、创新性等方面对智能技术应用进行评价;创意指标作为感性特征指标,除了创新性衡量指标外,还包括人文性、艺术性等更偏重情感的指标。
综合四项评价标准可以从本质到价值全方位进行衡量,也能够在评价后对设计方案的修改或设计介入文化产业的方式进行导向性建议,以弥补不足或突出优势来完善设计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
结语
在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型数字文化产业的兴起与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大大拓展了文化产业的内容与空间;同时智能创意设计作为创意设计融合智能技术后所形成的全新设计方式,也呈现出数字化、共创化、智能化的设计语言体系。将智能创意设计应用于文化产业必将激发出全新的时代动能,成为推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源泉。
从动能激发的机理来看,智能创意设计一方面通过融入更多的创新主体和创新技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与内容,形成推进文化产业的始动性动能;另一方面通过创意设计的链接作用,以体验和服务创新构建新模式,以服务和产品创新形成新业态,以产品和场景创新形成新产业,形成推动文化产业并基于“场景-产品-服务-体验”的续动性动能闭环。
从动能激发的效应来看,智能创意设计对文化产业的动能激发确实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带动了新时代数字文化空间与内容的生成、优化与传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自信的构建。但同时它也尚处于初始阶段,“四新”动能的探索仍然需要在具体的文化要素及流程激发方式上作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