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走一小时也要去的治愈地
2022-06-24杨卓睿华中科技大学
文/杨卓睿(华中科技大学)
身心沉静
我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一所低调、务实的学校。华中科技大学校园面积非常大,足足7000余亩,从校园的西边走到东边,要花上一个半小时。伴随着江城武汉变幻无常的气候,有时甚至是“东边日出西边雨”。
我住在位于校园东边的韵苑,常去的主图书馆靠近学校南门。因此,我常常用双脚来丈量土地的距离,走上近一个小时抵达主图书馆。偶尔我也会偷偷懒,搭校车,或是蹭蹭好友的电驴。总之“殊途同归”,最终的目的地都是图书馆。
华科的主图书馆和华科的面积一样,很大,三面绿树环绕,透明的玻璃窗将窗外好景引入室内。晴天时,阳光透过绿叶,漏到窗边的书上,洒下斑斑驳驳的影子,就好像是在书上印下了深深浅浅的自然花纹。此时,读书的心也变得喜悦起来,仿佛书上的字也更为可爱了。雨天时,窗外是另一幅“雨打芭蕉”的好景,滴滴答答的雨声敲在心底,心也慢慢沉静下来,为读书又增添了另一番雅趣。晴天或是雨天的图书馆,都助我好读书,这“淡妆浓抹总相宜”或许就是主图吸引我的原因吧。
当你读书读得倦了,侧耳倾听,便能捕捉到鸟儿清脆的歌喉。如果有幸,抬抬眼,还能瞧见在枝头跳跃的鸟儿。此时,你的疲乏便受鸟儿活力的感染,一扫而空。
书海淘宝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而主图就像是一个智慧的凝结地。在主图,市面上买不到的好书、好几年前的报纸、闻所未闻的怪书……都能被一网打尽。扫扫二维码,还能获取海量的电子书、视频课资源。在主图,有一种乐趣,叫“淘书”。去主图找书,一种是心中有所想,然后就在搜索系统里精准定位。一种则是漫无目的闲逛搜索。相比较,我更喜欢后者。后者充满了随机性、不可知性,为寻书之旅增上了几分童话色彩。我总会如此,心中想着最近想读什么类型的读物,或是哲学,或是小说等,然后找到那一块区域,便在里面毫无目的地逛来逛去。我是如此幸运,有时候能恰巧发现一本一直想读,但是没找到的书;有时候又能寻到一本不怎么知名,但却给我无限启迪的好书。那时,我便会在心底感叹:天啊!世界上有这么多书呐!
小时候曾迷恋一部电视剧——《爱有多远》,这部电视剧改编自池莉的精品小说《所以》。尽管早有读这本小说的心思,但是我从来没有付诸行动,花时间和心思专门寻来这本《所以》读一读。直至在学校的图书馆闲逛时,《所以》这本书一下子跳到眼前,当时的我觉得惊喜兴奋,未曾想儿时的一个念想,在不经意之间得以遇见。我立马抽下这本书,借出图书馆,津津有味地阅读起来,跟着女主人公叶紫一起,感受女人一生的悲欢离合。而与书籍中的文字一起映入脑海的,不仅仅是电视剧的情景,更有儿时看电视剧时的趣事。就这样,我的思绪在几个时空里面,来回跳跃,好不惬意!
在这种情况下,我坚信能够借走哪一本书,那一定是那本书与我有相见恨晚的缘分。这种“突如其来”的缘分是那样治愈身心,我总是无比珍惜地读完这本书,并仔仔细细记下笔记。
启迪解惑
当脑子里有困惑时,去主图准没错。书籍能够给人启迪、思考,为人解答心中所惑。从书中解开困惑的方式,和从别人口中直接知道答案是不一样的。别人直接告知,是投喂式的。而读书,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寻答案的方式。这种方式或许不能便捷、高效地直接切中问题,但是却能够给予你多方观点,并能为你的自主思考留有一席之地,从而让你在思维训练中,获取相对客观、清晰的答案。当心中的谜团被解开的那一刻,你也明白了“舍近求远”通过书籍解答困惑的意义。
记得有一段时间,我和男朋友相处到了磨合期,争吵不断。那时,我觉得心焦不已。询问周围闺蜜,她们各持己见。事实上,其他人也很难身临其境感受你的难受,也不能够完全了解事情原委,最终还是要由自己拿主意。心情烦躁时,我就会去图书馆,有两本书给当时的我提供了莫大帮助。一本是约翰·格雷写的《男人来自火星 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中的“火星&金星理论体系”已经被哈佛大学纳入了课程体系。还有一本是克里斯多福·孟写的《亲密关系》,这本书为人际关系相处,提供了一种共通法则,并且为亲密关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读了这两本书,我更加了解自己的缺点,也更加懂得去换位思考他人想法。书,指点了我在现实世界的种种迷津。
在主图读书,需要“静心”,静心就会让你感受到一种内在的平和。困扰你的思绪也在文字的浸泡中,逐渐飘散、远离。谁能说这个过程,不是一种治愈呢?
爱母校,爱华科,最爱那座图书馆。那里,承载着我太多太多喜怒哀乐,太多太多成长回忆,治愈了我的不安、焦虑、困惑,让我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实实在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