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第二二胡狂想曲》的音乐特征
2022-06-24李烁
李烁
摘要:王建民是国内近年来民族器乐创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作曲家,他的器乐作品成绩斐然,体裁别出新意,二胡狂想曲系列更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第二二胡狂想曲》发展性地继承了《第一二胡狂想曲》理念,以湖南民间花鼓戏和湖南民歌的调性与特性音程为基础素材,采用“狂想曲”这一西方独有体裁,加入现代的作曲技法创作而成。《第二二胡狂想曲》的问世是民族器乐作品创作之路的一个里程碑,他将内涵与炫技、传统与现代、古与今结合,提高了二胡演奏技术要求,使二胡的发展道路更宽广,进一步焕发传统文化生机与活力,在历史的车轮下生命力更盛于从前。本文试从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奏技法以及二度创作方面入手,分析此曲音乐特征。
关键词:二胡演奏 音乐特征 狂想曲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10-0060-03
一、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二胡是我国极具象征性的传统民族器乐之一,有“民乐之王”的美称。原名“奚琴”,声似人声,是一件着重旋律性和张力性的单声部弦乐器,经典曲目如《汉宫秋月》《二泉映月》与《江河水》等,感染力极强。二胡发展至今已经有了千年的历史,它由街边的乞丐音乐到如今登上大雅之堂,展国粹精华,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中,二胡的题材与演奏技巧都有了新的突破。王建民先生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创作中,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二胡作品。其凭借着大胆的选材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功底,结合了西方狂想曲体裁与中国五声调式,以云南、山西、陕西、湖南和新疆等少数民族元素创作而成。“雅俗共赏,中西并存”,狂想曲系列的问世是我国民族器乐创作体系的完善,也是二胡演奏水平又一次提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王建民是我国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专业作曲家,他创作了多种形式与体裁新颖的音乐作品,如单簧管与钢琴合奏、民族管弦乐、二胡五重奏、古筝协奏与独奏曲等。他在民族器乐领域的创作为我国民族器乐创作的发展指明方向。他为二胡创作了《天山风情》《幻想叙事曲》及二胡“一、二、三、四”狂想曲系列,还有古筝的《幻想曲》等。在现代作品不断涌出、偏重于移植借鉴西方曲目的今天,王建民先生的作品扎根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与西方元素结合,给我国民族器乐创作呈上了如教科书般完美的作品。《第二二胡狂想曲》(以下简称“二狂”)是王建民先生创作的“二胡狂想曲系列”的第二首,具有浓郁的地域性风格。该系列作品多次在音乐比赛中得奖,并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狂想曲系列最新作品《第四二胡狂想曲》更被评为第七届二胡金钟奖的二胡决赛新作品指定曲目。“四狂”延续了其他“三狂”的独特音乐色彩,一如既往的新鲜活力与挑戰性。王建民先生的作品既立足于我国传统民间文化,又擅长于结合现代作曲技法,为现代二胡作品注入新活力,开辟新的道路。
从20世纪初现代二胡学派的开创者刘天华先生将二胡进行改良,使之从伴奏乐器上升到独奏乐器,之后又经过一系列音乐家的承袭与发展,在二胡的演奏技法和创作上有了突破,并借鉴西方现代作曲技法,“二狂”因此诞生。王建民的创作初衷是为了提高二胡现代技法及完善民族器乐创作体系,以一种创新意识和手法,创作出具备“雅俗共赏、中西并存”内涵的作品,从而推广面向世界。在作曲技法的运用上,用“简单”的技法达到最顶尖的效果,同时也注重演奏家们的审美,提供给他们的作品有创新又不晦涩。狂想曲是钢琴家及作曲家李斯特独创的一种曲式体裁,它是结构比较自由的多段体。由于体裁自由,在创作时可以不拘泥的大胆创作。所以,在狂想曲体裁的乐曲中,炫耀技术的部分多有体现。王建民将中西结合,西体中用,为二胡这个古老的中国乐器增加了独特的魅力,也将二胡进一步推出国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曲式分析
“二狂”的曲式结构与我国民间传统器乐作品的结构类似,都为散—慢—中—快—散的布局。但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二狂”在结尾加入一个急板部分,这是一种创新,使结构变为散—慢—中—快—慢—急的设计布局,这体现了王建民先生立足传统、推陈出新的理念。
“狂想曲”是李斯特首创的体裁之一。它包含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炫技的急板,用高难度的技巧来丰富主题情感的表达效果。曲式相对较自由,既可以单一主体重复变奏,也可以多主题变奏,“二狂”中变奏成分居多,笔者认为可以将“二狂”当作变奏曲来分析。王建民先生将戏、曲结构与西方体裁创新集合,使“二狂”成为了令人惊叹的一部“奇葩”作品。
王建民先生根据湖南花鼓戏的特色组成了人工九声音阶,提取出动机创作此曲。
引子A段分为3个乐句。乐段由C宫A羽开始,没有小结线的限制,十分自由,演奏者可以根据心中感觉自由把握律动。乐曲开头几个有力的单音是动机,全区各乐段的展开都是围绕它作为主题进行变奏的。在音阶中可以明显看出有增二度,减五度,增四度,增三和弦等特性音程。乐曲以纯五度协和音程开头,气势十足。整句音幅达到十度,落差之大,听起来宛如巍峨大山、巨浪拍岸、声势浩大!钢琴伴奏以减五度和增四度开头,半音上行后烘托乐曲气势,主弦律接入,一气呵成。
慢板A1的调性由A羽开始,结束在E羽上,近关系转调,旋律起伏温和。这段正是描写了迷雾中的山谷,非方整型乐段不稳定,散漫自由,给这个山谷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中板A2的乐曲速度标记慢起渐快,有四个乐句是弱拍起,力度标记渐强。随着音区逐渐叠高,情绪推强,最终升华连接部分。连接是有10小结的方整乐段,全部由六连音组成,是变奏中的一段新素材,在呼应主题的同时又不缺乏新鲜感。琶音音型与连音结合,达到八度音幅,满弓演奏起来大开大合,给人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乐段由A羽开始,结束在D商上。方整型的乐段属于古典乐特有。
快板包含A3、A4和A5这三个乐段。A3乐段包含5个乐句,是平行非方正乐段。提取骨干音“6 1 3 5”,可以看出依然是动机的变奏。这一段节奏较为欢快,多以八分音符为主,小符点节奏型的多次运用让音乐显得俏皮可爱,这一乐段有一些小滑音打音使音乐具象化,像一个扎着冲天辫的胖娃娃哈哈大笑。最后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带着渐强记号,将音乐带入更宽广自由的A4乐段。A4段的开头是同音转调,由A2段的C宫D商转到降B宫D角,前商后角。同音转调在我国传统音乐作品中十分常见,是我国特有的转调手法。作者精心设计,使同音转调与西方体裁完美融合,给人以柳暗花明之感。演奏时注意调性的快速转换,调整音程关系。A4是方整型乐段。四个乐句各8小节。调性从A3乐段的G羽转到降E宫的C羽上,最终结束在D变宫上。乐段整体上呈现“起承转合”的布局。起承转合是我国特有的写作手法,起落相合,若同一个圆,浑然一体。A5乐段包4句,连接有12 小节,依然运用了同音转调,进入扩充时,由A商转为C宫的A羽,连接部分也结束在A羽。
进入了抒情部分,柔板分为A6和A7两个乐段。A6由4个乐句组成的非方正的对称乐段,情绪与上一部分有较大对比。由A宫开始。在结尾处同音转调A变徵转到D宫A徵,变徵转到徵,跨度之大,音效之不协和,可见一斑。而作者用在此处,凸显了作品的民族特色,增添了更浓烈的湖南地域特色,其手法之奇妙,让人叹为观止。A7乐段是非方正乐段,连接有9小节。乐段结尾回到主调C宫,结束在角上。快板A8是包含尾声方整型乐段,又是一次动机的展开,是变奏部分。尾声也是华彩部分,有34小节,从动机中提取新的素材,将全曲推向高潮,完满结束在主调C宫A羽上。
三、演奏难点
首先是跳把。跳把是二胡的高难度技术之一,他的难在对音准的高要求上。在演奏时,左手虎口放松手指,胳膊与手腕手背形成一条直线,同上同下。用最小的手腕动作换取最快的换把速度。“二狂”的开头连续两个大跳,音效落差极大,跌宕起伏,极易抓住人的耳朵,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曲中还多次运用了大跳,锻炼演奏者左手的灵敏性与精准性。
第二个难点是演奏快速半音阶下行的装饰音。在开头的大跳后紧接快速半音阶下行的一组装饰音,半音阶下行在二胡演奏中属于现代技法,也是高难度技巧之一。半音阶是多个音程关系互为小二度的音连续出现。演奏时由于左手按弦时指距过近,音准也以半度向上叠加,相互依靠。一个音出现偏差,立刻影响其他音的音准。不光要多练慢练半音阶,还对演奏者的耳力有较高要求。而二狂的慢板中出现了六十四分装饰音连续使用,这个六十四分装饰音处于弱拍的后半拍上,难度主要在节奏上。演奏时要抓住钢琴伴奏的律动,否则易拖拍。演奏时左手不光要快,还要有弹性,应以慢练为主。
第三点是轮指。二胡的轮指借鉴了琵琶的轮指技法,原理是左手虎口小幅度滑动,异指同音。音色既要饱满,也要连贯,注重颗粒性的同时也要讲究换指的一气呵成,宛如珍珠项链,颗颗分明却也藕断丝连。练习时左手虎口必须放松,严格按照换把的要求,手指滑动时注意音准,点到即止。轮指运用在二胡中多用来形容鸟的鸣叫等声音,如著名的《空山鸟语》曲中用轮指拟声,惟妙惟肖。在“二狂”中,作者安排了三个轮指为一组的指法,来描绘地方的风土人情,形象生动。
四、二度创作
乐曲开头是一串带有重音记号的四分音符,有一种很有穿透力的感觉,如同从高处怒吼而落的瀑布,以磅礴之势唤醒听众的耳朵。先声夺人,引起关注。演奏这部分时需要满弓演奏。接下来是一串高把位变化经过音,难度较大,演奏时要注意左手的换把流畅和手指独立性,音色要干净清脆,音与音之间注意点与线的关系,用弓长与力度解释音色变化。接下来这一段是较为自由的慢板。以6/4拍的节奏,弱拍后半拍4个六十四分音符开始,之后节奏在8/4拍、5/4拍和4/4拍等节奏型中交替变换。演奏时要注意六十四分音符速度快的同时要保证质量,在复杂多变的节奏中注意力度对比,给人感觉亲临充满迷雾的山谷,潮湿朦胧,引人欲一探究竟。
紧接着是一段由慢渐快的乐段,这一段节奏变化达到了全区之最,可见其节奏的多样性。这一段的亮点在于轮指技巧的使用。前段轮指单个出现,靠后部分轮指三个一组,十分密集,是一种情绪的发展与递进。演奏时左手手指自由,手腕放松,音色在流畅圆润的同时也要保持颗粒透明,如同林中群鸟歌唱,你来我往,叽喳不休,赋予了本段生机与活力。接着连续六连音的使用,体现出一种开阔舒展的心境。演奏此处时放开弓长,减少手腕换弓动作,能有更好的音效。
之后进入生动活泼的小快板,节奏回到了2/4拍。这里是一个极富花鼓戏音调特色的乐段,是浓郁民族特色的集中体现。为了奏出风味,这一段右手不能使浊劲,轻巧的同时要有力度,是对右手手腕的考验。前半段沉稳,后半段较轻快活泼。湖南人民的爽朗好客与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活灵活现宛如亲临。演奏时着重抓本段的小滑音,能更贴近湖南花鼓戏的音响效果。结尾引出小散板,演奏时揉弦要贯穿,过弦要搞好,力度要有对比。小散板连接了一个小急板和一句颤音,这些都是过渡段,是对湖南地区风情的一种润色与修饰,要将这一部分前后结合,承上启下,此处需要注重音的颗粒性。
进入抒情的慢板,在运弓的处理上要有别于其他乐段。前段是若有所思的,以弱拍打开主题,旋律柔和深情,右手保持自然运弓即可,但力度要一致,将换弓痕迹降到最低。如梦如幻,如月光也如星辰,是安静的、开阔的意境,令人身心舒适。后半段是二胡与钢琴缠绵的部分,将情绪从恬静中推向高潮。
紧接着是全曲最富有情感的柔板部分,在这一段情绪的大起大落主要依靠右手的张力性,运弓要更加飽满流畅,即使在弱奏时也要保持一定的力度,给人以心潮澎湃、胸中激情喷涌的感觉。
最后是万众期待的急板。急板采用12/8拍,并且每三音中间休止一拍。演奏时必须抓住12/8拍的律动,才能与钢琴伴奏配合。右手运宫短促而有力,宛如一支前进的军队。左手在连续大跳中保持稳定,注意音准,左右手在空拍中找到平衡,协调进行。
《第二二胡狂想曲》风格醇厚,体裁创新,对于我国乐曲创作及演奏方面都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旋律与炫技的结合体现了技术与音乐的高度统一,乐曲布局自由,灵巧多变,充分展示出二胡演奏的张力性与驾驭各种体裁的能力,更好地挖掘民族器乐的潜力,为中国音乐的现代化开辟了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孙凰.谈王建民的二胡狂想曲[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2]王建民.王建民二胡狂想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0.
[3]张明.从王建民二胡狂想曲中看二胡演奏技术的创新[J].中国文艺家,2017(07):54-54.
[4]汝艺.王建民二胡狂想曲创作与演奏分析——兼谈当代二胡演奏技术的创新发展[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4):160-167.
[5]陈思彤.王建民《第二二胡狂想曲》作曲技法对演奏的启发[J].艺术品鉴,2017(06):28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