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2022-06-24赵海燕
赵海燕
摘 要:该文以找出适合而且有效的学习途径,追求完满学习效果为出发点,提出将思维导图引入专业课程教学。思维导图能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教学内容思维化、逻辑化,全程提倡学生积极创新,鼓励学生借用思维导图梳理所学内容,使学生获得终身思考、终身学习的优良习惯。通过应用研究,验证了引入思维导图进课堂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关键词:教学 创新 思维导图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6(a)-0000-00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ind Mapping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Teaching
ZHAO Haiya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henyang Institute of urban construction,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110167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ind out suitable and effective learning ways and complete the pursuit of perfect learning effect, this paper proposes to introduce mind mapping into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Mind mapping can promote students to carry out meaningful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urge them to integrate old and new knowledge, construct knowledge network,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Teachers use the mind map to make the teaching contentthoughtful and logical, advocate students' active innov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encourage students to use the mind map to sort out the learned content, enable students to obtain the good habit of lifelong think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roducing mind mapping into the classroom are verified.
Key Words: Teaching; Innovation; Mind mapping; Learning effect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机械等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该课程含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三部分。由于此门课涉及的知识广、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所以要想学好它,需要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实践证明,思维导图法就是很好的一种方法。
1 传统教学状况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由理论、实验两部分组成。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理论讲解,要求学生通过记笔记,做习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往往产生僵硬刻板的教学节奏,沉闷单调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引入思维导图的意义
当下的教育,多元且日新月异,以需求为目标的学习,才是最有意义的学习。找出适合而且有效的学习途径,就成了一项重要课题。英国“记忆之父”东尼·博赞根据脑神经生理学习互动模式创造的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它将人的认知知识、解决问题和创新设计的思路、途径,有组织、分层次、互相关联地展现出来。这种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模型,有利于人类开拓发散性思维,挖掘人脑无限潜力[1]。思维导图的绘制可以手绘,也可以借助Mindjet、Min Manager、X -Mind、 Free-mind、幕布等软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使绘制者对学习内容整合一体,印象深刻,轻松掌握。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策略,能在课堂上促进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促使他们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同时它还可以作为认知策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2]。
3 基于思维导图法的教学实践
3.1 教师对课程章节架构梳理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必备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归纳整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合理分配各个环节所需时间[3]。对于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师在深度备课过程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点,展现思维过程,对课程的章节架构做进一步梳理,帮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认知层面结构,理解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利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知识点按主题进行归类并分层布置,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脉络的理解,大大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图1是采用幕布绘制的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整体的授课内容思维导图,教师在授课之初先对交直流内容采用思维导图形式展示在一起,让学生对电路的内容建立整体架构。然后,教师分章分节地将课程单独提出,进一步细化内容。图2是第一章的思维导图。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思维导图方式,从整体到细化,让学生对全书以及章节的内容充分理解。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创造性,将知识架构内容全面理解。幕布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将一个中心主题,向四周辐射,这种结构跟大脑的神经细胞结构类似,传播效率最高[4]。幕布最大特色是大纲笔记与思维导图可以一键转换。幕布通过大纲组织内容,系统自动梳理层级,操作上比XMIND方便。思维导图可以通过电脑软件设计,也可手绘。学习过程中,生成思维导图的方法不做具体要求,只要达到效果就好。
3.2 利用思维导图组织课堂教学
板书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步骤。传统板书内容是教师逐条列出新课内容,学生忙于记录而忽略了思路过程,这样容易让学生降低学习兴趣,也不便直观地挖掘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5]。思维导图则可以规避这些.它是教师对知识理解过程的可视化,学生既能看到课堂内容要点,又能了解到教师的思维过程。教师将知识点以块的形式呈现在黑板上。思维导图形式的板书采用线条和关键字的形式,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师借助思维导图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梳理知识脉络。教师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的思维导图。鼓励学生听课过程中,一边听课,一边完善思维导图。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提问、组织与讲授,将教学内容问题化,思维化,逻辑化,全程提倡学生积极创新,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同时结合自己的学习效果做出新型思维导图,从而使学生形成具有个体辨识度的自主学习策略,提倡发散思维,注重与所讲内容相关其他学科的深度交叉与融合,使学生获得终身思考、终身学习的优良习惯。图3是学生按照要求绘制的思维导图。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学生对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教学设计的要求。
3.3 教师课下反思
教师根据学生思维导图完成的效果做出反思,找出结果与预期之间的差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提倡学生运用思维导图预习,课堂上要求学生采用关键词填充思维导图;同时,在相关知识点上做好重点、难点的标识,对自己仍存疑惑的地方要用特殊记号标记。本科生专业课课堂教学引入思维导图旨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潜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给予合理化的建议,引导学生建构具有个人特色的思维导图[6]。
3.4 学生复习总结
课后复习总结是对课堂讲授知识的深化理解,是加强记忆的重要方式,是能力提升的途径。将思维导图引入复习环节,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梳理认知框架结构,形成知识骨架。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以题型为主线,从基础知识入手理清思路,明确知识要点,对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总结和复习。
4 结语
思维导图是快速整理和激发大脑信息的简单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思维导图,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注重实效产出,以问题为导向,将思维过程可视化,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行业发展新需求。从理论和实践上看思维导图在专业课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教师须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去运用好这一教学策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使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闫守轩.思维导图:优化课堂教学的新路径[J].教育科学,2016,32(3):24-28.
[2] 李中国,惠连晓.思维导图与课堂教学融合的问题、原则及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6):25-34.
[3] 雷曉辉,柴蓓蓓,龙岩,张胜,张娟,李思敏.OBE理念下思维导图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J].高教学刊,2021,7(29):88-91.
[4] 耿义博.思维导图在中职发动机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5] 周洪艳,张小奇,邵帅,等.基于OBE理念的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8):153-158.
[6] 何芳,张俊梅,梁浩.思维导图在“电工电子技术”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20,38(S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