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亮眼冬奥的“虎头虎脑合唱团”

2022-06-24李凤双高博

润·文摘 2022年4期
关键词:邓拓马兰合唱团

李凤双 高博

这是一个关于爱与梦想的动人故事。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身穿虎头衣、脚踩虎头鞋献唱《奥林匹克颂》。不少网友称他们为“虎头虎脑可可爱爱合唱团”。这支合唱团名叫“马兰花合唱团”,来自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马兰村。冬奥开幕式为何会选择这些“山里娃 ”?这一切离不开一位老人18年来的付出。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乡亲

这位老人叫邓小岚,是邓拓的女儿,她和马兰村的故事要从七十多年前说起。

马兰村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镇西部深山区,这里曾是《晋察冀日报》社旧址所在地,是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的诞生地。

抗日战争时期,社长邓拓在这里与报社工作人员一边打游击一边办报纸。1943年底,日寇对太行山区进行了“大扫荡”,在马兰村制造了“马兰惨案”。日军冲进马兰村时,逼问乡亲们报社人员和印刷机的下落,19名乡亲为掩护报社同志惨遭杀害。

邓拓妻子丁一岚在一次突围后生下邓小岚。邓小岚出生后,被寄养在马蘭村附近一户村民家中整整3年,干爹、干娘的悉心照顾,为炮火中出生的邓小岚留下难忘的童年。直到1946年,邓小岚才回到亲生父母身边。当年《晋察冀日报》社为了躲避敌人的围追堵截,辗转于马兰村所在的太行山区,坚持每天出报,创下了中国新闻史上的奇迹。

多年后,母亲丁一岚送给邓小岚一枚图章,上面刻有“马兰后人”4个字。父亲邓拓在《燕山夜话》专栏发表文章时,署名“马南邨”,谐音“马兰村”,亦是对当年在马兰村生活和战斗的怀念。

“缘于个人身世、父辈情结及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我一直把马兰村视为‘第二故乡。”邓小岚说。随父母到北京生活后,邓小岚仍对这片土地念念不忘。

2003年清明节,退休后的邓小岚和《晋察冀日报》社的老人们,一起来到马兰村给烈士扫墓,看到这个小山村依然是破旧的村舍。路上,邓小岚碰巧遇见了一群在扫墓的孩子,但她发现马兰村的小孩连一首歌都不会唱。邓小岚定下了扎根马兰的决心,“我一定要为乡亲们做点事。当年马兰村的乡亲们为了报社献出了19个鲜活的生命啊!”

马兰歌声“唱”进冬奥,“唱”向世界

邓小岚说,马兰村的孩子们没体会过音乐的乐趣,没有歌声的童年是苍白的。邓小岚刚开始到马兰小学教音乐课时,简陋的学校只有4间危房。为了建音乐教室,她不仅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而且动员北京的弟弟、妹妹一块儿捐钱,共凑了4万块钱,在村里盖了7间校舍。后来,邓小岚又四处“化缘”,将亲友家闲置的乐器要过来,并寻求相关部门支持帮助,陆续置办了架子鼓、电子琴、钢琴等乐器。村里人没人会这些乐器,邓小岚就手把手地教孩子们。

邓小岚风雨无阻,坚持每个月来两次,寒暑假更加频繁。18年来,邓小岚从北京往返马兰村的行程,超过20万公里,大约能绕地球赤道5圈。功夫不负有心人,音乐唤醒了这个沉睡的小山村。经过邓小岚悉心指导,孩子们已能够演奏复杂乐曲,唱功也明显提高。

2006年,邓小岚成立了马兰小乐队,带领孩子们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演出。

“全国的成人音乐节不少,儿童也应该有音乐节,就从我们马兰村开始吧。”邓小岚说。2013年,70岁的邓小岚创办了“马兰儿童音乐节”。

2015年,邓小岚亲自设计,自筹资金把学校旁边的荒土坡打造成一座三层“音乐城堡”。

“山里孩子们最渴望的是什么?是大山外面的精彩世界。”邓小岚说。她真切地看到音乐让山里的孩子们更乐观、更自信了。

2月4日,乐队的孩子们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用希腊语向世界献唱了一曲《奥林匹克颂》,“泥土的芳香”终于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用音乐改变一座村庄

有人说,音乐成了马兰村的一张名片。如今走进马兰村,只见村南一座新落成的灰色圆形舞台背靠青山,碧水环绕,远远望去犹如一轮明月挂在天空,这是由邓小岚筹资新建成的月亮舞台。

目前,邓小岚已协调捐赠近500件乐器、数千册图书,培养了近200多名学生,有10多个学生在大学里读艺术专业或毕业后从事艺术教育工作。

“最初,爸爸和我们都很担心妈妈的身体,但看到她发自心底的快乐只好不去‘扯后腿。”邓小岚的女儿刘明明说,“我一直在想,妈妈是用行动诠释了梦想与坚持,她很了不起!”

“老区人民的养育之恩,我一辈子也报答不完。”邓小岚表示。未来她还会在这里坚守,做一名真正的“马兰后人”。

邓小岚用音乐改变了一座村庄,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孩子们回馈给世界美好的歌声。谢谢您,邓小岚老人。

时文点拨

好的时文总能抓住一个人们关注的焦点荡漾开去。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一群特别的小朋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他们唱着《奥林匹克颂》,声音清澈、纯真,又充满了向往和力量。

高水平的小学生合唱团那么多,为什么会选择这些来自太行山的孩子们呢?山里的孩子是怎么组成合唱团的呢?文章的脉络好像连环锁,一环一环地为我们解开了疑惑。

原来他们来自英雄的土地,原来是“马兰后人”感念的引领,原来乡亲和我们的党和军队是那么心心相牵,原来发自心底的热爱是那么了不起……因着这样的身世,孩子们带着“泥土的芳香登上大雅之堂”,他们代表自然、革命、传承、奋进、互助,如果说要找一个能代表中国精神的群体,实在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了。

奥运会是向世界展示真实中国的窗口,在疫情还在肆虐、舆论还在纷繁的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期盼着一个新的开始,以“马兰花合唱团”为代表的孩子们象征着新生,让我们一起向未来,这是中国人质朴的浪漫。

时文往往能从一个小的入口,呈现大时代、大情怀、大格局,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思考会为你的文字带来不一样的气象。最后,再留一道思考题:想一想这篇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藻、繁杂的修饰,为什么读下来还会让人胸中有鼓荡之气,你的感动是从何而来的呢?4560DEE8-F4B7-4D23-9B63-350281FD8FA0

猜你喜欢

邓拓马兰合唱团
迟到的贺卡
平生赢得豪情在
青蛙合唱团
我帮爷爷放绵羊
邓拓挨批后想当颐和园园长
邓拓不惜血本换苏东坡名画
好戏正上演
裹着鲜花的毒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