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提升的高职财经人才培养分析
2022-06-24李国军
[摘要]新时期财经人才应具备的主要能力包括较强的专业能力、良好的管理能力、优秀的职业素养。当前,高职财经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有偏差、考核方式比较单一、实习实训效果不佳、“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据此,文章提出基于能力提升的高职财经人才培养路径:紧跟行业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科学调整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能力本位;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能力;创新评价体系,开展多元评价;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
[关键词]高职;能力提升;财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2)12-0062-04
探索基于能力提升的财经人才培养路径,不仅能够使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需要,也能够极大地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推动就业与育人有机联动。
一、新时期财经人才应具备的主要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财经人才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较强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专业能力的内涵比较丰富,不仅包括某一具体领域的专业知识,也涉及多领域、多层次的内容。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来说,既需要学习与财经专业相关的经济知识、管理知识,也要在法学、新闻学、社会学等方面有所涉猎;同时,还需具备数理分析、计算机使用等技能。
2.良好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主要包括自我管理和工作管理。前者指对自我的有效約束,能够使个体在工作、生活中更加自律,在强大的压力下及时进行心理调适,进而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后者指对周围事物、资源的统筹、协调能力,能够使个体在工作中善于调动资源,使多方资源为己所用,提升工作效率。
3.优秀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职业人需要遵循的对于具体职业、岗位的规范性要求,这种要求既包括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也包括约定俗成的职业惯例。优秀的职业素养能够使个体在工作中更加积极,取得良好的业绩。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和行为习惯等具体内容。其中,职业道德是职场中的基本要求,是个体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思想则是在工作过程中个体应具备的敬业奉献、积极乐观、认真负责等职业操守。
二、高职财经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虽然高职院校针对社会需求与就业形势,及时调整了财经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人才培养定位不够清晰。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部分高职院校在财经人才培养上定位不准确,笼统、模糊,仅仅按照财经类职业的大目标来定位财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往往为追求一时热度设置专业,缺乏深入细致的就业市场调研和分析,忽略了社会需求的变化性和专业设置的滞后性,导致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企业需求存在很大偏差。还有一些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表述比较空泛,重理论、轻实操,没有建立能力素质指标体系,无法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指引。
2.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有偏差。部分高职院校在设置财经专业课程时没有考虑自身的优势和特色,不能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及时调整课程,出现专业不对口、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较陈旧、学无所用等一系列问题。这样不仅导致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突出,学生技能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也使得学生无法适应真实的企业环境,出现结构性失业、毕业即失业等问题,更难以彰显学校自身的独特价值和发展优势。
3.考核方式比较单一。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考核方式以笔试为主,虽然也辅有实践能力考核环节,但比重不大。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重在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核范围相对较窄,忽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部分高职院校的考核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学期结束后统一进行考试,缺乏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即使有,也流于形式。此外,考核以学校内部评价为主,即依靠教师的判断,缺乏企业专家或社会专家的参与,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发展水平。
4.实习实训效果不佳。财经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学生实际操作的要求较高。但是,由于财经专业的基础理论较为抽象,学习难度较大,因此,部分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过于强调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关注相对较少,实习实训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5.“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当前,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大部分教师理论基础比较扎实,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教学过程不能对接生产过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不同步。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还是以参加师资培训为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时间较短,不了解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不能完全胜任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和真正指导学生生产实习。
三、基于能力提升的高职财经人才培养路径
针对财经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进行充分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有效落地实施,是当前高职财经专业教育教学的中心内容。
1.紧跟行业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更加突出。基于能力提升的财经人才培养不仅是提升高职学生就业质量的现实需要,也是契合高职院校办学特征的本质要求。
为此,首先,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前,高职院校要紧贴行业发展,做好市场调研,了解社会需求状况和行业发展态势,并进行重点领域、重要岗位的分析。其次,要根据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制定与行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而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框架,为人才培养提供方向性指引。最后,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使培养的财经人才能够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要,实现人才供需的有效对接。
2.优化课程体系,科学调整课程结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课程体系既要与学术性大学有所区别,突出实践性、技能性,也要不同于中职学校,体现高教性、创造性。因此,高职院校在设计课程体系时应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研究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从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标准等,培养理论基础够用、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的财经人才。
高职院校财经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又可以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两大类。高职院校应把职业岗位胜任能力要求作为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起点。专业理论课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有效入口和实践基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优化、更新。为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专业前沿知识的了解、对热点问题的把握。同时,在课时安排方面,要及时根据课程进度调整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的时间和比例,打造“理论+实操”专业教学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3.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能力本位。高职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改革教学模式。
一是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优势,积极借助多方力量,将来自校外的数字化服务与校本提供的服务相结合,构建一个安全、洁净、完善的校园网络环境,拓宽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加强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积极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课堂讨论、案例演示、小组合作、情景创设等,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此外,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采取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开展学校与企业、专业与企业、班级与企业等多层次合作办学,实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立足实际工作岗位,构建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财经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材开发、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通过构建产教研一体化平台、开发企业课程等方式深度融入专业建设。此外,还要支持企业依托或联合学校设立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工程中心、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通过“做中学、学中做”“团队学、竞赛学”等途径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
5.创新评价体系,开展多元评价。高职院校应摒弃传统的“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方式,建设多元化、多维度、全程化的评价机制。针对财经专业专业性和实操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面试答辩、项目设计、现场技能操作等方式进行考核。要正确处理好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关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全要素实时监测、过程与结果双重控制、全方位即时整改,做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面评估。在理论知识考核方面,可以采取课堂表现与小组讨论相結合的方式;在实践技能考核方面,应由传统的一次性考核方式转变为多阶段与多方式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实践能力。
6.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2018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高职院校应加强财经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水平财经专业师资队伍。结合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开展专任教师培训,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和实践基地,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突出职教性、彰显高教性、凸显行业性。
具体来说,一是加强专职教师队伍建设。当前,财经专业教师大多是普通高校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为此,应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使其明确财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入职后,积极开展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等活动,促进教师共同体建设。同时,利用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优势,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或相关机构进行培训学习,邀请企业人员给教师做讲座;搭建师资培训成长平台,鼓励教师深入行业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促进财经专业教师专业化发展。二是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度。聘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建立高水平财经专业教师创新团队,并完善兼职教师的激励考核制度和日常管理制度,从而弥补专业教师在实践操作方面的不足,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昱言,李宇红.“双高”建设背景下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效果评价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2):74-79.
[2]王晓霏.就业能力视角下的财经高校人才培养[J].产业创新研究,2020(15):124-126.
[3]赵文君,姜睿.新形势下发挥学科竞赛推动龙江财经人才培养作用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5):44-45+158.
[4]邱风,张文艳.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体系构建与思考——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39):8-13.
[5]牛华伟,李旭东,颜荣卿.金融科技背景下财经类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9):178-182.
[6]徐羽佳.基于能力提升的中职财经人才培养转型路径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9(9):218.
[7]曹纳,田高良.基于能力提升的高职财经人才培养转型路径探索[J].大学教育,2018(12):134-136.
[8]张晓晖.财经类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8(32):6-10.
[9]陈淑武.财经类高职“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7(35):30-33.
[10]陈利荣,林娟.财经类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5):53-56.
[11]唐青玉,潘蓓.“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研究——以财经类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9(11):76-81.
[作者简介]李国军(1985- ),男,山东曹县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广西 柳州 5456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研究项目“终身学习视野下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21A005)和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数据的育人成效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XGZJG2020A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得到了2020年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项目批准号:桂教教师〔2020〕58号)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