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 助力“双减”政策落地、生效
2022-06-24温爱英
温爱英
一、“双减”的必要性和初见成效
每一次课程改革都为教师的教学引领了方向,提供了标准。从决策层来说,极具前瞻性,但在一线的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短视、功利的现象很常见,应试能力的培养摆在第一位,尤其是近十年,正常的课堂教学受到巨大的冲击,相当一部分课堂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证。课内不够课后补,课后作业低层次、高重复、量大、费时、低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思维僵化;课后培训进度不断超前、难度不断加深,导致教育的“内卷”,学生、家长的焦虑,这违背了教育规律,破坏了教育生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导致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三个:一是“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考取大学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所以不断给孩子加压;二是目前确实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仅仅把教书当作谋生的工具,对教书缺乏热爱,对工作缺乏敬畏,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偏低,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三是评价的问题,评判学生主要以考试分数为标准,虽然目前的中、高考确实聚焦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但许多教师并不真正了解考试内容,教师更关注的是题型,自然衍生了“题海战术”。
“双减”政策出台后,通过对校长的访谈、与一线教师座谈以及线上问卷等方式,笔者对全省三十多所学校调研后发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所行动。通过学校“晒作业”“作业公示”以及政府部门随时抽查学生教辅用书等方式,笔者了解到绝大多数学校在作业布置和实施方面都做出了不少改变,总体而言,小学要好于初中,具体成效如下。
1.学生作业的总量和完成作业的时间都有所减少。
2.通过学校延时服务,学生在学校就能基本完成作业。
3.教师更加精心設计和挑选作业,提高了作业的质量。
4.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在课后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5.校外公开的文化培训班基本被取消。
二、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一个漫长的过程。面对“双减”政策,学校还存在以下矛盾。
1.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的矛盾。教师对“双减”政策认识不到位,或内心并不认同,但因为政策或学校的要求,不得不做。
2.“双减”要求与师资、场地的矛盾。课后的社团活动、音体美活动、兴趣班等,缺乏专业的教师和场地。
3.作业量减少与家长、教师焦虑增长的矛盾。尤其是初中,城里的小学也存在这种现象。初中有中考,而且已经实施分流制度。教师不敢减,家长不希望减。
4.延时服务与教师备课、教研的矛盾。教师既要上课又要做好延时服务,有的教师还担任班主任,教师用于备课和教研的时间非常有限,没有足够的时间备课和设计分层作业。
5.教、学、评一体化的矛盾。政策规定这么减、这么教、这么学,到底会怎么考?这是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事实是一些学校的考试确实不合理,导致多做题和少做题的学生成绩差距大。
另外,在新的政策下,还出现了新的问题。
1.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在校时间太长。因为大多数学校的延时服务都是让学生在学校写作业,回到家后,学生疲惫不堪。
2.延时服务过长,教师备课时间受影响。有些学校还有晚自习,教师在校几乎没有时间备课,小学、初中女教师多,大多数女教师在家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做家务,没有时间备课和钻研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日渐低下。
3.学生学习成绩差距拉大。对学生学习重视的家长会给自己的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尤其是初三的家长,在网上购买试卷给孩子做,有的学生也偷偷在网上补课。
三、思考与建议
上述问题和现象客观存在,但这也很正常。任何一种改革的开始阶段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挑战。“双减”政策让教育回归初心,还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要持续推进“双减”政策,创造条件让政策落地、生效。
1.把握好测试这一杠杆,充分发挥测试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测试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客观存在。一是要大大降低考试的难度,禁止超纲、超标;二是要确保考试内容联系生活,突出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目前中考是由省考试院组织管理,省教研室协助选拔教师命题的。中考对初中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务必保证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省考试院应组织教研室对中考的内容和形式做深度研究,做出最佳方案,以充分发挥中考对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助力“双减”政策有效落地。
其次,要加大对期中、期末测试的管理,确保期中、期末测试的科学、合理。期中、期末测试卷的命制可以交给各地教研室负责,但需要一批素质高、懂评价的教研员。相当一部分教研员能胜任,但也存在部分不太称职的教研员。因此,要提高教研员的准入门槛。
2.抓好课堂这一主阵地。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双减”的本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把培养思维能力,即思维发展和提升作为出发点。教学的目的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核心。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评估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文件,学校领导要随时推门听课,教研部门可以出台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和评价标准等文件,多方协同,共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带好教师队伍。遇到好教师真是一件幸事。教师队伍良莠不齐,好教师有,但不多;差教师有,而且不少;当然也有一些表现平平的教师,不追求卓越,也不犯大错误,这种教师较多,他们工作被动,希望平安度过每一天。在义务教育阶段,女教师至少占80%,城里小学的女教师占比甚至达到90%。现在教师最大的问题是不爱思考、缺乏研究,创新性不够。一方面,“国培”“省培”等活动要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另一方面,政府要给予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在职称评审方面向浙江等省学习,对优秀教师破格评审。
(作者单位: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30F3C2F8-E672-4DBD-BB4D-3CAC2649C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