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新闻标题差异及翻译策略探究
2022-06-24张馨月
张馨月
【摘要】 新闻标题是一则新闻的点睛之笔,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做汉语新闻的英译时,如何处理标题的译法使其符合英语世界的表达习惯同时切合新闻内容是译者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从新闻标题的特征以及英汉新闻标题存在的差异入手,探讨译者在做汉语新闻英译时可用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 新闻标题;差异;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2-0112-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2.035
一、新闻标题及其作用
完整的新闻通常包含五个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最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新闻的标题。标题正是出现在一则新闻最前面的简短文字,是读者最先阅读的部分,起着“火车头”的作用。新闻标题通常语言简练、形式直接,能够高度概括全篇内容。一个好的新闻标题,不仅可以浓缩一整则新闻的主要内容,还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因此新闻标题的作用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做汉语新闻的英译时,如何准确、高水准地翻译标题是译者首先考虑的问题。只有掌握了英汉新闻标题的特征差异,译者能译出地道、合适的标题。
二、英汉新闻标题的特征差异
英汉新闻标题都具有相同的功能,使得两种语言的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也大体相同。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新闻标题都言简意赅,浓缩了全篇的内容,高度概括主旨,同时在词汇选择上尽量使用一些小词、新词或缩略词,以此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同时缩短标题长度。为了使标题通俗易懂,也会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日常词汇,避免生僻词语的出现。但因为英汉两种语言本身的差异以及人们的使用习惯的不同,英汉新闻标题不可避免也存在着其独有的特征。以下是英汉新闻标题的差异对比。
(一)用词差异
任何语言的新闻标题的共性之一就是短小精悍,在力图概括全文内容的同时吸引读者眼球。汉语标题为了朗朗上口、便于记忆,通常使用一些四字格词语或者俚语、新语。
例1: 同舟共济,众志成城。
例2: 央企带货,为湖北拼单。
此两例中,两个成语朗朗上口,而网络流行词“带货”通俗易懂,能够为大众普遍接受,能迅速抓住读者眼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英文标题中,除了也使用一些小词、新词以外,因英文善用名词结构,语言大多呈静态性,因此在英语新闻标题中还经常出现词性变换现象,将名词用作动词,或者将名词并置,在表意的同时尽量符合英语读者的语言使用习惯,同时也使得标题更加简洁明了。
例3: Cooperative operation profit more to farmers.
合作经营让农民受益更多。
此标题中,“profit”原本词性为名词,而这里将其作为动词使用,使得标题更加简洁,句子更短。
例4: A blow to the local retail market.
本地零售市场受到打击。
此标题不仅为一个名词性短语,短小精炼、明白易懂,且“blow”作为一个小词出现,也能有效地控制标题长度,不冗長,便于记忆。
英汉新闻标题虽都常用缩略词来简化题目,有效表达,但使用的缩略词种类有所不同。汉字是表意文字,因此通常以字为单位形成缩略词,例如“政协”“彩电”或“小升初”等等。但因为英文是表音文字,因此缩略词通常为首字母缩略词,例如WTO、EFTA、NBA等等。
除此之外,因英语重平实的文风,倾向于直接表达,英语新闻标题中少用修饰性短语,例如使用各种形容词、副词来修饰主要内容。而在汉语新闻标题中,修饰性短语却很常见,常使用一些形容词和副词来修饰名词和动词。例如:
例5: 英国东岸鸟类大批死亡之谜。
Dying birds mystery.
此汉语新闻标题在英译使,省去了“英国东岸”“大批”这些信息和修饰词,只保留了关键信息,可见英语新闻标题直接、少修饰语的表达习惯。
(二)结构差异
汉语新闻标题经常使用对仗的结构,形式工整、朗朗上口。
例6: 疫情逆行永打头阵,不负人民誓作先锋。
英文则倾向于直接表达,以便在有限的空间容纳更多的信息量。
例7:The Battle of Human Versus Computer at Chess.
人机象棋大战。
例8: Sinotype Comedy“Fight the Landlord”.
中式喜剧《斗地主》。
此外,英语新闻标题的语法结构多用省略,经常省去一些非必要结构,例如一些虚词或者被动结构中的be。
例9:New policy decided by Parliament.(=New policy has been decided by Parliament.)
议会出台新政策。
例10: Growth Target to Remain an Anchor in 2020.(=Growth Target Is Going to Remain an Anchor in 2020.)
2020年GDP增长目标保持稳定。
由上述可见,英汉新闻标题的结构各有其特征,汉语新闻标题通常形式工整,倾向于使用四字结构。而英语新闻标题力求简洁短小,直接表述,经常使用一些名词短语或者省去非必要成分。
(三)修辞差异
汉语标题和英语标题都善使用各自常用的修辞,且修辞手法众多。比喻、拟人、借代、押韵都常出现在汉语新闻标题中。例如:
例11: 神州八号告别天宫,将于今晚回家。
例12: 纪律不是“弹簧”。
第一例中,“神州八号回家”为拟人手法,赋予了其人的形態,也使读者在开始阅读新闻时心里产生一种暖意。而第二例中,将“纪律”比作“弹簧”,而说“纪律不是弹簧”,以此来说明纪律并不富有弹性,对每个人都是统一的。使用这样的修辞,不仅生动形象,而且简洁明了,还富有趣味性。
英语新闻标题常使用双关、借代、押韵等手法,使标题贴近生活,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13: Desperate Need,Desperate Deed.
燃眉之急,非常行动。
例14: Decision and Division.
判断和分歧。
第一例标题的两个小短句既押了头韵也押了尾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记忆深刻。第二例标题同样押头韵和尾韵,简洁易懂,形象具体。
(四)时态差异
汉语新闻标题通常不会变化时态,该使用什么时态就用什么时态,如已经发生完的事情就用过去时,将来要做的事情就用将来时。而英语新闻标题为了给读者新鲜出炉、栩栩如生的感觉,常使用一般现在时,例如:
例15: 全国3491人取名“奥运”。
Chinese name their kids “Olympics”.
例16: 人情花销高,春节成“春劫”。
High Spending Makes Spring Festival as “Spending Festival”.
此两例中,事情发生在过去,原汉语新闻标题也为过去时,而相应的英语新闻标题则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给读者以新鲜感。 因此在做新闻标题的英译时,应对时态加以考虑,选取能够产生良好阅读效果的时态。
(五)语态差异
无论是英语新闻还是汉语新闻,标题大多使用主动语态,因为从修辞学角度来看,主动语态的感染力更强,更深入人心。但在一些英语新闻中,在必要情况下也会使用被动语态,用以强调事实,吸引读者注意力,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但在使用被动语态时,英语新闻标题通常会省略被动结构中的be,这又与前文提及的英语新闻标题在结构上多用名词短语,省略一些非必要词汇从而使句式简洁的特点不谋而合。例如:
例17:Van Goghs Recovered After Theft.(=Van Goghs Are Recovered After the Theft)
梵高名画失而复得。
汉语新闻标题即便在逻辑上是被动语态,也会在形式上采用主动表示,比如使用“让”“给”“受”“由”等词将被动语态隐化。例如:
例18:河南郑州多地遭暴雨袭击。
三、汉语新闻标题英译策略
汉语新闻标题英译既要能概括新闻内容,还要贴合英语世界新闻标题的语言习惯。鉴于英汉新闻标题存在以上特征差异,根据翻译实践和体会,译者在遣词造句时可以注意以下方面,采取翻译策略:
(一)概括新闻要点,化面为点
汉语新闻标题通常具有全面性,将全文内容概括在内。而英语新闻标题力求短小,常省略一些非必要结构和内容,使用名词短语来概括大致内容。因此如果照搬汉语标题的内容,容易使标题显得冗长。提取汉语标题的要点,化面为点,才容易符合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特色。
例19: 南大教师10万元“穷游”50国。
A Chinese Teacher Travelled to 50 Countries on a Budget.
例20: “洋眼看天津”:治安有序 小吃美味 煎饼果子力克“津门三绝”。
Tianjin in Foreigners’ Eyes.
此两例中,汉语标题可谓是极具全面性,而英语新闻标题则只提炼了原标题中的要点。如在第一例中,英文标题省去“南大”“10万元”这类非必要内容,只将核心要义传达给英文读者。在第二例中,原汉语标题全面细致,如若全部译成英文则显得过于冗长,译者只提炼了其中心思想“外国人眼中的天津”,将更多表述空间留给正文内容。
(二)省略无实义词和修饰语
英文标题力求简洁明了,常使用一些名词短语,如短语表达不清,也会使用句子,但也会尽量省去一些无实义词或修饰语,力求标题的短小精悍。译者在处理长汉语标题时,如必须表达全面,也可使用一些词的省略来简化标题。例如:
例21:14-Year-Old Becomes Youngest to Swim Across Large US Lake.(=A 14-Year-Old Boy Becomes the Youngest to Swim Across Large US Lake.)
十四岁男孩成为最年轻泳将跨越美国大湖。
此例中,英文标题省去了冠词、助词以及非必要的名词,以此来缩短标题长度,力求短小精悍。
(三)选用小词或缩略词
除了使用省略,英语新闻标题也会使用一些简单的小词或者缩略词,不仅使读者阅读起来不费力,加快了阅读标题的速度,也避免了标题的冗长,例如:
例22:NASA tracking Asteroid TB-145 with radio telescopes.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用射电望远镜跟踪小行星TB-145。
例23: Smart Wearable Market Set to Boom.
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蓬勃发展。
此两例中,“NASA”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缩写。“boom”也是一个简洁生动的小词,用一个词就表达出了服装市场欣欣向荣、蓬勃发展之感,使用缩略词和小词,使得新闻标题在做到简洁的同时又不失活力。
(四)使用冒号
英语新闻标题有时也会用到冒号,不仅可以起到解释标题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缩短字符,将句子变为短小精悍的名词短语,不仅符合英语世界表达习惯,还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抓人眼球。
例24:China Cooks: Masters at Turning a Turnip into a Flower.
中国厨师能把萝卜变成一朵花。
(五)化漢语修辞为英语修辞
汉语新闻标题和英语新闻标题都善于使用修辞,但常使用的修辞并不相同,因此在翻译时转化为符合英语语言习惯的修辞尤为重要,比如头韵、双关等。例如:
例25: 人情花销高,春节成“春劫”。
Spring Festival Turns into “Spending Festival”.
例26: 誓将守口如瓶。
A Vow to Zip His Lips.
在第一个例子中,化汉语的谐音修辞为英文中的头韵,修辞效果并没有减少,朗朗上口。在第二例中,原本标题中使用了成语,而译者巧妙地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使读者印象深刻,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六)时态多用现在时
为了给人以新鲜出炉之感,英语新闻标题常使用现在时。因此在做新闻标题的英译时,也可将包含已发生事件的合适的汉语标题译成现在时,增加报道的生动性,但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例如:
例27: 全国3491人取名“奥运”。
Chinese name their kids “Olympics”.
四、结语
汉英新闻标题各有其特色,也存在一些差异,在做汉语新闻标题的英译时,既要使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对等,还要力求使英译文符合英语世界的表达习惯。因此,译者必须了解新闻的相关背景,掌握标题背后隐含的信息,在追求忠实性的同时,还应在措辞、结构、修辞、时态等方面下功夫,尽量使用一些小词、新词,省去一些非必要成分,多使用英语常用的修辞和时态等,发挥英文特点,使英语新闻标题更加简洁、地道,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新闻作为对外传播中国声音的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新闻翻译,做好标题英译,才能使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让世界更多地听到中国的发声。
参考文献:
[1]郭中强.新媒体背景下的汉语新闻英译研究—以《中国日报》手机报为例[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2]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刘宓庆.新编英汉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4]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3.
[5]张健.报刊语言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