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艺术创作中综合材料的多维化拓展
2022-06-24谢玉婷
谢玉婷
摘 要:随着当代艺术的发展和新时代要求的改变,教学模式应不断发展和变革。综合材料课程以综合性、实验性、多元性的材料媒介为线索,在继承传统课堂教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线上网络交流,促进教学与艺术创作的有效融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程中将学生灌输式的被动学习方式有效地转化为个性化、探究式的主动学习方式,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重新认识材料,认识创作,使其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自如运用各种媒材创作新颖而富有生命力的作品,从而发挥更大的创新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教学;综合材料
一、综合材料课程教学现状
综合材料即混合媒介,泛指在艺术创作中有机地运用各种媒介材料进行创造的视觉语言。综合材料创作中,创作者通过将油性材料、水性材料、矿物材料,乃至泥土、染料、玻璃等材料交编成一幅综合作品,表现出特有的生命力[1]。综合材料打破了传统画种的限制,具有综合性、实验性、多样性和可探索性。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潮流中,综合材料以开阔的包容性与新颖的创作手法著称。随着综合材料的发展,其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也愈加丰富,对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合材料课程具有过渡功能,能让学生由传统的写实基础训练过渡到创作。目前,平面思维在许多学校所开设的艺术课程中普遍存在。因此,未来的教学思维应实现单维度向多维度的转变。综合材料发展至今,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生自身对于综合材料课程了解不够,学校没有重视综合材料课程对学生的有益效果,综合材料课程的线上教学如何展开等。这些问题激励着教学者进行不断思考与探索。
二、综合材料课程教学模式
(一)线上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创作相结合
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自主性是网络教学的特点,也是大学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特性。网络教学使用虚拟课堂,使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可以在异地进行,但如何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是网络教学的一大挑战。本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线上网络,在继承传统课堂教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有效实施,将学生的学习转为个性化、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同时通过网络软件的即时共享、点对点通信和弹幕等功能,师生间、学生间能够实现有效交流。
(二)材料实验转化为材料思维
材料实验是初期课程的主题,教师要在创作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基础上,鼓励学生去感受综合材料所创造出的肌理与痕迹特征,去尝试运用特性各异的材料,或利用废弃物品进行“旧材新用”,使用不同的工具,采用多种制作方式,得出不同的形态结果。同时激发学生去构思、探索并获得多维度元素构成的基本秩序与法则,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做到“寻找感觉、研究逻辑、掌握方法”。
具体地说,“旧材新用”是指利用常规材料的不同状态或使用手法进行设计,将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纸、照片、布片和其他小的纸质纪念物排列起来,粘贴或附着于画底。如林欣烨的作品《谁关住了谁》(图1)。她把杂志上的动物形象剪下来,和枝叶一并拼贴在白色铁栏外,寓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冲突。人类打着保护动物的名义将动物关入笼子,限制了动物的活动范围。以动物的视角来看,如果关在笼子里的是人类,限制人类的活动范围,那人类居住的城市是否会逐渐恢复成以前郁郁葱葱的森林?作品通过拼贴的表现手法反思人类的所作所为,其价值体现在把材料技法转化成当代的思考方式与创作意识,使其变成一种更有意义的多维度的表达方式。
(三)发掘材料的内在精神与价值
学生作为创作个体,有着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思想认识上的差异,这使得每个人对同样的材料会有不同的认知和感受。因此,课程初期需要在材料选择时考虑学生的共同感受,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除了材料表面的单一性和物质性,更要发掘其内在結构的精神性与价值。艺术作品的呈现,除了要在视觉上传达美感,还要结合材料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形成多维度的创作路径。上述的“旧材新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结合材料创作可以把二维的点、线、面、肌理、材质、构成等元素转化到三维的艺术表达。此外,本课程也鼓励学生探索新材料。新材料未必是新的物质元素,它可以是原来被忽略或从未应用于创作的材料。
三、综合材料的创作路径
(一)重新认识材料,认识创作
在线上授课的情况下,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对材料认识不够,或操作不当的情况。学生往往不敢尝试新鲜材料,在材料选择上单一,因此限制了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对创作的思路。此外,学生可能对材料特性、加工工艺和制作方法不熟悉,因此限制了个人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学生不一定具备购买任意材料的条件。
为应对这些问题,本课程鼓励学生使用身边常见、自己熟悉的简单材料,甚至是生活中的食品、物品和废品,对其进行二次利用。这使得学生在材料选择上做到简单选择、直接使用,并对所选材料具有一定了解。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材料、认识创作,教师可以制作大量的实验解说视频,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材料与技法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具有勇于尝试与创新的精神,在面对简单的材料时要敢于打破对其固有概念认识的局限,并赋予它全新的意义。
(二)发挥个人创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综合材料最大的魅力是它没有固定的画面要求,可以是平面的、立体的等等。同时它也是开放的,能够给予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学生在动态的互动探索中,了解材料、运用材料,并通过实验、实践、创造、观摩、研究、讨论和鉴赏,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个人创意,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
(三)有机地引入多元化材料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以多元化方式参观以综合材料为主的艺术作品展览,同时向学生介绍材料与技法方面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观看其他人的作品,并进行对比、研究、讨论和鉴赏。这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新高度去思考,从而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顺利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任务。在基础教学过程中有机、有序地引入新的材料,探究材料技法的前沿方向,在研究师承前人工具基础的同时,提倡个性化的艺术表现方式。探索如何结合行为和工具,利用它们创造出不同的形态,获得独特的美感。
四、综合材料的多维化拓展
(一)画种与学科的融合
从艺术角度出发,综合材料可以结合不同画种的优势创作出更适合现代人的绘画艺术形式。综合绘画消解了不同画种之间的界限,也弥补了传统绘画材料的缺陷。教师要引导学生选用合适的材料去表达自己的创作思维。在画种与学科的融合中要注重适度原则,不能出现生搬硬套、融而不合的现象,比如有的课程会盲目地把不同材料混在一起。可以运用设计与绘画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的视觉效果较好,但不可忽略了绘画的主旨精神内涵。大学综合材料课程可以借鉴国画、水彩、油画、版画等的优势进行创新应用,同时也可以结合设计的方式把综合课程从更广的范围进行拓展,使综合材料融入一些创新设计形式和手法,实现设计作品的最优化。这不仅是设计方式的创新,更是未来的设计发展趋势。
(二)综合材料与主题的结合
该课程鼓励学生采用两种创作方法:一是从材料的特性出发寻找适合的表现主题和内容,二是先选择创作主题然后选择合适的表现材料。选择好的主题,包括对社会现实的感觉、情感、观念、思想等,能赋予材料生命力。
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综合材料课程中不管哪一种材料,都要紧密贴合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注重艺术的理念。当代大学生可以对社会、现实、情感、观念、思想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思考,并以此为起点,用一种日常的模式建构出别样的空间形式语言,引导人们对被遗忘、被忽略的问题进行再次思考和重新定义。在创作中,他们将抽象的思考融入具体形式,以自己的视角,去表现身边的事物。
(三)利用综合材料实现多维化拓展
1.利用植物实现多维化拓展
利用植物自然生长的特性,将其拆解、重组,变成赏心悦目的装饰作品。如林慧敏的作品《新生》(图2),枝条的枯落,并不意味着生命意义的终结,它与彩色毛线的结合可以焕发出另一种生命。她利用平面中的点、线、面元素结合不同材料的质感、色彩和造型,丰富了视觉语言,增强了画面的表现力,把并不和谐的元素结合起来达到画面的完美。
2. 利用石膏粉实现多维化拓展
石膏粉作为一种医用材料,容易购买,价格便宜。在工艺领域当中,一般是用于翻模,亦可进行身体翻模,是一种韧性很大的材料。学生在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石膏粉进行创作。如王祝森的作品《肌理》(图3),他把保鲜袋的肌理赋予石膏表面,盖上他想要遮盖的印记,使作品形成的肌理更加自然。这种平面化的视觉语言具有一种多维的形式感,给予观者无限想象。
3. 利用蓝晒法实现多维化拓展
蓝晒法是一种古老的摄影方法,它制作的过程神秘而有趣,制作出的照片可以保存上百年,因此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这种基本的印相法能产生一种带有蓝色中间色调的白色影像和阴影部位,通俗地说,就是利用紫外线和化学感光剂产生的反应进行成像,不需要相机,不需要专业的暗房,只要经过阳光曝晒和水洗,就能制作出精美的照片。可以通过收集植物、瓶子、颗粒状物等,通过紫外线强度的变化在平面中创造不同的光影肌理,如林慧敏的作品《拓记》(图4)。她运用蓝晒法将植物的美丽姿态和独有的纹理记录下来,把现成品通过平面的方式来展现,充分体现蓝晒法中的光影变化技巧,这是蓝晒法中的重点也是趣味。由此可见,蓝晒法在追求韵味和意境的同时,也在追求实验性的体验感。
4. 利用塑料袋实现多维化拓展
塑料袋经常被视为污染环境的废物,而人们对于塑料袋的印象普遍也是难降解,使用方便但是美观性很差。但是,普通的塑料袋也能显示出多样的色彩和图案。塑料袋隐藏的美,可以通过拉撕、热熔、拼贴等方式来展现。
可见,在综合材料教学中,普遍使用的简单材料都是那些容易买到且易加工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在可用的、有限的简单材料中进行设计,发挥主动创造精神,提高创新意识,用简单的材料在表现形式上创造出不简单的形态和效果。
对“美”的思考不应局限于课堂。学生要勇于打破常规,增强自身的观察、感受、表达、创造等能力。综合材料课程这种特有的开放、包容、多元的特点,能让年轻人对所在的时空、所处的环境,以及生命的意义重新进行多维度、多尺度的思考。
五、结语
綜合材料课程的设计和开展是一个“旧材新用”的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创作和相互观摩学习,学会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学生运用不同材料,赋予作品不同的视觉感受,发掘形式多样的思维空间,并通过各种材料的组合,产生不可预计的效果,这也正是学习的乐趣所在。学会如何运用综合材料,准确、有力地表述主题,给人视觉享受,并发掘其内在的精神内核与价值是本课程的目标。
在整体课题研究和设计中,综合材料课程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材料视觉和触觉特性的了解,在突出材料自身魅力的同时构建立体化的形态语言,让学生了解材料、熟知材料、掌握材料、运用材料,最后尽情地体会材料的独特形态和组合魅力。同时,通过不断地释放创造力,学生能够提高对材料的理解力与感知力,进而加强对材料的创新意识、空间思维和多元化的理念,形成多维度的创作路径。这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模式,是新时代一个大胆的探索。本课程希望能为构建综合性、多元化、开放性的育人目标作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冰.艺术教育中的综合艺术教育探究[J].艺术评鉴,2020(9):88-89.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