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RTK技术在矿山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探讨
2022-06-23葛尊国
葛尊国
(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兰州矿产勘查院,甘肃 兰州 730046)
矿产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有限,为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应不断加大矿山地质勘查力度。在勘查过程中,可以采用先进的GPS-RTK技术,通过对该技术的熟练运用,能够给地质勘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促进勘查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
本文就GPS-RTK技术在矿山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探讨。
1 测区概况
勘查区位于甘肃省玉门市,2000系地理坐标为东经:97°15′29″~97°25′29″,北纬:40°36′31″~40°38′31″。一条简易公路与勘查区相连,交通条件比较便利,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勘查区交通位置示意图
勘查区为低山丘陵地形,山势不高、地势起伏不大,海拔在1630m~1800m左右,相对高差从50m~150m不等。勘查区是典型的半沙漠大陆性气候,夏热冬冷,最高气温约为37℃,最低气温约为-28℃。
勘查区人烟稀少,南侧有一座脉石英矿,处于生产阶段。本次勘查的主要工作量是一级GPS控制点测量、剖面线和1:2000地形图测量。下面重点对该矿区地质勘查中GPS技术的应用展开分析。
2 GPS技术在矿山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2.1 控制测量
本次地质勘查选用的是CGCS2000坐标系,如图2所示。高程基准选用的是1985国家高程基准。勘查区网络信号好,所以决定采用GSCORS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进行施测,控制测量以GSCORS作为起始数据,通过GPSRTK控制测量的形式施测,实地踏勘、桩位埋设、数据采集以及误差计算等工作,全部按照现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规范的规定要求执行。
图2 CGCS2000坐标系示意图
(1)选点与埋石。GPS控制点之间无通视要求,在点位选埋的过程中,可依据现行《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 2009-2010规范的规定要求,将控制点选埋在交通条件便利、地面基础稳定、距离反射卫星信号物体远、视野开阔的位置。
为提高选点效率,可在1:10000的地形图上进行室内选点,点位初选后,由外业人员负责实地踏勘,根据踏勘结果,对点位加以修改,确定最终点位后,开始埋石。选点时对控制点覆盖问题全面考量,共布设GPS一级控制点15个,用WTJ1…15表示。所有点位均与高压线路、无线电发射台保持足够的距离,不会受到干扰。标石选用的规格为10×10×40cm,在中心钢筋上刻有十字,桩面标有点号,以WTJ的字样标注。标石埋好后,提交各点的记录和GPS网的选点网图[1]。
(2)野外观测。本次地质勘查中,野外作业选用南方银河6号型GPS接收机(如图3所示,)两台,采集控制点坐标,严格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的规定要求开展测量工作。仪器使用前,精确对中、整平,观测开始前和观测完毕后,分别量测一次天线高度,两次量测的高度差≤±3.0mm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天线高度,记录到观测手薄中。开展野外观测作业时,设置好GPSRTK的坐标系统和中央子午线,对平滑次数加以设定,利用CGCS2000系统,采集3~4个E级GPS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求得相应的转换参数[2],利用的工程文件,在其他的2~3个E级GPS控制点的基础上进行检核,确保所测坐标和高程结果满足《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要求。
图3 南方银河6号型GPS接收机
2.2 地形图测量
为满足项目所在地多金属矿区地质勘探工作的开展需要,在矿区范围内进行1:2000地形测图5km²。
将经过蒸馏水清洗烘干后的丝瓜络纤维,按1:8的浴比置于1 mol/L三乙胺中浸泡18 h,浸泡后用蒸馏水清洗至pH值为7,再用蒸馏水洗涤3次,烘干。
本项目中,矿区的地理位置在高山上,山坡的坡度均>25°,故此可将该矿区归入到高山困难地区的范畴。此类地区的地形图测量应采用5.0m的基本等高距,可以任意对地形图分幅,图幅的编号用每个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2.2.1 地形测图的精度要求
矿山地质勘查中,地形测图的基本精度要求如下:
(1)数字高程模型格网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超过0.1条基本等高距;地形点的最大点位间距要保持在40m~50m之间,地形图高程注记精确到0.01m。
(2)在本矿区中,采用数字化测图的方法开展地形测图工作,具体是指以数字的形式,对地形图上的要素进行表达。数字地形图包含的数据较多,如控制点、境界、居民地、水系、土貌、土质、交通、管线、植被、垣栅、其它的地理信息数据等。
(3)在对数字地形图中的地理要素选取与综合时,可以参照相应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式或编汇规范。与数据质量相关的元素如下:数据源、精度(属性、位置、时间)、完整性、逻辑性等。
2.2.2 图根控制测量
2.2.3 地形图测量要点
(1)测绘方法。在测绘本矿区1:2000比例尺地形图时,采用的测绘方法为全站仪极坐标法、GPS-RTK全野外数据采集测图法;测绘前,转换相关参数,不允许超出规范要求的转换参数计算范围,保证转换后的参数精度符合本矿区的测绘要求;参数转换后,分析检验参数选取的可靠性,采用实测检查的方式将检查点设置到测绘区域的边缘、中部位置。根据实测结果显示,高程较差≤±3cm,平面较差≤±5cm。
(2)基准站布设。实地考察地形地貌,掌握数据链通信覆盖情况,在测图面积范围内合理布设基站;基准站选在视野开阔、地势较高处,作业半径控制在8km以内,基准站周围无高大障碍物、无强干扰磁场、无反射卫星信号物体,确保基准站正常接收卫星信号。
(3)流动站作业。流动站作业采用固定解成果,有效卫星数量不得小于5颗,PDOP值不允许超过6;流动站参照基准站的相关设置,保证测量模式、基准参数、转换参数、通信频率设置都与基准站的设置相同;选在视野开阔的区域初始化流动站接收机,确保信号接收免受物体干扰;在流动站正式作业前,试测已知点,检测数量不小于2个,要求试测结果与已知点成果的平面差不得超过30cm(即地形测图上偏差不得超过0.15mm),高程较差不得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5,控制在40cm以内[4];流动站作业时,当出现卫星信号失锁情况,作业人员需立即初始化流动站,初始化后试测已知点,待检验合格后方可继续作业;在当天作业完毕后,操作软件传输存储野外作业数据,在计算机内备份数据,以免数据丢失。
(4)数字化地形测图。在不同基准站作业时,流动站要检测地物重合点,或者检测地貌特征点,要求检测点在测图上的平面较差不得超过0.6mm,高程较差不得超过基本等高距的1/3;在地形测图绘制中,根据测点获取的数据自动绘制草图,草图编号与测点编号、仪器编号一致。绘制后,检查校对测点编号是否正确无误,及时纠正错误的编号;数字化地形测图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模式,根据外业测量数据实时成图、实时确定测点层性,保持测量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连接关系,提高内外业同步作业效率。
(5)数据检查。在野外作业后,作业人员及时检查数据是否完整,剔除无效数据、作废数据,重点检查重测数据、补测数据的正确性;在检查无误后,作业人员借助软件生成原始数据,建立起与计算机的通讯,将原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端,备份数据。
2.2.4 编辑处理
数字化地形图与常规的地形图不同,对后续的编辑处理要求较高,编辑过程中,应当以RTK野外数据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作为支撑,运用南方测绘仪器公司编制的成图软件CASS9.1,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完成图形编辑。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1)在计算机系统中,对原始数据文件中的控制点数据、地形、地物点数据以及修正数据加以分类,分别对各类数据做编辑处理。生成等高线时,要先组成DTM网,以此来确定相应的特征线,包括地性线的走向、断裂线以及边界线等。当以等高线数据构建三角网时,应将等高线作为特征线处理。
(2)采用分层的方法表示数字地形图,分层方法、图层命名全部采用统一的格式,借助CASS9.1软件,结合原始数据,计算机系统能自动生成图形,当需要批量生成图形时,可以选择批量处理软件。生成图形的过程中,可进行人机交互式的图形编辑,使生成的图形满足使用需要[5]。
(3)在计算机系统中进行以下编辑处理后:DTM组网、修改、删线、连线、分幅以及注记等,便可生成与实地相符的图形,随后通过数字的形式,对图形进行存盘和输出打印即可获得数字地形图形。
2.3 勘探剖面测量
勘探剖面的目的是为正确圈定矿体、了解矿体各部分的结构及形态而开展的一项测量工作,能够为矿山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2.3.1 勘探线剖面测量
在开展此项测量工作时,要先布设起始剖面点的端点、剖面控制点。为提高点位的选择效率,在矿区已经测得的1:10000地质图上选取点位,经外业人员现场确定后,对标志进行埋设。随后利用GPS-RTK联测,采集到的数据作为剖面线的起始数据[6]。从剖面的起始端点,按各条剖面线间的距离与方位,通过解析法,推算出理论坐标,以此作为主要依据,利用RTK精确放样测定。施测时,应确保精度指标与现行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相符,以架设基站的形式,利用控制点数据,对坐标系进行设置,并完成点位校正。
2.3.2 剖面图的内容
剖面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剖面图的名称、编号、纵横比例尺、剖面的实测方位、高程线、图廓线、投影平面图以及剖面地形线等。
3 结论
综上所述,矿山地质勘查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的工作,为提高此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可对GPS-RTK技术加以合理应用。未来一段时期,要加大矿山地质勘查相关技术的研究力度,除对现有的技术改进和完善外,还要开发一些新的技术,使其更好的为矿山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