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2-06-23黄莹莹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课文情感语文

黄莹莹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教学成效十分显著。但是在实际的情感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已经被相关学者多次提出,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尚未得到根本上的解决。在新时期,情感教育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需要采取针对性、可行性的教育策略,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由专业人士精挑细选出来的,情感比较丰富,且具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认为课堂中的时间十分有限,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消耗在情感教育环节,导致情感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对此,语文教师要从教材出发,尤其是在备课环节,要用心研究和分析课文,将其中的情感因素提取出来,且放大情感因素的教学,使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有更深层的理解,提高情感教育的整体教育效果[1]。

比如,在学习《乡下人家》时,这篇课文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但是要想使学生对田园生活产生热爱之情,教学难度较大。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观察,要使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节奏、语气。在学生朗读完成之后,语文教师可以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让学生再次尝试朗读。同时,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乡村生活的魅力体现在哪里。通过语文教师不断地引导,能够使学生对乡村生活产生向往、热爱之情,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课文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细腻的情感。部分学生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理解起来难度较大。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多了解学生,必要时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围绕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或者比较关注的话题展开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对课文中的内容进行思考,产生真实的学习感悟;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中知识的自我消化,准确地掌握课文中的情感,有效提升情感教育的效果。

比如,在学习《慈母情深》时,这篇课文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母爱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大部分学生习惯了母亲的爱,反而意识不到母亲对自己的爱。对此,在经过一定的学习之后,语文教师可以提出简单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谁能通过生活中简单的小事,说一下父母对自己的爱?你们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有哪些描写母亲的句子,对你的印象最深?语文教师要将这些重点句子挑选出来,重点进行阅读。在这篇课文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家务,或者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三、创设情境教学环境

隨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在语文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比较复杂或者抽象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比较陌生,如果教师仍然沿用以往口头式的讲解方式,可能会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信息技术不同于以往的教学形式,在内容上比较丰富,且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画面感较强,是提高情感教育效果的重要教学手段。通过有关学者的实践表明,这种类型的教学形式比较直观,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情感教育的效果十分显著[2]。

比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时,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这部分的学习内容比较陌生,具有一定的年代感,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观,以及被毁灭的景象,学生很难想象,这篇课文所表达的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十分强烈。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索关于圆明园的图片,或者让学生观看相应的纪录片,使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课文内容的信息,知道当时社会背景下所发生的事情。在听觉、视觉等身体器官的刺激下,能够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语文教师要通过进一步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此外,语文教师要使学生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中的情感教育十分重要。对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寻求多种情感教育策略,保证每个学生通过情感教育,都能够有所进步、有所提升,在扎实学生语文学习基础的同时,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课文情感语文
情感
台上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