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跟着课文学写作浅析

2022-06-23翟菲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周亚夫石拱桥藤野

翟菲菲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将教材中的主题与课题研究过程中所构建的阅读主题有机结合,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的阅读主题群,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征和不同主题群,构建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和探求不同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整体性的重构。

一、认真研读课文,抓住课文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品析人物形象,学习抓人物典型特点的方法

比如学习《藤野先生》,以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藤野先生在作者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来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典型事例,并通过关注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具体语句来分析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写藤野先生之外的清国留学生、仙台工作人员、诬蔑“我”的日本同学等人物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写这些人从反面衬托出藤野先生的高尚人格——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在此基础上,这节课的写作小练笔就定为“老师二三事”。同学们在这次练笔中特别注意表现老师的典型特点,比如数学老师神奇的画圆技术、历史老师潇洒的板书、语文老师特有的大嗓门……因为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人物形象刻画上非常生动,或幽默或深情,各有千秋。

二、拓展空间,以课堂小练笔为契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并能高于生活的进行艺术创作

学习《中国石拱桥》时,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多种形式的说明方法把握事物的主要特征,这也是本单元的阅读和写作重点。比如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就举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因为这两座桥最能代表中国石拱桥的成就,而且本身可以互相对照和补充。

同时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分析和领会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体会其作用。如在体会打比方的作用时,给出两个句子“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和“石拱橋的桥洞成弧形”,对照之下,孩子们对打比方的生动形象作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且还能在自己的作文中灵活运用。

在随后的练笔中,我要求学生使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笔袋的两个以上特征。孩子们尝试着使用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说明了笔袋的款式、容量等特点,虽然是首次尝试写短篇说明文,但因为训练点比较单一和集中,孩子们也模仿得有模有样。

这样,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拓展空间,以课堂小练笔为拓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进行创作。

三、例文引领,给出能够模仿的例文篇章,从文章结构布局上训练学生构思文章的能力

《周亚夫军细柳》重点勾画出周亚夫这样一位“真将军”的形象。这篇文章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为了能让学生理解这种写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我在课堂中着重做了如下引导:

抓住核心问题。汉文帝为什么称周亚夫为“真将军”,引导学生从各个人物形象来看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如“军门都尉”“壁门士吏”“群臣皆惊”等写法,学生都能轻而易举地分析出来。

抓住难点问题。从侧面层层蓄势借以突出周亚夫的“真将军”形象。文章开头先是以“匈奴大入边”渲染军情危机的气氛,奠定了整篇文章的环境基调;然后以霸上、棘门军“骑送迎”来为与下文细柳军的军纪严明对比做铺垫,然后通过第一次“不得入”时军门都尉和第二次“不得入”时壁门士吏的两次语言层层蓄势,终于在周亚夫出现时,刚正不阿地说“请以军礼见”,至此一个恪守职责、刚正不阿的真将军站立在读者眼前。

在随后的作文写作训练“母亲小传”中,我先是布置了准备作业——与母亲聊天,聊聊母亲所经历过的社会生活,选择一两件典型事件来表现母亲最鲜明的特点。同时注意运用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来表现母亲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继续走在研究和实践的路上,不断地探求和摸索,加强实践出真知的锻炼,创造出更充实、更有效的课堂,愿每一位同学展现出自己最精彩的风姿。

猜你喜欢

周亚夫石拱桥藤野
江西“乱石拱桥”曾引全国效仿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读出民族自豪感来
藤野先生谈鲁迅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家乡的石拱桥
皇帝赐宴却不给筷子,什么名堂?
因能力他拯救了汉室江山,又因耿直他含冤下狱闭食自尽
《美人心计》剧外周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