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外来中药奇亚籽的中药药性探讨

2022-06-22张瑀珊张建军王淳赵一弘张维张睿乐娜张睦焓赵丹萍汤如莹王林元

环球中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药性中药研究

张瑀珊 张建军 王淳 赵一弘 张维 张睿 乐娜 张睦焓 赵丹萍 汤如莹 王林元

奇亚籽(Chia seed)是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芡欧鼠尾草(SalviahispanicaL.)的种子,原产于墨西哥北部等地区,亦称奇雅子等。自公元前1500年, 奇亚籽就一直是当地人补充营养的一种天然植物[1],在控制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等方面的效果已得到证实。奇亚籽目前已引入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功能产品和保健食品当中。在美国已有奇亚籽与我国传统中药火麻仁、亚麻子配伍使用[2]的功能食品上市,因此研究奇亚籽的中药药性,可以更好地推广其在我国与传统中药的配伍应用。

中医药自两千多年前以来就有外来药物引入与应用的传统,至今仍有数百味外来中药被广泛使用[3]。笔者结合外来药物的历史渊源,提出了科学研究新“外来中药”[4]的必要性和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理论探讨→药性验证→临床实践”的研究策略[5],对玛咖[6]、锯叶棕[7]、蔓越莓等外来植物药进行“中药化”理论研究,并对阿萨伊[8]、玛咖[9]等新外来中药进行药性验证实验,形成了新外来中药的研究范式[10]。本文通过文献研究,主要参考9篇临床试验文献、74篇药理作用文献等,总结归纳奇亚籽的临床应用、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经过理论分析与探讨,提出奇亚籽的中药命名、性能及功效,以利于其与传统中药的配伍应用。

1 奇亚籽的基源形态与国内外市场情况

奇亚,学名芡欧鼠尾草(SalviahispanicaL.),原产地与其遗传多样性中心在墨西哥地区[11],因其种子具有的食用、药用价值而被在欧洲等地广泛种植[12]。中国暂无大范围种植记录[13],因此目前我国使用奇亚籽多依赖进口[14-15]。奇亚植株高可达1米,枝近方形,叶对生,叶片边缘呈锯齿状;花两性,花冠小,花部合生,花瓣多为紫色,偶见白色,自花传粉率高[16]。

奇亚的果实为4个小坚果,椭圆形,种子每果单生,种子长约为1~2 mm,表面灰色或黑色,并伴有不规则的棕色、黑色、白色斑点,光滑。因其在生长过程中不能受到霜冻的干扰,故多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7]。

奇亚起源于古代中美洲,最初是作为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的主要主食来源应用并种植的一种农作物。其种子奇亚籽更是一种古老的油籽,也被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用作食物。早在公元前1500年,人类就已有食用奇亚的历史。传统上,奇亚的种子被用于食物、民间药物、初级化妆品和宗教仪式等。由于其富含的优质脂肪及蛋白质等,具有营养和治疗潜力,数千年以来,奇亚籽在许多国家被广泛使用。直至现代,对于奇亚籽的应用价值已被多国认可,美国已有奇亚籽与火麻仁、亚麻子配伍使用的产品上市的记录。研究其中药药性更能指导奇亚籽在我国与传统中药配伍使用,发挥其药食两用的应用价值。

图1 奇亚籽

目前,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数据信息显示,我国已有的含奇亚籽原料的产品包括奇亚籽压片糖果、奇亚籽大豆肽冲调粉(方便食品)、木瓜奇亚籽固体饮料与奇亚籽水凝面膜等。种类虽多,但奇亚籽对现代人群常见的肥胖、高血压等亚健康状态的药用价值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及利用。因此,基于现有的奇亚籽临床研究、药理作用等开展奇亚籽中药药性的理论研究,可以促进奇亚籽在医疗保健领域与传统中药相互配伍,开发具有减肥、降血糖等作用中医药医疗健产品,发挥中医药复方配伍的应用潜力。

2 奇亚籽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药理研究进展

笔者综合检索到的人体临床研究文献,佐以动物或细胞药理机制研究实验结果与化学成分研究结果,归纳总结奇亚籽的临床应用如下。

2.1 奇亚籽的主要化学成分

奇亚籽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及活性化学成分。

奇亚籽中的脂肪酸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如α-亚麻酸和亚油酸等,其中α-亚麻酸含量约占六成左右[18]。奇亚籽含有已知自然资源中比例最高的ω-3-亚麻酸,具有保护心脏、肝脏、降低血压、抗过敏和抗糖尿病作用等生物活性,是一类具有极佳应用价值的化学成分。在常见的种子如玉米、花生、葵花籽的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通常以ω-6脂肪酸为主。而在奇亚籽中,ω-3脂肪酸占不饱和脂肪酸的多数,是为人体补充ω-3脂肪酸的极佳选择。奇亚籽所含蛋白质占总成分的16%~26%,属于植物中蛋白含量水平较高者,并具有多种益处,尤其在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等方面能够发挥较大作用。

奇亚籽中膳食纤维占总成分的23%~41%[19],其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与水混合后在奇亚籽表面形成一层胶状物质,具有较为滑动的口感。这类物质可以增加饱腹感,对于改善肠功能、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消化系统的健康。

奇亚籽中酚类及黄酮类化合物作为抗氧化功能性成分[20],主要包括迷迭香酸、咖啡酸、水杨酸和类黄酮、杨梅素和槲皮素等[21]。

奇亚籽中挥发油类物质主要由倍半萜组成,主要成分为石竹烯,其具有潜在的抑菌作用,具有防治植物病原真菌以及细菌的作用[22]。

2.2 对代谢综合征治疗可能有效

Guevara-Cruz等[23]对符合代谢综合征的3个阳性标准的受试者进行临床观察,使用含奇亚籽的脱水混合物饮食为试验组,结果所有参与者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腰围都有所下降(P<0.000 1);然而,在葡萄糖耐受性测试后,只有试验组血清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和血糖生成指数降低。考虑到当地的食物和人群的遗传变异,试验组的饮食模式的干预对特定的代谢综合征可能有治疗效果。

2.3 有可能应用于减肥

Toscano等[24]招募年龄在35至65岁,BMI在25~35 kg/m2的超重受试者在12周内每天补充35 g奇亚籽原粉或安慰剂,服用奇亚籽原粉的受试者可观察到显著而离散的体重和腰围降低。考虑到膳食纤维可以改善饱腹感[25],减少热量摄入,促进体重减轻,研究中使用的奇亚籽原粉和安慰剂含有相似量的膳食纤维。然而,正如Vuksan等[26]所证明的,奇亚籽中存在的纤维具有高粘度,可以在胃肠道中形成凝胶,而安慰剂不具有这种粘度特性,这可能是奇亚籽原粉对饱腹感的附加效果的来源。Silva等[27]在针对5~10岁的青春期前肥胖儿童进行的研究中,让每个儿童每天补充25 g奇亚籽原粉或玉米淀粉安慰剂,75天后没有观察到体重减轻等阳性结果,这可能与儿童群体正在成长有关。

亦有较多动物实验研究奇亚籽的减肥作用机制,例如de Miranda等[28]认为奇亚籽的减肥作用并未改善动物的代谢参数,但恢复了肠道屏障的完整性;de Souza等[29]认为奇亚籽的减肥作用在于预防肥胖;Fonte-Faria等认为奇亚籽的作用在于增加了动物的葡萄糖耐量[30],逆转脂肪组织氧化应激,改善高糖饲料引起的脂肪组织功能障碍[31],降低肥胖引起的葡萄糖耐受不良和生化异常[32]等。Marineli等[11]设置高脂肪高果糖饮食诱导的体重增加、氧化应激和血浆及肝脏脂质过氧化的Wistar大鼠,以奇亚籽原粒或奇亚籽油相关的不同饮食结构及不同的治疗时间进行干预,发现无论治疗时间长短,奇亚籽原粒组和奇亚籽油组表现出相似的抗氧化能力,提示饮食中的奇亚籽原粒和奇亚籽油可以改善肥胖大鼠的抗氧化状态,降低脂质过氧化,从而降低体内氧化应激,对肥胖大鼠产生减肥作用。

2.4 对高血压有效

Toscano等[33]给治疗组和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在12周内每天补充35 g奇亚籽原粉或安慰剂,测量血压、炎症、氧化应激及一氧化氮指标,结果显示奇亚籽补充组所有患者的24小时动态收缩压均显示了降低,可以说明奇亚籽原粉对高血压患者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San等[34]从奇异籽原粒中分离得到奇亚籽蛋白分离物,在体外细胞研究中发现奇亚籽蛋白酶水解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催化位点相互作用,因此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具有较高的抑制能力,具有降压潜力。

2.5 对Ⅱ型糖尿病有效

Vuksan等[35]对77名Ⅱ型糖尿病伴超重或肥胖患者进行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两组平行。在6个月内进行热量限制饮食,其中一组给予整粒奇亚籽30 g/(1 000 kcal·d),另一组给予燕麦片36 g/(1 000 kcal·d)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奇亚籽试验组受试者比燕麦对照组减掉的体重更多,腰围减少更明显,特别是具有抗糖尿病性的血浆脂联素水平在试验干预组升高6.5±0.7%,对照组无变化。

Silva等[36]研究奇亚籽原粉饮食对Wistar大鼠糖脂稳态和肝、肠形态完整性的影响,发现经奇亚籽喂养大鼠的血糖浓度较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隐窝深度和肠肌层厚度均较高。结果表明奇亚籽对促进消化、降血糖均有一定程度的作用,能够改善动物肝脏的脂质和血糖分布,减少脂肪沉积,增强肠道功能。

2.6 对血脂异常可能有效

Tenore等[37]对中度血脂异常健康受试者进行为期16周的试验,首先接受4周安慰剂治疗,随后接受8周试验品治疗以及4周的随访。在8周的试验品治疗过程中,52名受试者每天服用4粒CSN胶囊,每粒胶囊含有500 mg冷冻微粉化的奇亚籽和15 mg维生素E。数据显示:受试者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上升。因此CSN胶囊可能被认为是针对血脂异常一种新的补充和/或替代的治疗方法,在初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中具有临床意义。

Chicco等[38]研究以奇亚籽原粉为脂肪来源的高糖(62.5%)饮食喂养的血脂异常模型Wistar大鼠的血脂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长期高糖饮食喂养的大鼠中,奇亚籽喂食期持续2个月时,血脂异常组的血脂水平逐渐降低。

基于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奇亚籽对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等现代常见疾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与应用基础。

3 从临床适应症及药理作用分析奇亚籽中医功能主治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外来品种的中药药性是研究的核心,也是研究的理论创新之处。因此,笔者以临床研究文献为导向,以实验室研究文献为佐证,结合中医学理念和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药物的作用,以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式概括奇亚籽的功能主治。

3.1 健脾祛湿,降脂化浊

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奇亚籽对肥胖人群有降低体重、减小腰围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奇亚籽可能通过恢复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增加动物的葡萄糖耐量,改善肥胖大鼠的抗氧化状态等途径产生减肥作用。肥胖在中医中属于膏脂、痰湿的范畴,是由于先天禀赋因素、过食肥甘及少劳、久卧久坐等引起的气虚痰湿偏盛为主的一类疾病。《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云:“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并认为“喜食甘美而多肥”。《丹溪治法心要》指出:“肥白人多痰湿。”《石室秘录》云:“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运行,故痰生之。”其基本病机主要为饮食失节导致的脾胃运化失调,气机升降失常,酿成痰湿,痰湿之邪流窜于筋膜腔隙、停留积聚在肌表乃至脏腑周身,膏脂堆积而生肥胖。因此本研究认为奇亚籽能够健脾祛湿。

同时临床研究表明奇亚籽对Ⅱ型糖尿病超重或肥胖患者有促进其血浆脂联素水平升高,从而增加机体抗糖尿病的作用,药理研究也发现奇亚籽能够降低大鼠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素问·奇病论篇》有云:“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脾胃主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功能受燥热所伤,则口渴多饮,多食善饥;脾气虚则不能正常输布水谷精微。奇亚籽健脾祛湿,则能推动脾气正常运化输布水谷精微,促进补足阴津。过食肥甘、形体肥胖亦是消渴病的重要原发因素,二者关系密切,亦能佐证奇亚籽具有健脾祛湿功效。此外临床研究表明奇亚籽对血脂异常人群具有促进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上升的作用,药理研究结果也发现奇亚籽能够降低血脂异常大鼠的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失常,血浆内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症。其病理变化为素体脾虚,痰湿内盛,运化不利,致脂浊郁积。脾乃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是影响脂质代谢的关键。因此奇亚籽能健脾祛湿,降脂化浊,促进膏脂的生成与转化。

3.2 平抑肝阳

临床研究表明奇亚籽原粉对高血压患者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药理研究发现奇亚籽蛋白酶水解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催化位点相互作用,因此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具有较高的抑制能力,具有降压作用。中医学认为,高血压属于“眩晕”“头痛”等范畴,中老年人群多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阴不潜阳、水不涵木,则肝阳上亢,上扰清空,头痛眩晕。阴虚阳亢型高血压较为常见。中药中用于高血压的药物的功效通常被标定为平肝潜阳(石决明、龙骨、牡蛎、代赭石)、平抑肝阳(天麻、钩藤、刺蒺藜、罗布麻)或清肝火(夏枯草、决明子)。对照中药钩藤(钩藤碱是钩藤中降压的重要物质基础)的研究成果,钩藤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有显著降低动脉压作用,能降低血浆血管紧张素Ⅱ[39]。钩藤可平抑肝阳,因此可以推断奇亚籽有平抑肝阳功效,可用于治疗肝阳上亢、眩晕头痛。

4 对奇亚籽性味归经的探讨

中药药性中四气五味是重中之重,但探讨研究外来品种药性的实质是一个以药物的临床疗效及疾病的临床表现概括功能主治,然后以功效反向推导归经、性味的过程。因此,结合功能主治,对病变进行脏腑定位,明确病位概括得到归经;依据药物本身的口尝之味,结合功能主治,参考化学成分,探讨得到药物之味。最后,根据人体的阴阳盛衰、寒热变化,以及“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等原则推导药物的总体作用性质,即“气(性)”。

4.1 奇亚籽归脾、肝经

奇亚籽可降血糖、调节脂质代谢,用于糖尿病和肥胖。中医认为血糖血脂的形成均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不能运化输布水液、津液有关,奇亚籽通过健脾祛湿而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奇亚籽可归脾经。

奇亚籽可降血压,用于高血压病,症见头疼眩晕。《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奇亚籽通过平抑肝阳而发挥治疗作用,因此奇亚籽可归肝经。

4.2 奇亚籽味甘、淡

甘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奇亚籽口尝无明显味道,但其能健脾,还具有补充维生素B12的药理作用,符合甘味药的补益作用。奇亚籽含有的化学成分,如维生素、蛋白质、糖类和矿物质等,均与甘味有关。同时,奇亚籽有祛湿功效,“淡味渗湿”,与茯苓、薏苡仁相似,所以推断其有淡味。

4.3 奇亚籽性平

虽然奇亚籽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减肥等药理作用,多用于糖尿病、肥胖人群,《素问·奇病论篇》认为:“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因此长期过食肥甘,损伤脾胃,酿成内热之症,符合《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热者寒之”的观点;同时奇亚籽具有平抑肝阳的功效,平抑肝阳药多为寒凉之性。但是奇亚籽作为食品已被长期服用,且在国内被批准为新食品原料,在安全性评价中属于无毒级别,应不具备过寒过热之性,其药性应较为缓和,偏性不大。苗彦霞等[40]认为平性药大多数具有作用不峻烈、不易出现副作用的特点,或温或凉者只要具有此特点即可认为是平性药。因此奇亚籽符合平性药的特点。

5 奇亚籽的安全性评价和用法用量

5.1 奇亚籽的安全性评价

以小鼠为实验对象进行的急性毒性与遗传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奇亚籽的小鼠经口最大耐受剂量大于22.5 g/kg,属于无毒级物质;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结果均呈现阴性,因此可以认定奇亚籽属于无毒级物质,亦不具有遗传毒性[41]。欧洲食品安全局对奇亚籽安全评价及毒性意见征集也处于无有毒现象统计的阶段,可认为奇亚籽使用基本属于无毒范围[42]。

但同时亦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奇亚籽与芝麻球蛋白表位具有高度相似性[43],因此,食用奇亚籽可能导致芝麻过敏者的交叉敏化,在开发产品及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予以注意。

5.2 奇亚籽的用法用量

因为奇亚籽可以同时作为食品与药品食用的特殊性质,在临床应用当中其使用方法多样:既可以直接吞服或碾碎服用,也可以加工后加入白面包或胶囊中服用。同时多项临床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奇亚籽在不同使用剂量、食用方法下呈现的效果略有不同:在降血糖的临床实验当中,健康受试者食用碾成粉的奇亚籽31.5 g/天即为有效[44];在观察降低餐后血糖的实验中则发现将奇亚籽添加至白面包中加入7~24 g/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血糖作用[45];在对患有成人Ⅱ型糖尿病或超重受试者进行实验时,30 g/天[46]或(37±4)g/天[47]整粒或磨碎的奇亚籽即可见效;在降血压临床实验中,奇亚籽粉35 g即为有效量[33];在降血脂的应用中,奇亚籽粉35 g[24],或以冷冻微粉化的奇亚籽2 g并加维生素E加工制成胶囊均可起效[37];在减肥的临床实验中,奇亚籽粉30~35 g均为有效区间;同时碾碎的25 g奇亚籽即可提升不饱和脂肪酸ALA、EPA在血液中的含量[48]。

综上所述,奇亚籽起效的建议服用量为9~30 g。目前尚无奇亚籽最大安全服用量的研究报道。

6 奇亚籽中药归化总结

6.1 奇亚籽的中药命名

奇亚籽是芡欧鼠尾草的种子,我国种子类的中药多以“子”为结尾,如亚麻籽称为亚麻子等,故将奇亚籽引入中药可以将其命名为“奇亚子”,符合中药名称习惯。

6.2 奇亚籽中药药性小结

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按照中国药典的表述方式,奇亚籽的中药药性表述如下。

奇亚子,唇形科植物芡欧鼠尾草SalviahispanicaL.的种子,多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按产地不同,每年1~2月或11~12月成熟时采收。原产地在墨西哥地区,现今在欧洲等地也都有种植。

【药性】甘、淡,平。归脾、肝经。

【功效】健脾祛湿,降脂化浊,平抑肝阳。

【应用】适用于肥胖,高脂血症,消渴;肝阳上亢、眩晕头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原粉或整粒,9~30 g;外用剂型适量。

6.3 奇亚籽中药药性研究总结与展望

奇亚籽在欧美国家因其降血脂、减肥、降血糖等活性作用备受青睐,并成为了研究热点。2019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奇亚籽相关文献发表数量较上年增长近40篇,且此后每年均有120篇以上相关文献发表。对奇亚籽基原、应用及生物活性的研究,尤其是把奇亚籽中药化,赋予中药药性,对于奇亚籽在我国的合理推广应用与扩大中药来源,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奇亚籽进行文献研究与理论探讨,结合中医药理论,为奇亚籽赋予中药药性,为其与中药恰当配伍与合理应用奠定基础。将奇亚籽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有利于促进开发奇亚籽的医疗保健价值。本文的研究为奇亚籽的中药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但仍有待进一步动物、临床的实验验证及临床实践的检验。将奇亚籽作为新的外来中药研究对象深度研发,在资源、应用、产品开发等多方面尚有很多工作有待开展。

猜你喜欢

药性中药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