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援青激发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2022-06-22文图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青海省青海科技

文图|青海省科学技术厅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海的发展和稳定,为进一步加快青海发展,第五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对青海等四省涉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建立了发达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部分中央企业对口支援青海省的帮扶机制,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青海的发展进步。科技援青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青海等涉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总体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对口支援政策的推动下,在相关国家部委和全国各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青海省科技合作领域不断扩大、合作内容更加丰富、合作活动更加频繁,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得到增强。“十三五”以来,累计有150余个科研团队服务青海创新发展,联合实施研发项目300余项,向青海省转移转化技术成果500余项,合作共建研发平台和机构20余个,青海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从48%增长到55%,科技型企业数量从256家增加到543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30家增加到23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数量从31家增加到452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从25个增加到62个。

由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浙江中控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大规模太阳能热发电中高温蓄热技术与工程化应用”项目,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德令哈 10MW、50MW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10MW 光热电站是我国第一座、全球第三座投运的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

科技援青和东西部合作主要做法

创新科技援青工作机制。立足自身区位和特色资源优势,青海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注重增强“造血”功能,鼓励援青省份从给资金、建项目的“输血”式援青,向产业援青、技术援青、智力援青等增强青海“造血”能力的全面援青方式转变,切实提高青海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深化部省会商、省院合作和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吸引全国创新要素向青海集聚,形成了“5+6+8”的科技援青工作新格局。

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体主体作用。依托科技援青和东西部科技合作机制,青海帮助企业面向省内外开展精准技术对接,推动形成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各类企业等多方合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青海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强化全方位开放合作,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融合,强化科技与人才支撑,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围绕企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青海推动省内外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在创新链、产业链上的深度融合。

着力加强人才交流合作。青海坚持引进援青项目与引进高新技术及高端人才相结合,大力推进全方位、高层次、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不断集聚创新发展新动力。围绕科技项目和产业发展需要,实行“人才+项目+平台”的引育人才模式,完善高端创新人才和产业技能人才“二元支撑”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高端创新人才及团队稳定支持机制,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青海积极探索在科技援青省市建立“人才飞地”,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和交流。

着力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围绕特色产业需求,青海充分利用援青省市的优势科技力量,通过“揭榜挂帅”、联合攻关等模式与援青省市共同开展重大科学问题、共性关键技术、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以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产业联盟、产业园区为核心,形成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科技合作平台网络,推动可持续的合作研发。借助院地合作直通车机制,重点支持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推广及产业化,推动特色优势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援青和东西部合作工作成效

在科技部的统一组织下,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各援青合作省份主动作为,从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中国工程院发挥国家高端智库作用,围绕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开展了“青海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可持续发展战略咨询”“三江源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研究”等重大战略咨询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青海省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围绕盐湖和生态方向培养和集聚全国高层次科技人才,不断提升我国盐湖和生态科学研究水平和产业原始创新能力。科技部推动科技数据灾备中心落户青海,省部共建三江源生态与高原农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藏药新药开发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藏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创新平台先后获批。在中科院和相关省市支持推动下,三江源国家公园研究院、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不断发展,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资源与中藏药创新型产业集群、盐湖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和锂电创新型产业集群等3个产业集群建设稳步推进,7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与相关省市联合共建,3家企事业单位的“飞地”研发中分别在浙江、江苏等省市运行。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与青海省签署合作协议,9个天文望远镜项目落地海西州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青海省作为第二次青藏科考副组长单位,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在做好科考服务保障的基础上,全面参与十大任务29个专题。

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与青海省签署合作协议)

围绕青海生态、盐湖、新材料、清洁能源、特色农牧业、生物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在国家各类研发计划引导下,在青海省和各相关省市省级科技计划支持下,汇聚全国科研力量联合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实现新突破。“十三五”以来,全省共支持科技援青和东西部合作专项项目80项,支持省级财政科技经费约5253万元,通过科技计划合作的省外创新主体达到456家。

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海东食用菌产业分店落地青海省海东市。该超市是由江苏省科技厅和青海省科技厅联合推动、江苏和青海相关企业共同建设的集科技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以及进行食用菌相关产品展示、市场对接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高寒地区“黑土滩”治理难题得到成功破解,祁连山木里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得到国务院充分肯定,青海省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实施的“青海生态价值评价及大生态产业发展综合研究”研究成果将为青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在盐湖和新材料领域,“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面向全国“揭榜挂帅”,由山东天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盐湖镁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破解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难题。3000吨金属锂生产线、万吨磷酸铁锂级正极材料和万吨6微米动力锂电铜箔正式投产,国内首套4.4万吨/年大型金属镁人工智能化连续铸造线、全球唯一超大荷载具备挤压和模锻两大功能的6.8万吨压机成功建成,有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在清洁能源利用方面,由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牵头,西安理工大学、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参与相关技术研究的全国首个百兆瓦级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和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项目,填补了国际大规模水光互补关键技术空白。建成全国首个核心技术全部国产化的大型光热电站并成功实现满发。光伏电池量产平均转换效率由18.6%增长到23.7%,四端叠层电池效率达到28.08%,跻身国际一流水平。

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百兆瓦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实证基地由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牵头,西安理工大学、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中水科水电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南京南瑞集团公司参与相关技术研究。

在特色农牧业发展方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青藏高原牦牛安全养殖技术应用与示范”项目汇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6个研究所、6所985和211高校以及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省级农科院、牧科院、大学和牦牛肉乳加工重点企业等全国24 家科研机构服务青海牦牛产业创新发展。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与青海省大通种牛场等单位联合开展的“阿什旦牦牛新品种及配套技术集成与示范”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青油”“青薯”系列为代表的高原特色种业占有全国一席之地,全国市场售卖的每3条三文鱼中,就有1条产自青海。

在生物资源深度开发方面,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助力青海自主研发一类新药实现“零”的突破,青海省全面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民族药新品种研发及其关键创新技术”研究工作,黑果枸杞进入新资源食品目录,完成了国内首个藏药天然产物标准样品“獐牙菜醇苷”的研制和6个国家天然产物标准样品的研制。

科技援青和东西部合作展望

由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大学、浙江金瑞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展的电子级多晶硅成套制备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进了集成电路硅材料国产化进程,完成了进口替代,填补了电子级多晶硅生产技术和市场的空白。

青海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支持青海等四省涉藏地区发展、三江源和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为青海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青海作为欠发达地区,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心怀“国之大者”,聚力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更好支撑服务生态文明“高地”和产业“四地”建设,转变对口援青省(区、市)无偿援助的传统思维方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创新资源,着力提高创新效率,确保创新合作之路行稳致远。

青海省的创新能力长期落后于发达地区,其根源既有地理条件、基础条件、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创新要素聚集度低、科技创新投入偏少、科技基础条件薄弱、创新平台建设相对滞后,高端创新型人才、领军型人才严重短缺等条件的限制。通过科技援青和东西部合作借智借力,鼓励本地区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东部发达地区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共建国家高新区、创新平台,建立灵活的柔性引才机制,让各类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各得其所,让各类合作主体从中受益、得到发展,必将推动青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青海省青海科技
GRACE下的青海省水储量时空变化与降水相关性
青海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开幕
大美青海
图说:2019 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青海省海南州诗歌作品小辑
青海:畅享冰清世界新“年味”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青海行七首(录二)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