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立足生态优势 做足山水文章

2022-06-22文图李军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红茶园区茶叶

文图|李军

园区成为中国红茶制作技术创新和红茶产业体系创新的“重镇”

江西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在修水县茶叶科技生态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创建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8年12月7日批准建设,2021年12月通过验收。

园区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九江市修水县,以茶产业为主要特色,辐射修水县周边交界县市。这里具有“古、红、绿、特”的人文、生态优势,立足这些优势,园区的茶叶、菊花和蚕桑等三大优势特色产业呈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态势,已发展成为中国红茶制作技术创新和红茶产业体系创新的“重镇”,2021年,茶叶种植面积达21.5万亩,产量约1.1万吨,茶叶产业总产值达到20亿元。

集聚创新资源 布局六大产业

园区以技术创新、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产业培植、综合服务为动力,重点建设综合服务中心、科技培训中心、加工贸易中心、双创示范中心和乡村振兴示范中心,为园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提供了基本条件和基础保障。

在修水县茶叶生态科技园内,建设了科技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组建了江西九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设立了园区管理办公区,建成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展示馆、茶博馆、茶叶主题公园、物联网控制中心,并且配套建设了宁红茶基础实验室、宁红茶生产试验车间和国家茶叶主题公园等,综合服务中心已经成为“园区神经枢纽”。

在九江市修水县宁红大道旁,园区茶叶科学研究所发起和倡议,于2019年1月组建了宁红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事茶树品种选育、高效茶园管理技术、茶叶自动智能化生产加工技术和蚕种改良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取得21项专利,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生产服务,已经建设成为“引领中国红茶制作技术创新和红茶产业体系创新”的重要平台、“育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茶桑产业研发中心,成为区域茶桑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创业的重要科技支撑力量。

宁红茶文化产业园是全省规模最大的茶叶深加工科技园,集生产、加工、科研、茶文化展示和生态旅游于一体,拥有生产厂房、科研大楼、专家楼、容纳千人的会展中心,以及茶业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和旅游(观光)场所。在巩固提升宁红茶市场品牌竞争力的同时,园区着力打造修水金丝皇菊品牌,多渠道搭建电商营销网络。

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双创示范中心建设并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环境,吸引培育创新创业团队、创业人才和返乡农民创业,培育科技创新项目。按照“共建共享、开放合作”的理念,着力打造“服务功能完善,要素开放共享”的“双创”服务中心,提升了宁红茶新天地众创空间、祈福工艺星创天地、双井星创天地、良塘电商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

何市镇通过建设产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展示馆、蚕桑科技园,农业科普小镇、中国区域特色茶叶公园,打造以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中心。乡村振兴示范中心因地制宜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产业(茶叶、蚕桑、油茶、蔬菜和水产等),示范带动周边村镇建成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

在建设核心区5个中心的同时,园区还在示范区着力建设6个特色产业基地,即漫江宁红茶原产地基地、征村宁红金丝皇菊原产地、马坳蚕桑特色小镇示范基地、黄沙综合生态种养示范基地、现代绿色茶园生产示范基地、优质蚕桑生产示范基地,发挥了科技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核心区的驱动和示范区的带动,辐射效果正逐渐明晰,园区呈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建设期,园区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特别是提标升级了技术创新设施,着力建设科技馆、科技小院、科技研发和培训中心、星创天地、孵化基地、宁红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载体,搭建“茶产业科学研究平台、农业科技‘双创’平台、农村电商与品牌建设平台、科技特派团的协同创新平台和园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五大平台,促进园区产业聚集发展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了以“自主创新、成果推广、主体培育、技术服务”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服务水平。整体上达到了园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蚕桑产业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保持战略定力 咬定青山不放松

未来,园区将继续贯彻农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农业农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将园区建设与创新驱动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支撑和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从科技项目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创新主体培育等三个方面创新突围:

抓好园区科技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在蚕桑菊等优势特色产业,突出抓好新品种新技术研发、良种良技良法集成示范推广等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一是做好茶叶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创新项目。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做好现代化茶树良种繁育研究和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加快茶叶种植的实用标准化体系制定和应用;进一步完善红茶加工工艺及仓储技术研究项目,加大技术专利的市场化推广应用。着力加强园区生态茶园绿色防控体系技术示范及推广工作,建设具有中国区域特色的茶叶公园。

二是抓好园区技术集成示范和成果转化应用项目。抓好载体平台创新服务项目,完善健全宁红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宁红工程技术中心、宁红科技小园等创新载体平台服务功能,对关键核心技术设立面向产业发展急需的技术研发项目,进行联合攻关,充分发挥创新载体平台和示范基地的产业技术服务支撑作用。继续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移示范企业(基地),健全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站点和服务组织(可以是社会组织),设立良种、良技、良法集成示范推广项目,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方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提高茶叶、菊花、蚕桑和绿色生态农业等示范基地的技术带动作用。

抓好园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农业创新人才是强农的根本。园区要抓好园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一是以乡村人才振兴为主抓手,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公益事业来抓。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加强领导、规范管理、强化服务。

二是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激励人才。利用市场机制配置人才,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开发。坚持面向生产一线,着眼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升人才素质。鼓励以“利益共同体”的形式,激励创新创业人才。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以增强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为核心,以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者为重点,培养农村经营型人才。依托农业企业、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通过观摩、交流、培训,使农民接受、掌握和采用新技术新品种,培育生产型人才。

三是统筹城乡人才发展。要重点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兴业;统筹区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脱贫村的培训;统筹人才梯队建设,提高现有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激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总量;统筹人才队伍建设各环节,实现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工作相衔接。

四是灵活柔性引进人才。依托入园企业和科研项目、科研平台(基地),探索“人才+项目+企业+创新联合体”引才模式。把园区优势产业与高层次人才引进紧密结合,既要柔性引进农业品种培育、技术研发、推广应用等专家人才,也要柔性引进园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的实用性人才。进一步加大与中茶所、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九江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完善合作平台的靶向“引”才举措,聚焦主导产业、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围绕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合作平台、项目创新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等人才平台载体,以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科研基地为依托,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实用人才。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络站”,不定期召开人才座谈会,交流工作及生活情况,及时为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困难,确保高层次人才政策、待遇、服务保障落实到位。

培育壮大园区创新主体。加强创新主体培育,突出高新技术企业、新型农业经营创新主体培育,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增强园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战略路径。

一是培育龙头型农业创新主体。着力在茶叶、蚕桑和菊花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壮大一批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园区巨型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新”型中小企业。以农业创新主体为龙头,开展“最优品种、最佳品质、最高效益、最新模式”创建,培育园区农村创新创业、科技特派员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科技综合服务载体。通过创新型龙头企业,引领园区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加快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培育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用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型装备,运用于生产经营。

二是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创新主体。采取先期引导、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入园企业组建“科技+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集聚融合,在科技服务、农机库棚、绿色物流与仓储等设施建设用地和科技项目、产业化资金补贴上,给予倾斜扶持。通过“龙头公司+基地+农户”的创新型实用人才培养模式,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高素质农民。

猜你喜欢

红茶园区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牛采茶叶》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红茶暖胃是真的吗?
Happy Afternoon Tea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