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0~6岁儿童家庭的横断面研究
2022-06-22刘艳王圆媛程雁谭晓艳杨春
刘艳 王圆媛 程雁,2 谭晓艳 杨春,2
(1.江苏省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计划生育药具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江苏南京 210036;2.江苏省人口学会,江苏南京 210036)
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从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心理健康等方面综合施策,关注儿童等重点人群,制定2022年和2030年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和5%等目标[1]。科学研究证明0~6岁是儿童大脑神经细胞快速生长发育和脑功能快速成熟阶段,也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黄金时期[2]。为此,江苏省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大力拓展儿童早期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完善家庭、社区、机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的基础上,通过了解江苏省0~6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和主要照护人营养知、信、行等信息,从家庭层面了解儿童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等营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便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制订适合家庭推广的育儿理念和矫正策略。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人口学会、江苏省计划生育协会成立项目组,通过江苏省计划生育协会三级网络系统,采用区域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于2021年8~9月在江苏省13个市乡镇/街道开展项目调研,扬州市因防疫工作导致调查对象较少,未纳入统计分析。随机抽取符合条件的儿童家长集中到乡镇/街道,由当地计划生育协会技术服务人员对各项目点儿童的照护人进行问卷调查。早产儿及有严重功能障碍疾病、精神疾病史等患儿被排除。
选取江苏省0~6岁儿童及其主要照护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2 290份,收回有效问卷2 004份,问卷回收率为87.51%。其中南京210份,无锡市258份,徐州市114份,常州市20份,苏州市318份,南通市83份,连云港市356份,淮安市206份,盐城市139份,镇江市66份,泰州市88份,宿迁市146份。
1.2 问卷调查
由家长通过电子问卷码填写问卷,如果家庭中有≥2个孩子,随机选择1个孩子进行信息填写。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及家庭社会经济水平指标、儿童体格指标、照护人营养知识及来源途径、营养态度、喂养行为、儿童食物频率等。共设计13题关于照护人营养知识的单选题,正确得1分,错误不得分,满分为13分。8个正确喂养行为,按“从不、极少、有时、多数、总是”赋0~4分,其中<7月龄儿童由于未涉及接触垃圾食品,因此最高分为28分,7~84月龄儿童最高分为32分。将摄入食物分为7类,包括水果、蔬菜、肉类、牛奶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鸡蛋、海产品,按儿童“从来不吃、每年几次、每月1~4次、每周2~4次、每天都吃”赋0~4分,其中<7月龄儿童只涉及牛奶及其制品,故最高分为4分,7~84月龄儿童最高分为28分。<7月龄和7~84月龄儿童的喂养行为得分和食物频率得分按比例折算,总分均为10分。
1.3 营养状况评定
儿童体重精确至0.1 kg,身高(身长)精确至0.1 cm,测量结果来源于最近一次儿童体格检查结果。应用Z评分分析法,标准人群指标参照卫生部“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3],计算年龄别身高Z评分(height-for-age Z-score,HAZ)、年龄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age Z-score,WAZ)和身高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height Z-score,WHZ)。
HAZ=(身高测量值-标准人群身高中位数)/标准人群身高标准差,HAZ<-2为生长迟缓(矮身材),-2≤HAZ≤2为正常身材,HAZ>2为高身材。WAZ=(体重测量值-标准人群体重中位数)/标准人群体重标准差,WAZ<-2为体重过轻,-2≤WAZ≤2为体重正常,WAZ>2为体重过重。WHZ=(身高别体重测量值-标准人群身高别体重中位数)/标准人群身高别体重标准差,WHZ<-2为消瘦,-2≤WHZ≤2为正常,WHZ>2为肥胖[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采用双侧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和照护人的基本情况
共纳入2 004个家庭,男孩1 105例(55.14%),女孩899例(44.86%)。儿童年龄0~84个月,平均为(28±14)个月;主要照护人以父母为主(1 867例,93.16%);照护人的年龄以20~<30岁(807例,40.27%)和30~<40岁(1 023例,51.05%)为主;照护人受教育水平以大学/大专学历(1 466例,73.15%)为主;家庭年收入以5~<10万元/年(659例,32.88%)和10~<20万元/年(34.23%)为主。见表1。
表1 儿童基本情况和生长发育Z评分 [n(%)]
照护人的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9.5±2.0)分;照护人喂养行为平均得分为(5.7±1.2)分;儿童摄入食物频率平均得分为(8.2±1.7)分。
2.2 儿童生长发育Z评分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0~6岁男孩和女孩的矮身材率分别为1.45%和1.78%;体重过轻率分别为0.54%和0.67%;按WHZ评估为正常儿童的比例分别为89.86%和87.88%,消瘦率分别为1.36%和2.00%,肥胖率分别为8.78%和10.12%,见表1。不同年龄段儿童、不同照护人的儿童、照护人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儿童、不同家庭收入的儿童及照护人年龄不同儿童的生长发育Z评分结果见表1。
2.3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单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照护人身份与儿童WHZ评估结果相关(P<0.05);家庭年收入与HAZ、WAZ、WHZ评估结果均有相关性(P<0.05);照护人年龄与HAZ评估结果有相关性(P<0.05);照护人营养知识得分与WAZ和WHZ评估结果有相关性(P<0.05);而照护人受教育水平、照护人喂养行为得分及儿童食物频率得分与儿童HAZ、WAZ及WHZ评估结果无明显关联(P>0.05)。见表2。
表2 影响儿童Z评分结果的单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2.4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即照护人身份、家庭年收入、照护人年龄、照护人营养知识得分为自变量,以儿童的HAZ、WAZ、WHZ为因变量(因变量以<-2、-2~2、>2为分类依据,即分为这3个等级),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家庭相比,年收入在5~<30万元家庭的儿童倾向于有较高的HAZ、WAZ及WHZ等级(P<0.05);照护人营养知识得分较高的儿童倾向于有较高的WAZ和WHZ等级(P<0.05)。见表3。
表3 影响儿童Z评分结果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Z评分是被世界卫生组织公认采纳的用于评价儿童生长发育状况的最佳方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江苏省0~6岁儿童总体发育状况良好,男孩、女孩发育正常检出率分别为89.86%和87.88%,这与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长日益重视科学喂养知识,合理搭配儿童膳食结构,保证能量和营养素的平衡存在必然的联系。但也发现存在某些生长发育指标偏离的情况,部分家长对儿童膳食结构知识掌握不全和喂养习惯不科学造成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等现象发生。本调查发现男孩和女孩的生长迟缓(矮身材)率分别为1.45%和1.78%,体重过轻率分别为0.54%和0.67%,消瘦率分别为1.36%和2.00%,低于2013年中国0~5岁儿童体重过轻率(2.5%)、生长迟缓率(8.1%)和消瘦率(2.0%)[5]。同时也应进一步采取应对措施,逐步达到江苏省“十四五”妇幼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1%以下这一目标[6]。本次调查显示男孩和女孩的肥胖率分别为8.78%和10.12%,低于朱美琴等[7]调查的湖北省十堰市城区1 471例学龄前2~6岁儿童的肥胖率(11.82%)和王付曼等[8]调查的中国7个城市的学龄前儿童12.4%的肥胖率,但高于杨可欣等[9]关于北京市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调查的结果(8.2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部分地区近年来儿童肥胖发生率升高趋势明显,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儿童期超重和肥胖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致病因素较多,预防是关键措施之一,儿童肥胖的一级预防应从胎儿期管理,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促进儿童体格协调发育,为成人期疾病的生命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10]。
本研究发现照护人喂养行为得分较低,应大力传播育儿理念,科学规范照护人的喂养行为,倡导顺应性喂养,达到知、信、行的统一[11]。传统健康需求模型关注个体健康需求较多,实际上,家庭才是健康生产的核心单位。精准识别影响儿童健康的家庭因素,开展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年收入较高和照护人营养知识水平较高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家庭较高收入使家长更有意识,也更有条件通过更好、更多的途径和渠道获得更多的育儿养育知识和信息,提供良好的家庭养育环境,从而提高儿童的营养状态,但也需关注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引起的儿童超重或肥胖等问题。和红等[12]发现家庭系统客观因素、母亲健康遗传对儿童的健康管理均影响子代HAZ、超重/肥胖及自评健康。史欣然等[13]研究也发现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父母生育年龄和母亲体重指数均与保护饮食行为模式有关。因此,从儿童家庭的视角出发,应注重加强对照护人的科学指导,避免在儿童养育过程中,因采用教养理念及行为过于陈旧等传统养育方式影响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应探索社区、妇幼保健机构等对家庭的育儿技术支持,促进儿童健康生长。此外,儿童营养状况受年龄、性别、地理位置、人口构成、家庭环境、生活习惯、运动等多重因素影响,需要包括家庭、社会及政府的多部门共同协作,早期识别、早期干预,从而营造良好的养育环境,以提高儿童营养状况[14-15]。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设计为横断面研究,儿童的营养状况的结局不能证明与各个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尽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但测量结果来源于最近一次体格检查结果,不排除家长自己测量,可能存在一定的测量偏倚。今后可以考虑通过直接现场测量评估了解儿童的营养状况,并进一步系统化针对家庭环境等高危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制定适合家庭层面推广的干预策略,切实提高儿童营养状况。
综上所述,江苏省0~6岁儿童生长发育总体较好,但肥胖率相对较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家庭年收入较高和照护人营养知识水平较高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因此,实际工作中应重视儿童的生长发育监测,关注消瘦、肥胖两级儿童的识别,并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早发现、早干预。另外,注重家庭育儿技术指导,尤其加强照护人支持,提高营养知识水平,实行科学喂养,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全力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夯实健康江苏基础。
志谢:本项目的实施得到江苏省计划生育协会及各个设区市的计划生育协会领导及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参与,特此感谢!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