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媒体融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

2022-06-22孙春艳

科教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融合心理

孙春艳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互联网是实现信息高效获取的重要途径,让信息的获取更加方便与快捷,促进媒体融合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网络开始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此背景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当下发展的重要课题。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媒体融合发挥出巨大优势,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大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1 媒体融合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 大学生信息获得渠道多元化,但难以甄别信息

媒体融合能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获取渠道,有效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积累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新时代,在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充满着移动智能终端,加上媒体融合有着开放性、便捷性的特点,学生能轻松获得所需的信息,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学生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并不局限于周围信息的获取,也并没有局限于自身的专业知识中,而是广泛涉猎多种信息,让自己的逻辑思维更敏捷,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世界的了解。

1.2 可以缓解学生的情绪与压力,但负面信息容易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学生是主力军,并十分认同此种开放性的社交环境,认为在这种开放性的交流环境下,更加促进自我主观意识的发展,促进自信心不断增长。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高达39%的学生认为,通过媒体融合能找到更多的朋友,达到缓解自身压力与情绪的效果。一旦在学习、生活及交友等环节上产生问题,就可以借助媒介找到素未谋面的朋友进行诉说,从而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释放。

但媒体存在虚拟性,网络的发展让多数学生对其产生依赖,从而将网络平台中的网友当成知己,在现实生活中却不知道如何与师生相处,不断封闭自我,对周围产生怀疑与缺乏安全性,危害到身心健康发展。

1.3 为学生提升认知能力与学习能力提供帮助

媒体融合能促进学生迅速提升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对世界更加了解。大学生处于发展阶段,对周围充满好奇心,喜欢接触新鲜的东西,而通过媒体融合能满足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在学习中汲取知识提升自我。

但媒体融合下网络呈现大众化趋势,网络中人人都是参与者,面对诸多的热点话题,由于没有相关的法律意识,使得学生在尚未明晰真相与事物本质时,就发表不正当言论,致使学生的责任意识较为淡薄,长此以往会产生暴力、叛逆等不健康的心理。

2 媒体融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信息传播途径较为丰富,而多元化的不良思潮直接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着大学生产生错误的观念,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2.1 大学生心理教育方法过于传统

在传统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方法中,主要采取的是举办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辅导等较为传统的活动。而数据显示,对学生心理健康最有效的辅助方法就是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实施心理咨询,而在这其中,良好的校园氛围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由于传统心理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整合和资源的共享上较为困难,致使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加上由于传统的心理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基础设施的落后以及地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难以顺利展开。通常是让学生进行重复测试,致使学生对心理教育产生了抵触心理。最后,由于传统心理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不能考虑到每个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

2.2 大学生心理教育具有局限性

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心理选修课程的过程中,虽然出勤的学生较多,但是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虽然心理咨询室能有效缓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但是由于投入的资金不多,且展开的效率也较低,无法完全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上部分学生更倾向于网络咨询,认为网络更加具有神秘感,能保护自身的隐私,却忽略了心理咨询只有面对面实施交流与沟通,才能让咨询师更好对症下药,导致咨询效果无法发挥出作用。

2.3 心理教育平台建设有待完善

信息技术发展虽然能有效促进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者通常忽略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的重要性,不能及时进行优化网络管理机制;在网络管理层面上,也没有出台相应的心理教育政策,网络平台较为混乱,要加大管控力度来促进网络环境的规范化;再者是因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致使信息传播呈现出爆炸趋势,学生虽然不再受到传统课堂束缚,但是却很难判断学生在互动中的态度及周围的环境,不能有效确保学生是否认真跟随教育者学习,出现诸多不可控的因素。

3 媒体融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路径

3.1 搭建高校媒体融合平台

要学会在媒体融合下,探寻新的着力点来构建出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并能扫除不良网络信息,让学生能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中茁壮成长。此项工作上不能将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而是要发挥出教育主管部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作用,对网络平台进行清理与规划,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涵盖人才、设备及技术等。才能借助教育平台让主流价值观等内容传输给学生,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教师也要利用社交平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把握学生情绪变化,从而对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实施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困境,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与传统媒体相比之下,媒体融合在速度、内容上都具有优势,对此要着力开辟新的教育板块,抓住学生兴趣点,调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里(如图1)。

图1 媒体融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3.2 注重高校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信息传播渠道中的传播者是处于主导者地位,掌握丰富信息的同时,还直接掌握着传播方式、路径与内容。而媒体融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严峻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提升媒介素养,掌握更多的新技能与新方法,从而借助互联网优势性与学生保持密切联系,并实时掌握学生心理特征与变化规律,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要结合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学生身边的事迹、人物作为切入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案例传递给学生健康的心理知识,并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打开学生的心结。同时,高校也要引进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者,以此来扩充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并要加强对心理教师的培训,让教师能不断提升媒体素养,吸收更多的新知识与新理念,促进自身水平朝着专业化可持续发展。

3.3 增强高校媒体监管力度

媒体融合发展下,不仅对所有的媒体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对学校、相关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媒体工作者在传播新闻时,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并引导学生对新闻作出公平公正的价值判断,让传递的新闻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社会情况和民情、民意,更好地履行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政府要制定出相关的网络法律政策,借助法律武器来管理网络媒体平台,肃清网络中的不良风气,从而对信息源头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学校也要积极地参与到网络平台监管的队伍上,加强对大学生网络生活的了解,借助多样化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

3.4 注重学生媒体行为与网络观的规范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大学生由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网络媒体的新鲜性、娱乐性不断吸引学生,致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随着高校网络基础完善发展下,为学生使用网络奠定了物质条件,让学生不仅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还关注诸多娱乐性新闻,而这些新闻中鱼目混珠,学生一旦不具备良好的明辨是非能力就会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基于此,学校要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促进大学生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因此,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有计划和有目的地将甄别网络不良信息的方法融入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媒介素养,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3.5 注重网络与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媒体融合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新路径的同时,也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基于此,教师要汲取传统教育的精华,将线上线下的教育方式相结合,从而将其应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与质量。开展线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线下不断完善心理咨询的体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剖析相关案例,举办相应的健康心理讲座,并以组建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的方式帮助学生,还可以开通相应的心理疏导热线,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的心理咨询,从而借助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心理知识。

4 结语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呈现出多样化渠道,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要学会在媒体融合下拓展教学渠道,对教学理念、实施手段及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才能更加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从而为大学生探索出属于媒体融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路径,不断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融合心理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刚柔并济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破次元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融椅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